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8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95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351篇
内科学   236篇
皮肤病学   75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70篇
综合类   815篇
预防医学   267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338篇
  5篇
中国医学   275篇
肿瘤学   15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体外培养原代人胎肝细胞和人肝癌细胞系7721中复制和表达的异同,探讨HCV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原代人胎肝细胞系7721分别与HCV感染血清共孵育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和培养上清中的HCV RNA和抗原表达。结果 从孵育的2~3天,即可在细胞内和/或培养上清中间断地检出HCV RNA(其中HCV在7721细胞株中的复制至少可达66d,HCV在 人胎肝细胞中的复制持续25d);HCV抗原可在感染细胞内得到稳定表达,感染细胞内存在HCV负链RNA杂交信号,且多位于细胞浆。结论 两种肝细胞对HCV易感,尤其是7721细胞可以稳定地支持HCV体外复制,可用于HCV体外长期培养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42.
:【目的】明确尸食性蝇类卵的形态 ,以便于在医学和法医学中的应用。【方法】用扫描电镜机观察杭州地区 4种尸食性蝇类卵的形态。【结果】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巨尾阿丽蝇和厩腐蝇卵的超微结构形态各异 ,卵的大小、表面形态、中区、孵出线、卵孔和垂柱皆为重要的鉴别特征。【结论】通过卵壳超微结构可区分常见尸食性蝇类。  相似文献   
43.
结核杆菌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活化的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结核杆菌抗原(Mtb-Ag)、IL-2、PHA做为刺激原,活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后淋巴细胞的表型,用MTT法测定活化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Mtb体外活化PBMC可于18天获得大量淋巴细胞,且γδT细胞占有较高比例,对肿瘤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结论:用Mtb为刺激原可获得大量γδT细胞,且在体外  相似文献   
44.
不同致伤条件撞击对兔钝性胸部创伤伤情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探讨不同致伤参数对兔钝性胸部创伤后胸部筘器官伤情的影响。方法采用兔钝性胸部创伤型,设置不同的致伤参数,观察其对胸部各器 伤情影响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驱动压力越大,胸部各器官伤情越重;撞击面积越大,对胸壁和肺的损伤较重,但心脏伤情并不随之加重;收缩末期撞击对心脏的损伤较重,舒张末期撞击大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大,死亡率与驱动压力、撞击面积成正;舒张末期撞击死亡率上升。结论致伤参数不同,对钝化胸部创伤后  相似文献   
45.
峨嵋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峨嵋葛根乙酸乙酯提取部们分离和监定了9个化合物,大豆甙元(daidzein,1),大豆甙(daidzin,2),染料木素(genistein,3),染料木甙(genistin,4),葛根素(puerarin,5),芒柄素(formonoetin,6),葛香豆雌酚(puerarol,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β-胡萝卜甙(daucosterol,9)。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峨嵋葛根中分得。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3±6.7)岁匹配的无症状人群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节段性后凸角(segmental kyphosis,SK)或胸腰椎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以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的匹配关系(PI-LL)。同时测量Kümmell病患者患椎椎体楔变角(wedge angle,WA),并分析WA、SK等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Kümmell病组TK、SK、PT、SVA、TPA、PI-LL均高于对照组(P<0.05),Kümmell病组LL、S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ümmell病组患椎WA为(30.8±5.9)°,并与SK、TK有相关性(r=0.366,0.597,P<0.05),SK与LL、SS有相关性(r=0.539,-0.591,P<0.05),LL与PI、SS、SVA、TPA、PI-LL有相关性(r=0.559,0.741,-0.273,-0.356,-0.882,P<0.05)。结论: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不仅存在节段性后凸畸形,而且整体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亦发生改变,包括腰椎前凸丢失、骨盆后旋、躯干前倾等。Kümmell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重视塌陷椎体高度的恢复,对于合并脊柱后凸患者还要着眼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 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伴或不伴透析低血压的血液透析(HD) 患者血浆中NO 的稳定代谢产物亚硝酸盐(NO-2 ) 和硝酸盐(NO-3 )的水平。结果:透析低血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低于血压正常的HD患者,前者NO-2 和NO-3 的血浆水平显著高于后者;低血压及血压正常的HD患者的MAP 分别与其NO-2 和NO-3 的血浆水平呈负相关。结论:HD患者NO 产生增加,可能促使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薄层扫描法测定清热逐风合剂中大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薄层扫描法对清热逐风合剂中的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方法:样品经过适当提取后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冰醋酸(15:5:0.3)为展开剂,紫外灯365nm定位,检测波长λS-280nm,λR=340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86%,RSD为2.52%。结论: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白花前胡丙素[(+)-praeruptorin A]进行结构修饰,半合成C-3′和C-4′反式结构类似物,寻找活性化合物。方法首先从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根中分离得到白花前胡丙素,从白花前胡丙素出发,运用碱水解及各种酰化反应,半合成各种结构修饰产物。结果首次合成了17个白花前胡丙素C-3′和C-4′反式结构类似物,通过IR,1HNMR,MS等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结论17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其中一些新化合物有显著的钙离子拮抗活性,首次证明C-3′和C-4′反式结构的这类化合物同样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50.
两面针中生物碱的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两面针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两面针的酸水提取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7个生物碱,分别为oxyavicine(1),氧化两面针碱(oxynitidine,2),二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e,3),去-Ⅳ-甲基白屈菜红碱(N-norchelerythrine,4)和茵芋碱(skimmianine,5),haplopine(6),liriodenine(7),1个木脂素L-芝麻素(L-sesamin,8)。结论:化合物1、3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