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应激性溃疡是危重病人常出现的一种急性胃粘膜病变,但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本实验通过对应激状态下大白鼠胃组织粘膜的病理组织学与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胃粘膜血循环障碍将是导致胃粘膜应激性损伤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2.
血液净化治疗与危重病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临床已半个多世纪。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发展 ,血液净化技术的设备、材料不断改进 ,使得血液净化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更加广泛。它不但是肾脏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而且也是某些非肾脏疾患或一些危重患者治疗的手段之一 ,并已成为危重病、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1997年Kramer提出了“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 (CAVH)并应用于临床 ,这也是血液净化技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转折点。此后又相继出现了连续静 -静脉血液滤过 (CVVH)、连续动静脉血液透析 (CAVHD)、连续静 -静脉血液透析(CVV…  相似文献   
33.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附12例分析)李柏文乔佑杰任新生作者单位:300100天津市南开医院(李柏文);300050天津市天和医院(乔佑杰,任新生)李柏文女57岁副主任医师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N)方式对脓毒症病人机械通气治疗脱机的影响. 方法:将64例确诊为脓毒症病人行机械通气者随机分为24h内EN治疗(A组,n=32)和72 h后EN治疗(B组,n=32).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A组24于h内给予EN和肠外营养(PN)治疗;B组于72 h内给予TPN治疗,72 h后加用EN,两组病人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比较两组不同时机加用EN支持1周后的营养状况、临床有效率、脱机成功率以及28 d病死率等. 结果: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及综合治疗后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有所升高,其中A组明显高于B组(P<0.05).同时,两组病人治疗后氧合指数、呼吸浅快指数、口腔闭合压、肺动态顺应性均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组间氧合指数和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呼吸浅快指数、口腔闭合压、肺动态顺应性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 结论:EEN支持可提高脓毒症病人的营养状态,有利于肠功能恢复,缩短病人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5.
ICU重症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ICU重症感染的现状 ICU是重症感染的重要场所,ICU患者其原发病较重,并发症多,受损脏器广泛,进入ICU后,监测项目及治疗手段较多,有创操作、治疗的比例相对较多,比如机械通气、血液净化、引流管、气管插管,等等,故易诱发感染的途径较一般病房也多.随之而来的感染,特别是重症感染比例较大[1].在ICU领域中,常见的三大严重感染性疾病为:脓毒症、院内获得性肺炎、重症腹腔感染.2008年国际拯救脓毒症(SSC)指南指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是一个重要的威胁健康的问题.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发病,每4例中就有1例死亡,且其发病率还在上升.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丹参肠内营养制剂对内毒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S-MODS)模型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探索防治S-MODS新途径.方法:建立大鼠内毒素S-MODS模型,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能全力组(20只)和丹参组(20只).实验第1-11天分别用等渗盐水、等渗盐水、能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脓毒症干预与否情况下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uNGAL)质量浓度变化特点并评价其对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 56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模型组(CLG) 16只、血必净组(XBG) 16只、黄芪注射液和柴胡注射液合用组(HCG) 16只及假手术组(SOG)8只.CLG组、HCG组和XBG组以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模型,造模后HCG组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和柴胡注射液;XBG组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SOG组只开腹不行CLP.于术前(0 h)、术后6h、12h、18h、24 h、36 h、48 h和72 h留取血清和尿液,检测血清肌酐(sCr)、尿肌酐(uCr)、尿钠(uNa)和uNGAL.绘制uNGAL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Logistic回归分析首个6h尿量、6h处uNa和6h处uNGAL与24 h内发生AKI的关系,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结果 CLG组、HCG组和XBG组大鼠的uNGAL均于造模后6h内迅速升高,峰值分别出现于6h处(CLG组)、24 h处(HCG组和XBG组),后均快速下降;三组大鼠经同时间点uCr校正的uNGAL (cuNGAL)于造模后6h内迅速升高,峰值均出现在24 h处.CLG组大鼠中发生AKI与未发生AKI大鼠的uNGAL或cuNGAL随时间变化曲线几近重叠,在各时间点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NGAL:6 h,t=0.691; 12h,t=1.627; 18h,t=0.511. cuNGAL:6h,t=0.371; 12h,t =0.474; 18h,t=-1.187;均P>0.05);XBG组uNGAL或cuNGAL随时间变化曲线不重叠,各时间点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NGAL:6 h,t=1.222;12 h,t=1.178;18 h,t=1.272; 24h,=0.918; 36 h,t=0.442. cuNGAL:6 h,t=1.482; 12h,t=1.314; 18h,t=1.280; 24h,t=0.280; 36h,=0.467.均P>0.05).HCG组,发生AKI大鼠的uNGAL随时间变化曲线自6h后各个时间点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未发生AKI大鼠(6h,t=2.351,P<0.05;12 h,t=3.086,P<0.01; 18h,t=2.535,P<0.05;24h,t=2.150,P<0.05;36 h,t=2.485,P<0.05),6h、18 h和24h处发生与未发生AKI大鼠的cuNGAL均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h,t=3.013,P<0.01; 18 h,t=4.804,P<0.01; 24 h,t=2.682,P< 0.05).6h处Uout可提高cuNGAL对24h内发生AKI预测能力(AUC由0.839提高至0.900,P<0.05).结论 脓毒症时施加的干预措施会影响尿中NGAL的分泌量和分泌时序;uNGAL和cuNGAL是脓毒症大鼠发生AKI的良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脏器功能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各种急危重症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对于MODS的治疗原则是:①原发病的治疗即去除病因;②对症治疗,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供氧与耗氧的平衡、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凝血抗凝血平衡、胶体渗透压平衡、肠道菌群的  相似文献   
39.
血液净化技术清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因子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 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时体内复合物 ,一类来源于血浆酶类蛋白质 (例如补体复合物、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另一类为可溶性细胞介质〔包括细胞因子、激肽、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花生四烯酸衍生物、氧自由基、血管活性胺及一氧化氮 (NO)〕,其中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 3种方式作用于机体 ,用正、负反馈方式进行调控 ,呈瀑布式激活 ,其局部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机体对细菌的杀伤力。然而这种作用会刺激更多的细胞因子产生 ,如果作用不能局限 ,则会发展为系统性…  相似文献   
40.
2013年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建立39周年,明年就是它的40周年诞辰.回想起39年的经历,作为研究所的成员,我们为它自豪.1974年8月,在前国家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支持下,王今达教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急救医学研究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性三衰(心、肺、肾)抢救研究室,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ICU),当时有14张监护床和比较齐全的进口抢救设备,也开辟了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渠道.美国费城大学医学院FOX教授等看到这一切非常吃惊,1982年,他撰写了《中国四个现代化的橱窗: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监护病房》的文章并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上,用了长达5页的篇幅介绍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和研究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赞誉王今达教授是开拓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新兴学科的奠基人.经过近10年的努力,研究室的医疗和科研工作成绩在不断积累,并于1983年成为我国第一个急救医学研究所,拥有7个研究室、30张ICU床位以及各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用进口设备.1994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培训基地落户于此.1997年,国家卫生部又把卫生部危重病急救医学重点实验室建在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