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23篇
  免费   14916篇
  国内免费   9245篇
耳鼻咽喉   1489篇
儿科学   2432篇
妇产科学   796篇
基础医学   9200篇
口腔科学   2742篇
临床医学   18593篇
内科学   13104篇
皮肤病学   1632篇
神经病学   3660篇
特种医学   61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3887篇
综合类   41886篇
现状与发展   4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7665篇
眼科学   1861篇
药学   18583篇
  210篇
中国医学   14493篇
肿瘤学   6509篇
  2024年   465篇
  2023年   1781篇
  2022年   4519篇
  2021年   5797篇
  2020年   5289篇
  2019年   2856篇
  2018年   3025篇
  2017年   4245篇
  2016年   3169篇
  2015年   5763篇
  2014年   7552篇
  2013年   9538篇
  2012年   13758篇
  2011年   14693篇
  2010年   13485篇
  2009年   12205篇
  2008年   12493篇
  2007年   12006篇
  2006年   10557篇
  2005年   8171篇
  2004年   6046篇
  2003年   4972篇
  2002年   3867篇
  2001年   3631篇
  2000年   2706篇
  1999年   982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8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目的鉴定河南省1例来自柬埔寨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血清型和基因型及其序列特征和传播来源。方法患者血液标本来源于2019年国家疾病监测系统网络直报的登革热疑似病例。样品经快速检测DENV NS1抗原和IgM/IgG抗体,再提取血清中核酸,应用荧光RT-PCR法进行DENV血清型鉴定,同时用Vero和BHK-21细胞对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阳性培养物扩增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该病例实验室确诊为DENV 1型感染,并从血清标本中分离到病毒株,测序后拼接成全长10670 nt的全基因组序列,经系统进化分析,该病毒株属于DENV 1型基因Ⅰ型,与东南亚流行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亲缘关系。结论2019年河南省来自柬埔寨的输入性病例的病原体为DENV 1型基因I型,此为近年来东南亚输入我国的常见血清型和基因型。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健脾温肾软坚解毒方、康艾注射液联合低剂量化疗对老年脾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瘤灶、免疫功能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脾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剂量化疗,治疗组予健脾温肾软坚解毒方、康艾注射液联合低剂量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瘤灶、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①试验期间,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无脱落,最终完成试验者78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②两组实体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化疗1个周期与化疗前组内比较,两组血清NK、CD3~+、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CD8~+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NK、CD3~+、CD4~+水平降低(P0.05)。化疗1个周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2个周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NK、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为4.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肾软坚解毒方、康艾注射液联合低剂量化疗能有效控制老年肺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瘤灶变化,并有利于稳定血清NK、CD3~+和CD4~+水平,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3.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LTQ-Orbitrap-MS)的分析方法鉴定葛根芩连汤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柱Dikma Endeavorsil C18(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乙腈(B),体积流量0.3 mL/min,梯度洗脱。质谱采用ESI源,正负离子模式分别采集一级、二级质谱数据。结果通过对照品指认、软件预测分析,结合文献报道,从葛根芩连汤中鉴定出67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36个、生物碱类12个、三萜类及三萜皂苷类4个及其他15个。结论利用UPLC-LTQ-Orbitrap-MS系统阐明葛根芩连汤中化学成分,并初步归纳其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特点,为葛根芩根芩连汤的质量控制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
刘丽  张笑敏  许浚  张纪红  张铁军  陈常青  刘昌孝 《中草药》2020,51(10):2689-2702
吴茱萸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吴茱萸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生物碱、苦味素、挥发油、黄酮等类成分,传统认为生物碱和苦味素为其主要药效成分。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从生源途径、化学成分与传统功效、传统药性、新的临床用途、毒性、可测成分、入血成分及不同配伍环境几方面对吴茱萸Q-marker成分进行预测分析,为明确吴茱萸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究寻常型银屑病予以药浴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麦饭石药浴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药浴时间。结果观察组住院、药浴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8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予以药物浸浴治疗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6.
胃息肉在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疾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即使有临床症状也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腹胀等症,极易造成漏治和误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于春泉主任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在治疗胃息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以气血同治为治疗法则,通过补气、行气、活血和养血等治法扶正祛邪,恢复脏腑气血阴阳动态平衡,标本兼顾,临床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究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72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时间指标、瘢痕程度、疼痛、不良反应及视觉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均减小,且观察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渗出时间、红肿时间、愈合时间、停工时间及瘢痕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瘢痕程度,减少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迅速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8.
苏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木为传统中药,具有活血祛瘀和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目前,从苏木心材中共分离鉴定约120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原苏木素、巴西苏木素、高异黄酮、苏木查尔酮和二苯等类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抗菌和血管舒张等药理活性。本文系统性归纳了苏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苏木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限为2017年8月—2018年11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21例)、中药组(21例),分别开展常规治疗、中药穴位敷贴+中药汤剂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TCSS(多伦多临床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以上评分均较常规组具鲜明优势(P<0.05);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与中药组0.0%相比,未见鲜明差异(P>0.05)。结论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展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虎杖中1个新的R2R3-MYB转录因子基因PcMYB1进行转录活性鉴定和表达特性分析,并在转基因拟南芥中进行功能研究。方法利用酵母单杂交实验分析PcMYB1的转录活性;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虎杖中PcMYB1的表达模式;利用Wiesner染色和溴乙酰法检测PcMYB1转基因拟南芥中的木质素含量;RT-PCR技术分析PcMYB1转基因拟南芥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酵母单杂实验结果表明,PcMYB1具有转录抑制活性;RT-PCR结果显示PcMYB1在虎杖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并且紫外照射处理可诱导叶片中PcMYB1的表达;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基因拟南芥的株高降低了24.07%,木质部的细胞染色程度浅,转基因拟南芥木质素含量降低了14.81%,参与木质素合成的AtC4H、AtC3H、AtF5H、AtCOMT、AtCAD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PcMYB1具有转录抑制活性,对植物木质素合成具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