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3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合并血管、神经病变,进而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形成、深部组织坏死,所引发足部感觉异常、疼痛、溃疡、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糖尿病足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创口难愈合,愈合后易复发,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有限。从古至今中医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仝小林院士基于态靶医学理论体系,分析患者病情,以糖尿病损证阶段为“纬”,以“老、虚、水、湿、瘀”五态交叠所成的复合态为“经”,把握病情,调态打靶,调态以治水、湿二态为主,瘀态次之,老、虚态再次之,故以利水渗湿,益气温阳化瘀通络为主要治则以调水、湿、瘀三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该医案总结分析如下,望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经验。  相似文献   
592.
糖尿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糖尿病中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总结近年来中医临床对胰岛细胞保护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以期为糖尿病防治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593.
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与技术方法,创新中医药临床诊疗模式,丰富中医药理论体系,是现阶段中医药创新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然而现代医学背景下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还存在中医传统辨治模式与现代疾病临床诊疗难以有机融合、中医宏观辨治思路与现代医学微观理化指标不能精准对接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据此提出“两个重构”(即重构现代中医诊疗体系与重构现代中医本草体系)理论框架并对其内涵、目的、方法及意义进行系统阐释。认为通过借鉴现代医学疾病认知,继承传统中医审病思维,对现代疾病进行中医分类分期分证,进而可实现现代中医诊疗体系的重构;同时通过吸纳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融汇中药传统功效认识,构建方药量效理论框架推动现代中医本草体系的重构。“两个重构”的实现可在继承并发扬中医调态优势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辨证论治局限性,提高中医对现代疾病临床诊疗的精准性,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94.
《内经》肥胖三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提出之肥胖三型“膏人”、“脂人”和“肉人”,与年龄、性别、先天禀赋、饮食、劳作等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相关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各有其不同的外在体形表现,而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由于饮食、劳动等状况的变化,人体脂肪分布比例和程度亦有所不同,从而呈现不同的肥胖类型。  相似文献   
595.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病,已成为成人肾病综合征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可归属中医学“水肿病”范畴。在脏腑风湿论和态靶辨治理论体系基础上,提出原发性膜性肾病从病机衍变上可分为“虚、伏、变、损”四个阶段,临床表现包含“虚、寒、湿、瘀、积、饮”六态。治疗上以麻黄附子汤合肾着汤为病靶主方,针对“免疫、病理、指标”三个内含靶标,根据六态灵活化裁,谨守“温阳化积,解表散寒”的治疗总则,构建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态靶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596.
如何找到中西医结合的突破方向,从交叉到融合再到创新,打开中西医结合新局面,是目前中西医结合遇到的困惑。中医之进步在于借助现代诊疗设备扩大四诊的范围,发展“微观”辨证,西医之进步在于放眼“宏观”,发展系统医学、整合医学,两者相向而行。“态靶辨治”将可能成为构建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的重要途径,“由靶及态”思维模式是在“态靶辨治”理论体系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可为现阶段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提供较明确的解决思路,为未来中西医结合指明重要发展方向。从战略高度和临床诊疗实践出发,将“由靶及态”思维模式融入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中,即“以西为本,中为西用,以中为本,西为中用”。一方面,加强西医学对中医传统理论和整体观等方面的借鉴,提倡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的更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另一方面,在临床实践时运用“由靶及态”思维模式指导确立诊疗策略和临床选药,从而循序渐进地打靶、调态,为现代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中西医学体系学习互鉴,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内在规律,真正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597.
中医学来源于劳动人民实践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千百年来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护佑了华夏儿女的健康。然而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疾病谱亦随之改变。基于循证的现代医学具备系统化的诊疗策略和疗效评价体系,迅速占据了主流医学的地位。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如何探索出一条中医药守正创新的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98.
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诊疗的主要思维模式,在异病同治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过度强调辨证论治,易忽略“病-症-因-机”。《伤寒杂病论》所云“但见一证便是”以柴胡证为例体现了抓主症思维在诊疗中的应用,然而直接将方与症对应有简化诊疗思维的倾向。基于此,提出“独藏”辨治理论,“独”作“单独”“独一个”之意,“藏”作“深藏”之意,通过辨识深藏在诸多症状中的独有核心症状,执简驭繁,从而实现中医辨病整体观与辨症精准化相结合。并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伏气温病、肥胖的辨识为范例,探讨以辨主症为核心,疾病为纲领,辨证为枢纽,上连审因,下达求机的“病-症-证-因机”相结合的“独藏”辨治思路,以期为现代中医诊疗思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99.
对伤寒、温病、温疫、寒湿疫传变规律进行比较和总结。伤寒为寒邪从皮毛而入机体,以伤阳为主线,经六经传变;温病为温热之邪从口鼻入侵人体,以伤阴为主线,经卫气营血传变和三焦传变;温疫为湿热戾气从口鼻而入膜原,经表里九传。寒湿疫为寒湿戾气从口鼻而入伏膜原,以伤阳为主线,表里分传,走表入里,或出于三阳肺卫之表,或入肺脾太阴之里,阻滞四焦。寒湿疫分为郁闭脱虚四个阶段,如伏邪不尽,常波及四焦,变证繁多,且后遗症多。  相似文献   
600.
为解决中医传统诊疗不能精准改善临床理化指标的难题,需大力推动现代中医本草体系重构工作。现代药理学为中医传统本草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遵循中医传统本草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丰富传统本草的现代认知,让现代中药药理成果“为中医所用”,可促进中医临床诊疗靶向性和精准性的提高。本文对“现代中医本草体系”重构的背景、设想以及重构工作的路径、方法和指导原则进行了系统阐释,希望能为现代中医本草体系重构工作提供一条清晰的研究脉络,并借此抛砖引玉,引发学术界的共鸣,推动中医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