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60篇
  免费   11301篇
  国内免费   7617篇
耳鼻咽喉   1006篇
儿科学   1896篇
妇产科学   619篇
基础医学   8719篇
口腔科学   2247篇
临床医学   14256篇
内科学   12269篇
皮肤病学   942篇
神经病学   3507篇
特种医学   46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12341篇
综合类   31033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1734篇
眼科学   1980篇
药学   13418篇
  139篇
中国医学   10033篇
肿瘤学   6295篇
  2024年   303篇
  2023年   1291篇
  2022年   3107篇
  2021年   4482篇
  2020年   3784篇
  2019年   2525篇
  2018年   2686篇
  2017年   3288篇
  2016年   2703篇
  2015年   4701篇
  2014年   6104篇
  2013年   7139篇
  2012年   10164篇
  2011年   10978篇
  2010年   9466篇
  2009年   8628篇
  2008年   9016篇
  2007年   8502篇
  2006年   7826篇
  2005年   6540篇
  2004年   5104篇
  2003年   4975篇
  2002年   4003篇
  2001年   3285篇
  2000年   2313篇
  1999年   1196篇
  1998年   541篇
  1997年   537篇
  1996年   414篇
  1995年   315篇
  1994年   324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为了观察同种异体NK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以K562细胞为对照,应用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同种异体NK细胞杀伤CNE2、KG1a和U251细胞的活性。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4种细胞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A/B)和人巨细胞病毒糖蛋白UL16结合蛋白(ULBP1~3)基因和分子的表达情况。效靶比20∶1时用AMO-1、BMO-1、M295、M310和M551单抗分别阻断肿瘤细胞表面MICA、MICB、ULBP1、ULBP2和ULBP3分子,观察NK细胞对其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NK细胞对K562、CNE2和KG1a细胞均有杀伤活性,对U251细胞无杀伤活性。在mRNA水平4种细胞均表达MICA/B和ULBP1~3基因。K562细胞表达MICA/B和ULBP1~3全部分子;KG1a和U251细胞均不表达5种分子;CNE2细胞表达MICA/B和ULBP2,不表达ULBP1和ULBP3。CNE2、KG1a和U251细胞均高表达HLAI分子,而K562细胞不表达。用单抗分别阻断靶细胞表面相应的NKG2D配体分子,NK细胞对KG1a和U251细胞的杀伤活性无变化。NK细胞对K562和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可部分被封闭。同种异体NK细胞在体外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不同,其杀伤机制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其与spastin基因突变关系。方法对整个家系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先证者和家系内另两例患者进行了肌电图检查,先证者还进行了胸髓核磁共振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该家系中先证者和其父亲spastin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家族中所有患者具有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典型表现,先证者胸髓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胸髓明显萎缩,PCR-DNA序列分析患者spastin基因的17个外显子均未发现有异常的突变。结论该HSP家系的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非spastin基因外显子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含有EB病毒潜伏膜蛋白2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Ad5F35-LMP2),免疫恒河猴的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效果。方法分别使用高剂量(1.5×1010TCID50/只)、中剂量(1.5×109TCID50/只)、低剂量(1.5×108TCID50/只)Ad5F35-LMP2重组腺病毒,同时设对照组(PBS4.0ml/只)。肌内注射免疫恒河猴,每个月一次,共免疫3次,第0、4、8、12周时使用Elispot方法检测猴外周血EBV-LMP2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同时应用免疫酶方法检测血清中LMP2抗体。结果3个剂量Ad5F35-LMP2腺病毒免疫恒河猴均可以诱导出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及一定的抗体应答,免疫应答水平的高低与病毒剂量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较高剂量产生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比低剂量的高。结论Ad5F35-LMP2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疫苗可以有效的诱导恒河猴产生EBV-LMP2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94.
以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研究HPRE功能元件与IFN-α应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为报告基因,探讨HBV转录后调节序列(HPRE)的功能元件(α、β1和β2)对IFNα作用的影响。方法:用PCR法从载体pGEMluc中扩增LUC基因,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以含乙肝病毒(HBV)基因组的质粒A01为模板,扩增HPRE(完整的HPRE)、HPREαβ1及HPREβ1β2片段,并分别插入LUC基因的下游。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分别导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用LUC检测系统检测IFNα作用前后LUC表达活性的变化。结果:经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cDNA3.0luc、pcDNA3.0lucHPRE、pcDNA3.0lucHPREαβ1及pcDNA3.0lucHPREβ1β2构建成功。检测结果显示,IFNα作用前,HPRE、HPREαβ1和HPREβ1β2均能提高LUC的活性,IFNα作用后,HPRE和HPREβ1β2能明显降低LUC的活性,而HPREαβ1对其表达则没有显著影响。结论:HPRE的功能元件β2与IFNα作用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功能元件α和β1在IFNα应答中作用甚小,提示IFNα诱导产生的HPRE抑制性结合蛋白很可能是与β2结合的,为进一步研究IFNα在治疗HBV感染和慢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以及HPRE抑制性结合蛋白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5.

