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D打印技术在复杂型髋臼假体翻修术中应用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兆光  姜岳武  毛建华  童培建 《中国骨伤》2016,29(11):1058-1060
正患者,男,63岁,10年前因左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在我院行左侧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术后恢复满意,正常参加农村重体力劳动。近2年出现左髋疼痛、跛行,并进行性加重。左下肢短缩4 cm左右,左髋外展、外旋及屈曲功能均明显受限,肢端血管、神经功能均正常。右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  相似文献   
2.
四肢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中药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后并发症的中药防治方法。方法患者106例手术后分期服用相应的中药;观察患肢肿胀深静脉血栓(DVT)、伤口感染、发热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四肢肿胀3~5d内消退,无DVT、伤口感染;104例患者体温未超过37.5℃;术后护肤总体良好。结论实施的合理中药用药措施具有可行性,对合理防治四肢骨折后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肘关节骨折术后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12年6月间43例肘部骨折术后继发关节强直僵硬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行肘关节松解术者23例为A组,常规肘关节松解者20例为B组。治疗后随访12∽26个月,以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并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随访12∽26个月,A组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达116.5度,肘关节功能评分85.7分;B组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达75.3度,肘关节功能评分61.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尺神经损伤B组2例,A组无;术后切口感染、皮下血肿、切口愈合不良B组3例,A组无。[结论]采用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疗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僵硬肘关节的活动度及改善关节功能,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3枚克氏针辅助定位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镙钉内固定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3枚克氏针辅助定位股骨颈上下缘及前倾角,并闭合复位镙钉内固定治疗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32~58 min。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1~2分。术后患者均无切口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螺钉无明显退钉、切割。结论 3枚克氏针辅助定位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可以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风险,是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髋部术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髋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疏血通组23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组27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疗程均为14d。结果:两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均较术后第3d明显下降(P〈0.05),且疏血通组的含量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钠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使髋部术后血浆内皮素含量降低,调节凝血和抗凝功能的动态平衡,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应用中药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骨折患者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经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平均(7.5±0.7)d,对照组的肿胀消失时间平均(12.1±2.4)d,观察组的肿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骨不愈合1例、感染1例、脂肪栓塞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术后感染2例、骨不愈合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325,P〈0.05)。结论将中药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疗效好,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肋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住院时间、疼痛时间及康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费用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VCmax,FEV1(L),FVC(L),FEV1/FVC,MMEF,MMEF,PEF治疗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配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肋骨骨折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减少肋骨骨折对远期肺功能的影响,并且不过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洪流  姜岳武 《海峡药学》2011,23(4):180-181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骨科手术病例50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使用抗茵药物的50例,平均使用时间7.0d。抗茵药物使用合理与基本合理占74.6%,不合理占25.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3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情况,测量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及高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Gissane角、B?hler角、跟骨宽度及高度术后3、6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骨折均愈合,未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位置改变和骨折复位丢失。末次随访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2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26/30。结论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