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 研究新型聚酮合酶(PKS)基因簇EF568935(Gen Bank登录号)中酰基转移酶(AT)EF080951(GenBank登录号)底物特异性,为PKS的功能研究及组合生物合成研究提供新组件.方法 从酰基转移酶AT-EF080951结构域两端的连接肽区设计引物,通过PCR克隆其结构域基因at-EF080951;连接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融合表达;直链淀粉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MBP-AT-EF08095l;融合蛋白用Xa因子切除MBP,得到AT-EF080951单体;以MBP、小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对照蛋白,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MBP-AT-EF080951与AT-EF080951对底物的结合能力,计算结合常数(Ka,μmol/L),分析其结合底物的特异性.结果 (1)MBP-AT-EF080951与底物的结合常数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0.0049±0.001;丙二酰辅酶A,0.0049±0.003;乙酰辅酶A,0.107±0.002;辅酶A,0.005±0.003.(2)AT-EF080951与底物的结合常数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0.005±0.002;丙二酰辅酶A,0.0041±0.002;乙酰辅酶A,0.120±0.001;辅酶A,0.0042±0.003.结论 MBP-AT-EF080951和AT-EF080951都特异性结合乙酰辅酶A,AT-EF080951可能是乙酰转移酶.  相似文献   
42.
背景:脑卒中后痉挛的缓解使改变患者的异常模式成为可能,有利于运动训练进行,使患者肢体功能得以提高,但抗痉挛药物的介入时机尚不确定。目的:比较不同肌张力的脑卒中患者应用替扎尼定干预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应。设计:分层随机对照观察。单位:黑龙江省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对象:以2001-01/2003-12黑龙江省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选择标准:①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 RI确诊为急性脑卒中首次发作。②不伴有听理解障碍及认知障碍,能配合训练,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③病程…  相似文献   
43.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进展至严重阶段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表现,主要特征为左心室和(或)右心室功能障碍及神经体液调节的改变,常伴液体潴留、运动耐受性降低和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4.
微量加样器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移液量具,已被各级医院的检验科(室)广为使用.其吸入容量是否准确和使用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两个常见问题,有所体会,现介绍于后,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5.
李兰  任娜  巨丽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2):1740-174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FTS)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3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实施FMEA管理模式联合FTS理念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实施FMEA管理模式联合FTS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优化血塞通脉冲控释片的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片芯崩解剂种类、片芯崩解剂用量、包衣液组成和包衣增重百分率对药物累积释放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片芯崩解剂用量、包衣液组成、包衣增重百分率对释药时滞时间的影响,优化血塞通脉冲控释片的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片芯崩解剂用量为15%,包衣增重百分率为9%,包衣液组成为Eudragit L100∶EC=1.5∶1(m/m);在该处方条件下,血塞通脉冲片的体外释药时滞为6 h左右,然后迅速脉冲式释药。结论:所选处方合理,制备的血塞通脉冲控释片能达到设计要求,体外试验可达到脉冲释药时滞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制定的早期分级系统化预防护理预防脑卒中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收治于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部内科系统的180例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的早期分级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脑卒中病人DVT发生率、DVT预防措施落实率、护理满意度和对DVT相关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病人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预防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对DVT相关知识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制订的护理干预方案能降低脑卒中病人DVT发生率,提高DVT预防措施落实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和病人对DVT相关知识掌握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评价市售不同来源的甘草饮片有效成分含量,为开展人工种植甘草药材质量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河北安国和安徽亳州两个药材交易市场收集48份甘草饮片,依据国家药典标准,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分析评价不同来源的甘草饮片质量。结果:市面上流通的甘草饮片大多来源于甘肃栽培,其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均值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但距离野生药材质量差距较大,且不稳定。结论:人工种植甘草是市售中药甘草的主要来源,其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才能替代野生药材。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不同状态的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T抑制淋巴细胞(CD3+/CD8+),B淋巴细胞(CD3-/CD19+),NK淋巴细胞(CD3-/CD16+CD56+)的差异并初步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根据SLE疾病活动积分(SLEDAI)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24例)和非活动组(16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6+CD56-表达百分率,对其与SLE临床活动度、尿蛋白、补体和抗dsDNA抗体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活动组和非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和非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CD3-/CD19+)、NK淋巴细胞(CD3-/CD16+CD56-)表达百分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B淋巴细胞表达的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27);NK淋巴细胞(P=0.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总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B淋巴细胞(CD3-/CD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T抑制淋巴细胞(CD3+/CD8+),与SLE活动度相关。T、B、NK细胞与SLE临床表现相关性分析显示,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与SLEDAI,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P=0.096);B细胞与C3呈负相关(P=0.048);NK细胞与SLEDAI和抗dsDNA抗体呈负相关(P=0.096)。结果显示T、B、NK细胞异常与SLE临床表现明显相关。结论 SLE患者的外周血总T细胞(CD3+)、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T抑制淋巴细胞(CD3+/CD8+)、B淋巴细胞(CD3-/CD19+)、NK淋巴细胞(CD3-/CD16+CD56+)可作为SLE诊断及评价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究与分析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治疗妇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患者,按照不同处理方式分为腹腔镜组与输尿管镜组,每组各50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下输尿管修补术联合内支架引流术,输尿管镜组给予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支架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尿瘘平均消失时间、双J管留置时、治疗前后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与输尿管镜组相比尿瘘平均消失时间、双J管留置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未出现感染、肾功能异常、肾积水、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在随访期间未见1例复发。腹腔镜与输尿管镜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Scr降低、BUN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均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SCr、BUN及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输尿管修补术联合内支架引流术与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支架引流术治疗妇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均具有显著疗效,易于被患者认可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