Background  

Familial partial lipodystrophy (Dunnigan) type 3 (FPLD3,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MIM] 604367) results from heterozygous mutations in PPARG encoding peroxisomal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Both dominant-negative and haploinsufficiency mechanisms have been suggested for this condition.  相似文献   
996.
Activation of cell surface components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activation of downstream signaling cascade in response to UV irradiation, and yet the identit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ose components have been scantly documented. Accumula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caveolae encapsulating caveolins is the location for those interactions. We found in cultured human keratinocytes that UV irradiation induced both caveolin-1 and EGFR phosphorylation. Filipin, a caveolae disruptive agent, inhibited UV-induced caveolin-1 activation. Na+-K+-ATPase catalyzes active transport of Na+ and K+ across plasma membrane of mammalian cells, inactivation of which has recently been shown to be involved in the activation of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cluding MAP kinase cascade. We found in this study that UV inactivated Na+-K+-ATPase in time-dependent manner, Na+-K+-ATPase activity started to decrease 5 min post UV irradiation and reduced to 60% of its original activity within 1 h. Pretreatment with Flipin and MMP inhibitor recovered Na+-K+-ATPase activity lost by UV irradiation. ECI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oth EGF treatment and UV irradiation increased membrane electric activity which was inhibited by MMP inhibitor and Filipin. Further study showed that pretreatment of human keratinocytes with MMP inhibitor or Filipin inhibited UV-induced phosphorylation of p38 and JNK, which was however not observed in LnCap cells, a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 lacking caveolin-1. UV irradiation also induced ectodomain shedding of HB-EGF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in keratinocytes. Collectively, we conclude that UV-induced MAP kinase activation is mediated by cell surface receptor activation due to the matrix activity and membrane caveolae function and inactivation of Na+-K+-ATPase.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应用核酸扩增产物测定的固相杂交酶联显色法(RT-PCR-ELISA)检测甲肝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方法 应用RT-PCR-ELISA。将标记有生物素的寡核苷酸引物所扩增的疫苗病毒基因产物。与微孔反应板上的特异性探针进行快速杂交,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亲和素进行酶联显色。读取吸光度(A值)。判断结果。应用此法检测了11批甲肝活疫苗滴度。并与常规细胞培养法(CCID50)比较。结果 本方法与细胞培养法的敏感性相仿,具有简便、快速、特异的优点。结论 RTPCR-ELISA法有望代替常规细胞培养法应用于甲肝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膜型和分泌型MICA对NK细胞受体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NK细胞抗肿瘤活化机制及肿瘤细胞表达MICA分子的意义。方法 用MTT法测定人NK细胞系 (NK92 )的细胞毒活性 ;用RT PCR或FACS检测NK细胞受体 (NKG2D ,NKG2A B ,KIR2DL1,KIR2DS1)及NKG2D的识别配体MICA的表达。结果 肿瘤细胞表面的MICA分子可上调NKG2D的表达 ,下调抑制性受体NKG2A B和KIR2DL1的表达 ;而分泌型MICA (sMICA)分子对NKG2D及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膜型MICA分子可上调NKG2D的表达 ,激发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分泌型MICA分子则通过降低NKG2D的表达下调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肿瘤细胞分泌sMICA分子为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植骨材料上的黏附增殖情况。方法抽取兔股骨骨髓,进行贴壁培养BMSCs。在成骨诱导液中诱导BMSCs,于7d用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10d进行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在成脂诱导液中诱导BMSCs,于21d进行油红O染色。将BMSCs接种到HA/TCP植骨材料上,加入成骨诱导液,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检测,并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HA/TCP植骨材料上BMSCs的增殖情况。结果BMSCs在成骨诱导液中7d碱性磷酸酶呈强阳性,10d矿化结节染色呈橘红色;在成脂诱导液中,21d油红O染色呈阳性。BMSCs在HA/TCP植骨材料上孔隙周围及孔隙内生长良好并大量增殖。MTT分析结果显示,HA/TCP对BMSCs的体外增殖无抑制作用。结论BMSCs与HA/TCP植骨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00.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临床应用19例,随访1年,在术后3~6月均达到骨愈合和骨坏死修复,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适合邻近骨不连、骨坏死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