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9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99篇
内科学   22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58篇
综合类   908篇
预防医学   277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250篇
  2篇
中国医学   256篇
肿瘤学   12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17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脊柱融合内固定致邻近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了解融合内固定对腰椎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9具新鲜腰1~骶椎尸体标本分别近、远端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施以8Nm纯力偶矩模拟人体行屈伸、左右侧弯及旋转活动,观察L3~4、L4~5、L5~Sl节段运动范围(ROM);随后进行各种模拟手术并安装内固定,依次测定CD内固定(CD)、CD加椎体间植骨(CD-骨块)、CD加TFC(CD—TFC)状态下各节段ROM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融合术式均可使固定节段达到即刻稳定性,L4~5节段ROM值明显减小;②L3~4节段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时有明显位移增加,L5S1节段在旋转时ROM值明显增加,屈伸和侧弯时ROM值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位移增加、运动模式改变,易继发不稳和退变。  相似文献   
42.
柏树令 《中国微循环》2004,8(5):265-266
皮肤是人体的屏障,该屏障由三部分组成即皮肤的细胞、皮肤的细胞间质和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43.
护理程序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近几年来随着脑血管病的介入性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推广,使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重大突破,同时也拓展了神经内科护理的范围。我院神经介入中心自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对130例患者行介入诊断和治疗。按整体护理要求,我们将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的工作方法应用于神经介入诊断治疗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30例患者,男75例,女55例,年龄40 ̄70岁。其中术后穿刺部位出现血肿13例,占10.2%;低血压、心动过缓37例,占28.…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介绍一种快捷、无突变的目的基因缺失体构建和鉴定方法.方法 用Mlu I 和 Sac I酶将GCLC/pGL3在GCLC基因与pGL3连接处切开,形成以GCLC端为3'凹端而pGL3载体端为3'凸端的线型载体.利用外切核酸酶Ⅲ从GCLC基因端(3'凹端)单向逐一切除GCLC基因上的核苷酸,并在不同的时间终止其反应以获得一系列的GCLC基因缺失体.将GCLC基因缺失体与pGL3载体自身环化构建成GCLC基因序列缺失体的pGL3报道载体.最后用酚抽提和凝胶电泳法粗略挑选出不同长度的GCLC/pGL3缺失突变体.结果 利用嵌套缺失法构建出各种长度的GCLC基因的缺失突变体,且不存在基因突变的现象.利用酚筛选法快速鉴定出29种不同长度的缺失突变体.结论 联合利用嵌套缺失和酚筛选法可以高保真而快速地构建和鉴定目的基因的缺失突变体.  相似文献   
45.
李想  柏树令  范军  王军  佟浩 《解剖学报》2008,39(6):941-943
目的 探讨明胶酶在升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及意义. 方法 将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升主动脉缩窄鼠制备升主动脉瘤模型.于术后3~5个月取升主动脉,应用明胶酶谱分析及薄膜原位酶谱法检测动脉瘤明胶酶的活性改变. 结果 正常动脉壁外膜无或极少有明胶酶活性;动脉瘤壁的中膜与外膜明胶酶活性明显增强. 结论 明胶酶活性升高可能在升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为了解决小口径(直径7mm以下)人造血管术后通畅率低下的问题,利用生物-人工复合血管,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转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种植于复合血管内腔面,为解决此临床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材料方法:构建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pCI-neo-VEGF165,获得正确的质粒用于转染HUVEC。从中科院购买HUVEC(代号:ECV-304),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I-neo-VEGF165转入细胞,经G418筛选后,计数阳性克隆,以比较脂质体和质粒在不同比例情况下转染效率的高低。实验组按质粒和脂质体比例的不同分为4组:1μg/3μl;2μg/6μl;2μg/8μl;3μg/12μl。ELISA检测瞬时转染后HUVEC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再将VEGF165基因瞬时转入HUVEC,利用自己设计的旋转培养装置,将细胞均匀地粘附、种植于复合血管内腔面。复合血管是人工材料(聚酯)和生物材料(成纤维细胞长入,胶原形成)有机结合而成,是将包有聚酯网的硅胶棒埋入绵羊背部皮下组织,3个月后取出,抽去硅胶棒而得到的。结果:脂质体转染效率以2μg/8μl组阳性克隆数最多;ELISA测定瞬时转染后HUVEC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量为532·5±43·1pg/ml。使用旋转培养装置的细胞均匀地粘附于复合血管,未使用者细胞积聚于血管腔面下部;转入和未转入VEGF165基因的HUVEC在复合血管内腔面覆盖面积百分比分别为69·9%±3·5%、43·7%±2·5%,有明显改善。结论:转入VEGF后可促进HUVEC在复合血管上生长,旋转培养装置有利于细胞的均匀粘附。  相似文献   
47.
取不同年龄组自发性高血压鼠的胸主动脉,颈劝脉和基底动脉,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测定其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并取脑软膜血管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各组高血压鼠动有脉壁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均下降,颈内动脉更明显;脑血管内弹性膜部分断裂,平滑肌细胞有空不包变性等。  相似文献   
48.
Wistar大鼠胰岛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晓红  柏树令  佟浩 《解剖学报》2007,38(3):356-359
目的 探索Wistar大鼠胰岛分离纯化的最佳条件.方法 采用肝胰管内灌注胶原酶消化分离胰岛及Ficoll 400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纯化后的胰岛经组织学染色、电镜及放射免疫法鉴定其特异性和活力.结果 组织学染色显示纯化后胰岛的活力和纯度分别在95%和85%以上.电镜显示纯化后的胰岛形态完整,包膜清晰,分泌颗粒丰富.放射免疫结果表明,低糖组和高糖组分泌胰岛素的浓度有显著差异,证明胰岛功能良好.结论 肝胰管内灌注胶原酶消化法是一种好的消化方法.影响胰岛收获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胰腺的充分扩张,胶原酶的浓度和活性以及消化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49.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调节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同期单用拉米夫定或胸腺五肽作对照,动态观察血清HBV复制指标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血清HBeAg阴转及抗HBe阳转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与胸腺五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的HBV DNA阴转率优于胸腺五肽组(P<0.05),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12个月的病毒复制指标变化与治疗结束时无明显变化。联合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且ALT复常率保持在85%以上。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达到有效而持续的抗病毒作用。亦有利于ALT持久复常。  相似文献   
50.
本实验以手术方法造成146只未成年的LACA小鼠第十二尾椎实验性骨折,以组织学改变的情况评价了不同环境温度和"接骨Ⅱ号"对骨折修复的影响以及肥大细胞与骨痂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选择小鼠尾椎为骨折部位建立动物模型有许多优点,环境温度为33℃时骨折愈合明显比8~14.5℃时快,但"接骨Ⅱ号"无明显的加快骨折愈合的作用,肥大细胞参于了骨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