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80篇
药学   79篇
  2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41.
642.
目的 探讨应变率显像技术在定量评价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DN患者58例,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24 h MAlb)情况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30 mg/d,n=22);微量白蛋白尿组(30~300 mg/d,n=17);临床白蛋白尿组(>300 mg/d,n=19);另2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并利用应变率显像技术分析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各节段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各组平均值MSRe、MSRa,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①糖尿病组(Ⅰ、Ⅱ、Ⅲ)的MSRe、MSR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Ⅲ组与Ⅳ组、Ⅰ组与Ⅲ组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DN病程的进展,患者的心肌舒张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结论 应变率显像技术可无创监测DN患者早期亚临床心肌病变.  相似文献   
643.
<正>本文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的8例确诊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的病例,对其不同伤害程度的胸部X线平片加以分析。1资料与方法此8例患者均系口服中毒,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5~41岁。按其结局和胸部X线表现、其口服量分类为以下3种:①口服5~20 mL的3例患者,48 h内拍胸部X线片均未见异常。其中1例患者第3天平片显示肺纹理增多,第10天胸部X线片显示左侧胸腔少量积液,第30天胸片全部恢复正常,其余2例经连续拍片30 d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44.
自20世纪70-80年代发现血管内皮细胞(VEC)能分泌前列环素、NO等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因子,人们对该细胞的功能有了全新认识.许多研究证实内毒素、免疫复合物、血流切应力、炎症因子、氧自由基可造成VEC损害,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烧(创)伤、脓毒症、MODS等病理生理过程与VEC损伤及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学者对VEC进行了深入研究,拓展了对VEC损伤机制的认识,同时研究如何调控VEC功能以帮助诊断和治疗临床疾病.下面着重介绍近几年我们在烧伤及感染后VEC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并提出转化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45.
烧伤患者深静脉导管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了解烧伤感染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深静脉导管中形成生物膜的过程.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8月在笔者单位住院的20例烧伤患者深静脉导管分离的细菌,分别与各自的标准菌株对照.深静脉导管尖端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将菌株体外培养12、24、48、72 h和5 d后,进行细菌生物膜半定量黏附试验测定,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双荧光染色观察并测定生物膜厚度.对数据进行团体t检验.结果 深静脉导管分离的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鲍氏不动杆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均为耐药菌株.SEM下可见深静脉导管内层表面形态多样、程度不一的生物膜.细菌被大量胞外多糖复合物包埋、彼此粘连融合成片状,生物膜呈团状聚集,形成立体多样结构,结构内可见少量红细胞,少数细菌被不完全包埋,尚可见黏着的菌体.深静脉导管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培养24、48及72 h的吸光度值大于界定值;鲍氏不动杆菌培养12、24、48和72 h,吸光度值均大于界定值;铜绿假单胞菌培养48 h后,吸光度值开始大于界定值.CLSM观察可见,培养24 h时,除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外,其余菌株均有散在的绿色荧光,不密集,多数靠近培养皿基底部,红色荧光充满视野.48 h时绿色荧光明显增多,从基底部向上扩延,部分与红色荧光重叠,形成视野中黄色荧光,鲍氏不动杆菌最明显,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绿色荧光的强度和分布上,临床菌株明显多于标准株.培养72 h时铜绿假单胞菌和其标准株的绿色荧光增多,其他菌株图像中黄色荧光布满视野.培养5 d时绿色荧光较分散,以靠近基底部较明显.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在培养后48 h形成成熟的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则在72h.培养后72 h鲍氏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厚度为(18.2±3.6)μm,大于标准菌的(9.4±2.6)μm(t=5.42,P<0.05),是3种菌中生物膜最厚者.结论 烧伤临床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能在深静脉导管内形成生物膜,其耐药菌株牛物膜形成能力和程度均大于普通菌株,以鲍氏不动杆菌尤为明显,成为烧伤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6.
目的观察我国非瓣膜病房颤(NVAF)或房扑患者应用不同起始剂量华法林时,在不同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比较INR首次达标时间、INR达稳定的时间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进一步了解国人的华法林最佳起始剂量,为临床进一步合理应用华法林提供更多证据。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NVAF房颤及房扑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入3.125 mg治疗组(第一组),开始服5 mg,2天后改为3.125 mg治疗组(第二组)和5 mg治疗组(第三组)。于治疗第3、5、7天测定INR,考虑安全因素第三组于第4天加测一次INR,两次达标后改为每4天测一次,再两次达标后改为每周一次。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稳定于1.8~3.0之间(服用同一剂量华法林,间隔一周INR稳定)。随访1个月,观察三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达稳定INR所需时间、发生INR增高(INR>3.0)次数、主要出血/血栓栓塞事件的差异等。结果 :三组基线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三组达标时间分别为8.5±2.4天;7.9±2.7天及6.1±2.1天,第三组比第一、二组提早达标(P<0.05),第一、二组无差异。三组达稳定INR的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平均在14.7±2.6天。第三组中INR增高发生率41%,显著高于第一组17%及第二组19%(P<0.05)。三组均无明显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结论对于中国NVAF或房扑患者,应用华法林以3.125 mg为初始剂量是安全、可行的,与5 mg相比,疗效相似而INR过高的发生明显减少。但对于易形成血栓的高危患者,如房颤术后患者,可选用5mg起始以快速达标,只要严格监测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47.
那时候他们很穷,白天在街上卖一天菜,晚上回家很累。但只要一开灯,简陋的小屋里马上亮起来,虽然那只是盏十几瓦的节能灯。她在灯下整理卖剩下的菜,他清点一天的收入,然后两个人坐下来一起吃饭,边吃边商量着第二天早晨应该采购哪些蔬菜。吃完饭,他刷碗,她洗衣服。休息时,往往是夜里10点以后了。  相似文献   
648.
<正>患者,男,65岁。6个月前出现尿频,右腰部隐痛,右中上腹部自己扪及一肿块,无发热,未行治疗,之后肿块逐渐增大,B超、CT检查诊为右肾肿瘤,右肾多发性结石。增强CT  相似文献   
649.
目的监测不同来源、不同时期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同源性,明确PAE在烧伤科的流行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技术,对烧伤科32株临床分离到的PAE进行基因分型,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2株PAE共分为7个基因型,其中A型13株,B型7株、C型6株、D和E型各2株、F和G型各为1株,A和C型菌株在不同来源、不同时期均分离到;32株PAE中,23株为多药耐药、8株为泛耐药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90.0%,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低为25.0%。结论烧伤病房多年来存在PAE多型菌株流行,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或泛耐药,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是目前烧伤患者PAE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5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杨酸醇溶液中水杨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水杨酸醇溶液中水杨酸的含量。方法以Eclipse XDB—C18柱(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溶液(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8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结果水杨酸进样量在0.16-0.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12=6),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0.2%(n=6)。结论HPLC法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水杨酸醇溶液中水杨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