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86篇
  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CD40炎症分子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的表达。方法:采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观察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的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点、不同 细胞中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癫痫发作显著增加了CD40阳性细胞,以在海马组织中增加为著; SE后CD40主要在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上表达;CD40阳性细胞在SE后3 d增加达到一个高峰,在SE 7 d后恢复到SE前稍高的水平。结论: CD40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上高表达,促进了SE大鼠海马炎症反应,提示CD40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SE后海马组织的炎 症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替加环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The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搜索替加环素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并对获得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综合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用Rev Man 5.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3项RCT,合计1 2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临床有效(CE)人群,替加环素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1.40,95%CI[0.92,2.15],P=0.12);基于临床意向性分析(c-mITT)人群,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1.11, 95%CI[0.82,1.49], P=0.5),因此替加环素与左氧氟沙星相比治疗CAP效果相当。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合并=1.57, 95%CI[1.25,1.97], P<0.000 1), 两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合并=2.29, 95%CI[1.75,3.01], P<0.000 01)。结论:本研究证据表明替加环素可以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替代治疗药物,但与左氧氟沙星相比其不良反应风险会增加,治疗费用也会大大增加,不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本研究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质量高,但是数量较少,随着更多RCT的开展,结论将被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患者临床特征构建的模型对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深间质浸润(deep stromal invasion, DSI)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并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收集训练集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和矢状位T2WI图像影像组学特征资料,经筛选、特征降维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早期宫颈癌DSI诊断模型,包括临床特征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基于验证集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对上述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  结果  共168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训练集135例,验证集3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浅间质浸润的患者72例,DSI患者96例。共筛选出患者年龄、术前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3个临床特征和4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模型构建。ROC曲线分析显示,临床特征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DS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95% CI: 0.623~0.971)、0.793(95% CI: 0.633~0.954)和0.820(95% CI: 0.665~0.974),且以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7%(95% CI: 49.8%~100%)、73.7%(95% CI: 57.9%~100%)和78.8%(95% CI: 69.7%~93.9%)。  结论  基于T2WI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可作为一种无创的术前检查手段高效判断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间质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总结男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的真实体验,为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男性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OVID数据库关于男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真实体验的研究,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2月。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提取27个研究结果,归纳为8个类别,最终整合为3个结果:①男性对疾病的感知并做出应对策略;②传统男性形象与生活的改变;③反思与生活重建。结论临床护理工作者应重视男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病体验与需求,加强对患者院前症状的识别与负性情绪的疏导,并关注男性患者积极心理变化,提高其生活质量与促进男性角色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用 Box-Ben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通过包封率、微观形态、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对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最优处方组成:表面活性剂浓度3.39%,棕榈酸浓度0.116%,脂药质比为21:100,制备的香叶木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澄清透明,带淡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91.73±3.18)nm(n=3),PDI为0.228,电位为(-11.46±0.74)mV(n=3);包 封率为95.13%,载药量为9.04%;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纳米粒大小均一,呈球形或类球形。 结论 该处方可用于香叶木素固体脂 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髂骨和耻坐骨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髂骨和耻坐骨尤文氏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 X 线平片检查,12例行 CT 检查,11例行 MRI 检查。结果15例中髂骨尤文氏肉瘤8例,耻坐骨尤文氏肉瘤7例。X 线平片呈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12例,混合型骨质破坏3例,病灶周围见软组织包块15例;CT 扫描见病灶边缘膨胀、内部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骨质破坏周围见不规则瘤骨或骨硬化5例,病灶周围见不规则骨膜反应6例。病灶周围软组织包块环绕12例;MRI 扫描病灶呈长 T1长 T2信号7例,长 T1混杂 T2信号4例,抑脂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5例,11例均见骨质破坏及软组织包块。结论髂骨和耻坐骨尤文氏肉瘤较少见,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 X 线平片结合 CT 扫描可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MRI 检查有助于手术范围确定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安氏Ⅱ类亚类错畸形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畸形,是在临床治疗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错类型之一。临床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协调以使双侧达到良好磨牙关系。正畸医师应根据患者年龄、错的严重程度、合并的错类型、患者配合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对安氏Ⅱ类亚类错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52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压缩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技术复位、固定(经皮组),并与同期46例行传统开放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开放组)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获随访6~25个月,经皮组较开放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两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恢复,同时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疗效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RS-EPI-DWI)相对于单次激发(SS)EPI-DWI在乳腺癌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前DWI资料,全部病例使用Siemens Skyra 3.0T磁共振扫描仪,分别采用SS-EPI-DWI及RS-EPI-DWI序列进行扫描,在b值为800s/mm2的DWI图像上测量乳腺肿瘤和正常区域的信号值及噪声值,计算肿瘤区域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乳腺肿瘤的ADC值,比较两组间ADC值的差异,比较两组在淋巴结显示程度上的差异。结果:乳腺肿瘤在RS-EPI-DWI图像上的SNR及CNR值较SS-EPI-DWI图像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8,P<0.01;t=31.65,P<0.01);两个序列的ADC图上乳腺肿瘤的ADC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8,P=0.124>0.05);RS-EPI-DWI较SS-EPI-DWI图像在腋窝小淋巴结的显示上更具优势 。结论:分段读出DWI较传统DWI的图像质量更佳,对于腋窝小淋巴结的显示更具优势,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