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盐酸胺碘酮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87例GERD合并房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胺碘酮治疗)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2组均接收治疗1个月。采用GERD症状评分、胃食管24 h 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监测来分析2组治疗前后抑酸,胃食管动力及房颤发生的影响及疗效;收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标本,并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水平。 结果经食管24 h pH监测发现,研究组在GERD症状评分,食管近端弱酸反流(%)、食管近端酸反流(%)及DeMeester评分等指标,与其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显著降低(P<0.05);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分析显示,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治疗后显著改善食管上段括约肌(UES)静息压、食管下段括约肌(LES)静息压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等指标(P<0.05);2组患者治疗后心率以及QT离散度(QTd)水平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心率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2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研究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无效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该联合治疗在GERD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较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显著改善症状及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儿童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疗效,评价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7±5)min,平均住院时间4-6 d,平均住院费用(4125±25)元。术后随访1-18个月,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1.0%,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用于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总结跳跃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9.5±27.5岁。其中2处病灶24例,3处病灶7例。对每例患者明确责任椎,确定手术病灶、融合节段、内固定方式,以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随访29.7±14.7个月(15~85个月)。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红细胞沉降(ESR)和C-反应蛋白(CRP);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病灶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骨愈合标准分级以评估术后结核活动性、症状改善、畸形矫正及骨愈合。结果:31例患者中20例(65.4%)只有1处病灶出现临床症状,23例(74.2%)以疼痛为主诉入院,15例(48.4%)在病程中只有疼痛症状,而11例(35.5%)只有1处病灶出现疼痛症状,18例(58.1%)患者初诊时至少有1处病灶漏诊。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80.0±52.2min(165~330min),失血量567.7±332.0mL(150~10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4例,切口感染3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结核病灶均治愈,未出现复发。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ESR为41.5±26.3mm/h、16.3±13.4mm/h、12.5±6.3mm/h、11.4±5.2mm/h、9.2±3.1mm/h;CRP为32.8±23.2mg/L、7.3±5.6mg/L、6.2±4.1mg/L、5.1±3.7mg/L、2.8±2.3mg/L;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6.4±2.4分、2.4±1.7分、2.3±1.3分、1.6±0.9分、0.9±0.7分、0.4±0.3分。术后各个时间点CRP、ESR、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Cobb角25.7°±4.9°,术后1周15.4°±2.1°,末次随访时17.1°±2.3°,术后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10例存在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级患者恢复至C级;4例术前B级患者1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5例术前C级患者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术后6~12个月42处植骨病灶均获得骨融合,末次随访时34处病灶Bridwell Ⅰ级愈合,8处病灶Bridwell Ⅱ级融合。结论:对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明确责任椎及各处病灶病变特点,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安全且高效,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核医学检查已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民人们从对X线、CT、核磁共振的应用,又开始转向对SPECT的认识(SPECT是核医学科中的一部分)。随着临床核医学从普及阶段走向很高阶段,对护理工作也相应提出更加多样化全面化的要求.SPECT(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仪)是核医学科重要的检查项目,它是通过获取有关脏器和病变部位的血流,功能、代谢和引流等方面的信息发现症病的早期变化,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及全面的诊断.而该项检查中的护理工作除具备一般临床护理工作特点外,更具有其特殊的护理要求.笔者通过近几年对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50例患者进行了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转移性骨肿瘤123例,并与X线片结果相对比,其灵敏度高于X线检查。骨转移发生率为82%。150例检查者,其中不明肿瘤发生部位,经骨显像后确诊找到原发灶者6例。故全身骨显像对转移性骨肿瘤有很高的灵敏度,并能较早地发现骨转移灶,对寻找原发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腹腔和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手术的132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2例患者中,术后(腹腔和消化道)出血27例(20.5%),其中术后消化道出血12例(9.1%),腹腔内出血6例(4.5%),腹腔兼消化道出血9例(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腹腔感染、胰瘘、胆瘘及胰肠吻合口瘘与PD术后出血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中出血量≥500 mL(P<0.000,95%CI=6.900~103.775)、胰瘘(P=0.003,95%CI=2.319~55.717)及腹腔感染(P=0.043,95%CI=1.046~19.364)是P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出血量≥500 mL,胰瘘,腹腔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两种标准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葡萄糖负荷后血糖代谢特点。方法:对3828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空腹血糖≥5.6mmol/L者行75g葡萄糖负荷试验,据不同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分析负荷后2h血糖代谢情况。结果:在以空腹血糖为6.1mmol/L为切点诊断的245例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中,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为41.22%,女性(25.71%)高于男性(15.51%);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为20.82%,女性(11.84%)高于男性(8.98%)。在以空腹血糖为5.6mmol/L为切点诊断的627例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为37.00%,女性(23.76%)高于男性(13.23%);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3.88%,女性(9.52%)高于男性(4.63%)。结论:以空腹血糖为5.6mmol/L和6.1mmol/L为切点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代谢异常率分别为50.88%和62.04%,患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引起非心源性胸痛(NCCP)的最常见因素,本研究探讨酸反流和食管动力障碍在NCCP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以及微创,疝和腹壁外科住院收治的40例NCCP患者和50例典型GERD症状患者,两组患者均行食管24 h pH监测以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监测。 结果NCCP组食管远端收缩平均积分(DCI)明显低于GERD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食管运动功能受损。在NCCP组患者中,与胸痛有关的混合性酸反流明显高于GERD组(P<0.05)。在NCCP组患者中,与NCCP相关的反流发作在食管5、9和15cm处的反流清除时间比GERD组患者期长(28.3±4.21)s vs(22.6±3.28)s;(13.7±1.32)s vs (18.3±1.47)s;(9.58±1.02)s vs(14.3±1.06)s(P<0.05)。 结论酸反流性质,食管运动功能受损和延缓反流清除时间与NCCP患者症状发作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胃食管反流病(GERD)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就诊的120例孕妇设定为研究组,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通过GerdQ问卷调查妊娠期GERD的患病率。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非怀孕妇女作为对照组。2组每3个月均记录反流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结果妊娠(早、中、晚期)和非孕妇GERD问卷调查结果表示,妊娠晚期的评分范围(3~7分、8~10分、11~14分及15~1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妇中,5.0%的患者在怀孕前3个月(早期)至少每周有1次反流。在妊娠晚期,15.0%的孕妇每周至少有1次反流,2.50%的非孕妇每周发生1次以上的反流,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妇中,5.0%的妊娠早期至少每周有1次烧心。妊娠中期为10.0%,晚期为17.5%,2.5%的非孕妇每周至少有1次烧心,在妊娠晚期,发生烧心的妇女占17.5%,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妊娠早期到妊娠中、晚期,个别症状(反流,烧灼感)的频率与非孕妇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在妊娠晚期症状出现的频率达到高峰,与非孕妇组以及妊娠早期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症状诊断及发生情况,GERD在妊娠早期发病率为24.5%,在中期为37.5%,在妊娠晚期为52.5%,非孕妇(对照组)GERD患病率为7.5%。 结论妊娠晚期GERD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孕妇,且在妊娠过程中发生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