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γ刀对胶质瘤C6细胞基因蛋白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立体定向外科(steriotactic radiosurgery,SRS)以其高度的精确性为治疗颅内一些疾病开拓了新途径,但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尚有争议。笔者用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在亚细胞水平探讨了7刀对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下腰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下腰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椎体融合器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BAK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一4年3个月(平均2年4个月),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年89.6%,2年2个月100%,临床症状消失满意率92%。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固定,可使滑脱失稳的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保证脊柱骨性融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明确癌的发生与若干个癌相关基因的异常有关,这种异常现象系与被称作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所出现的变异引起。这些变异使得癌细胞获得恶性变化的特性,其中大肠癌涉及的分子生物学解析指的是进展期癌。在Vo-gelstein等提...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骨转移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骨转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直肠癌发生骨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放疗对骨转移瘤引起的局部疼痛具有较明显的缓解作用,化疗无明显疗效。结论 骨转移常为结直肠癌的终末期的表现,多同时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的转移,预后差。严格掌握手术治疗适应证,强调支持、对证治疗,以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黄芩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芩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乙醚注入法和薄膜超声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SephadexG-50凝胶柱分离脂质体,UV-法测定包封率,Zetasizer3000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逆相蒸发法制备的黄芩苷脂质体平均粒径360nm,包封率56.02%;乙醇注入法平均粒径2600nm,包封率26.14%;薄膜-超声法平均粒径1200nm,包封率53.65%.结论:逆相蒸发法制备的黄芩苷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条件易掌握,可作为黄芩苷脂质体的常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LAK/IL-2肝动脉灌注与栓塞化符合用及单纯栓塞化行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即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TNF及自身LAK细胞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3升高,CD4/CD8比值下降;sIL-2R及TN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LAK/IL-2肝动脉灌注即过继免疫与栓塞化疗合用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升高(P<0.01),CD3下降(P<0.01)、CD4/CD8比值升高(P<0.01)sIL-2R水平下降(P<0.01),TNF水平亦下降,自身LAK细胞活性增强(P<0.01);单纯栓塞化疗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兴华  李静 《泰山卫生》2005,29(2):43-44
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临床主要依据X线摄片,工作中笔者遇到一对父子因外伤来院就诊,经拍片发现父子均患有多发性骨软骨瘤病,联想到可能有家族遗传性,随之邀请其老人来检查,经检查发现亦患有多发性骨软骨瘤病,表现均典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酶联法对3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血清CEA、SCC和VEGF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手术前食管癌患者血清CEA、SCC和VEG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手术治疗后6个月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CEA、SCC和VEGF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了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PRC)前后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输注PRC前后血清SF、FA和VitB12水平测定,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在输注PRC前血清SF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FA、VitB1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除SF水平与正常人比较仍有差异外(P〈0.05),而FA和VitB12水平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输注PRC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