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探讨经皮脊柱内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注射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与PRP对纤维环修复作用的潜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医医学部骨伤科2018年10月-2019年2月经皮脊柱内镜...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凝胶微球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9~68岁(47.8±13.5岁),病程3~48个月(18.4±12.5个月);病变节段:L3/4 4例,L4/5 9例,L5/S1 7例;行PELD、PRP凝胶微球置入;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7~62岁(45.9±10.5岁),病程5~54个月(21.9±13.4个月);病变节段:L3/4 3例,L4/5 11例,L5/S1 6例;行PELD。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X线片上测量手术椎间隙高度,MRI上评估手术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27个月(24.2±1.9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JOA评分、ODI和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椎间隙高度降低大于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PELD联合PRP凝胶微球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椎间盘退变,促进椎间盘修复。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射频等离子体针刀联合臭氧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腰椎术后综合征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射频等离子体针刀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统计计算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下降,ODI评分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6、12个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60.71%(P0.05)。结论射频等离子体针刀联合臭氧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4.
背景:研究表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在急性软组织损伤及其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有关其在慢性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氨基胍对其作用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探讨慢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损伤局部软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与炎症反应及软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并观察氨基胍干预后对以上关系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9/2008-09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海战伤研究中心二级实验室完成。 材料:将96只SD大鼠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氨基胍组共3组,每组32只。 方法:模型组将0.3 cm×0.3 cm大小的明胶海绵置入第三腰椎横突后半段深筋膜中层下制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氨基胍组从造模14 d开始,按50 mg/kg剂量经腹膜内给药,2次/d,直至处死前1 d为止;正常组为不做任何干预。 主要观察指标:于首次氨基胍干预后1,3,7,14 d检测各组第三腰椎横突周围骨骼肌及其他软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组织化学灰度值、一氧化氮含量及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模型组损伤局部软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 < 0.01),且与损伤局部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程度相一致。氨基胍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 < 0.01),损伤局部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 结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中由炎性因子诱导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大量表达生成的高浓度的一氧化氮是造成慢性软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而这种作用可以被氨基胍所抑制,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理疗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超短波治疗和中频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膝关节肿胀、行走疼痛得分及总分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膝关节行走疼痛、上下楼梯疼痛得分及总分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物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优于单纯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  相似文献   
36.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以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出现明显压痛为特征的急慢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多予以理疗、按摩、封闭等治疗方法,但效果欠佳,常反复发作。笔者运用针刀疗法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96例,获得了显著疗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痞证”、“纳呆”等证的范畴,多由于情志不遂。饮食伤胃,劳倦伤脾等因素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减退,中焦痞塞不通所致。其病位在胃,FD不仅和脾胃功能直接相关,还有赖于肺气之肃降,肝木之疏泄,肾阳之温养。其中尤与肝的关系密切。肝主疏泄,如《内经》云“木郁达之”,肝对全身气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对脏腑经络和经气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8.
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神经元及神经递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四逆散对NOS阳性神经元,NO、Ach神经递质的影响,从而探明四逆散促胃动力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NADPH-黄递酶组化法染色显示大鼠胃窦部NOS阳性神经元,医学彩色图象分析仪图象定量分析;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中NO,Ach含量。结果:四逆散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胃窦黏膜肌内NOS阳性神经纤维及其末梢的面积及平均吸光度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粉肠显著性差异(P〈0.01)。四逆散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胃窦组织中NO含量明显减少,Ach含量增多,与空白对照组均有粉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逆散可显著减少胃窦组织中NOS阳性神经元,降低NO含量并同时增加Ach的含量,从而促进胃肠运动,缓解胃肠动力障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39.
背景:前期实验关于针刀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治疗机制研究主是从调控软组织炎性反应为主要切入点,但尚未从软组织损伤修复的角度加以研究.目的:观察针刀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4/05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海战伤研究中心实验家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68只,其中51只用于制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方法:6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7只.针刀干预组:于造模后15 d,在麻醉下,用针刀于大鼠第三腰椎横突后半段表皮投影处刺入至深筋膜下,行疏通切割两三刀,出针,按压针孔止血;封闭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用0.45 mm×12 mm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刺入腰3横突后半段深筋膜下,注入20 g/L利多卡因注射液0.05 mL+地塞米松注射液0.01 mL+维牛紊B12 0.01 mL+氯化钠注射液0.13 mL,出针,按压止血.模型对照组造模但不干预、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主要观察指标:于造模后15 d各组取1只大鼠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造模后21,30 d,每组各处死8只大鼠,取材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并计算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指数.结果:68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15 d正常对照组结构正常;其他3组血管充血,并见淋巴小结形成.造模后21 d针刀干预组与封闭对照组大鼠组织内成纤维细胞较少,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胶原重建开始;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较多,胶原分泌增多.造模后30 d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增生,可见红细胞散在分布,有增生的毛细血管;针刀干预组与封闭对照组可见纤维组织排列成行;针刀干预组较其他各组胶原纤维形成减少,瘢痕面积小.②造模后21 d正常对照组可偶见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封闭对照组与针刀干预组大鼠组织内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较少;而此时模型对照组可见成纤维细胞增殖较重,胶原分泌增多.造模后30 d正常对照组可少见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模型对照组、封闭对照组、针刀干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程度均有增强的趋势,但针刀干预组的增殖程度最低.③造模后21 d和30 d,针刀干预组的增殖指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封闭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指数与模型对照组在30 d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刀干预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的组织修复可能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水平,从而防止了组织瘢痕挛缩的形成.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同侧带血管蒂腓骨180°轴向旋转内移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胫骨缺损的长度,切取同侧带血管蒂腓骨并180°轴向旋转内移至胫骨缺损区,将腓骨两端分别插入胫骨髓腔内,远端用螺钉将胫腓骨固定,同时将远端残留腓骨与胫骨融合,预防术后踝关节不稳定。结果 手术治疗16例,经4 个月~19 年随访,骨愈合时间接近正常,踝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结论 同侧带血管蒂腓骨180°轴向旋转内移术,术式简捷,效果良好,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一种值得推荐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