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3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不稳的处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一凡  高玉镭 《中国骨伤》2016,29(2):99-101
正对于晚期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可明显减少疼痛,提高患者的功能,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和较低的手术并发症[1-2]。全髋关节置换的目标是无痛,活动时关节稳定,获得最大限度的活动范围,没有撞击和下肢长度尽量相等[3]。术后一个重要的并发症就是关节不稳,这是引起关节翻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2011年11月收治髋关节巨大多发滑膜软骨瘤病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63岁,因右髋部疼痛不适20余年,加重20 d入院。2009年行X线检查诊断为右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既往病史:2008年曾因右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查体:右髋关节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后外侧角损伤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影响。[方法]2004年3月~2008年12月,作者复习了59例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资料。39例患者接受单纯ACL重建(A组),20名患者接受ACL和后外侧角联合重建(B组)。通过术前到术后3年的随访资料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采用KT 2000测量仪测得的在胫前移位平均差值,A组(2.1±0.9 mm)>B组(1.5±0.8 mm)(P=0.032)。A组6膝(15.4%)、B组2膝(10%)有Ⅰ级前移。A组和B组Lysholm评分平均分别为92.9分和90.0分(P=0.387)。根据IKDC评分,A组32膝(82.1%)和B组20膝(85.0%)得分相同或基本相同(P=0.853)。[结论]前交叉韧带联合后外侧角重建比单纯交叉韧带重建使膝关节更稳定,然而两组在术后功能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1患者资料患者,男,57岁。于1985年时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上臂外侧一约花生米大小的包块,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左上臂神经纤维瘤。1年后包块复发,再次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左上臂神经纤维瘤。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与皮肤表面相平。近1年来感左上臂瘢痕处包块生长迅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患者,男,29岁.因发现右足底包块1年半余入院.患者1年半前无意中发现右足底一包块,约鸽蛋大小,包块未突出周围皮肤表面,质软,无压痛,不影响行走,未治疗.此后包块逐渐突出皮肤表面,走路多时疼痛明显.查体:右足底前1/3处可见一2.5 cm ×2.5 cm包块,基底为圆形,突出皮肤表面,质韧,边界清,活动度可,压痛明显,无波动感,局部皮温不高,无色素沉着,右足趾感觉运动血运良好.MRI示右足底部软组织内见有直径约2.5 cm大小类圆形占位,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楚,信号欠均匀,邻近骨质结构未见异常,足底脂肪部分消失(图1a).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足底包块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外观呈哑铃样,大小约4 cm×3 cm×2 cm,包膜完整,色白(图1b),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为实性,肿瘤侵及跖腱膜,第2、3屈趾肌腱,将肿瘤完整切除.病理诊断:足底腱鞘纤维瘤,部分区域呈毛细血管瘤样改变并间质粘液样变性(图1c).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作用关系.[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病例中抽取80例单侧TKA,通过Gross方程计算出隐性失血量.记录不同年龄(以70周岁为界),有无内科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性别,止血带时间,不同疾病之间,肥胖(BMI 30 kg/m2为界)等情况下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分析讨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结果] TKA围手术期失血总量平均为1 608ml,隐性失血为828ml,占51.5%.年龄、有无内科疾病、性别、止血带时间在隐性失血的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疾病之间、肥胖则在隐性失血的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患者、有内科疾病症者、男性、止血带时间较长者等情况下隐性失血增多,对这些情况围手术期更应提高认识,自体血回输尚不能完全满足机体需要,及时补充异体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emplissage技术治疗Hill-Sachs损伤时锚钉置入位置对术后效果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肱骨头中小型Hill-Sachs损伤的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患者共28例行回顾性随访研究。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医生进行关节镜下手术操作,常规修复前方Bankart损伤后行后方改良Remplissage手术填补骨缺损。其中锚钉置入Hill-Sachs骨缺损内侧缘的患者15例(内侧缘组),锚钉置入Hill-Sachs骨缺损中央的患者13例(中央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ASES评分、WOSI评分及VAS评分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两组均未出现复发脱位患者;内侧缘组外旋活动度小于中央组(P<0.05),两组在前屈上举、外展上举活动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ASES评分、WOSI评分及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Remplissage技术治疗Hill-Sachs损伤的手术中铆钉置入位置会对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的恢复产生影响,尤其是外旋功能。锚钉置入位置越靠近缺损内侧缘,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科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100例,其中男31例,女69例,年龄70~98岁,平均78.3岁。左髋52例,右髋48例。手术均为同一术者操作,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采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治疗。术后随访5年。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病死率和假体翻修率。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骨水泥组手术时间平均57min,非骨水泥组平均47min,术中失血骨水泥组平均238ml,非水泥组230ml。视觉模拟评分及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手术并发症:非水泥组(28例)多于水泥组(21例)。两组均未见明显髋臼磨损。翻修非水泥组(2例)多于水泥组(1例)。随访各时间点的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双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在手术时间上,非水泥组占优,并发症方面,骨水泥组占优,术中失血,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髋臼磨损率,病死率和假体翻修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0.
1 历史透视及概述1861年,Zenker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遭受了严重的胸腹挤压伤的患者肺内存在脂肪滴.1873年,Bergann.为一个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诊断为脂肪栓塞.1970年,Gurd表述了这种现象的临床表现,后来命名为“脂肪栓塞综合征”.随着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的普及,与之相关的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报道日渐增多,因而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因为大多数脂肪栓塞表现为亚临床型损害,其临床表现不容易被发现,往往被其他合并症所掩盖.如果患者手术前存在心肺疾患,脂肪栓塞则可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可以造成死亡.创伤骨折和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几乎都有脂肪栓塞[1].2 定义在肺实质或外周血液循环中发现脂肪球,即可以诊断为脂肪栓塞(fat embolism,FE).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通常是指骨折、创伤或人工关节置换后,在脂肪栓塞基础上继发的肺部病理改变,是以皮下出血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上发展成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患者不足10.0%,死亡率最高达1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