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04篇
  免费   2138篇
  国内免费   1212篇
耳鼻咽喉   189篇
儿科学   273篇
妇产科学   101篇
基础医学   1316篇
口腔科学   532篇
临床医学   2664篇
内科学   1670篇
皮肤病学   176篇
神经病学   435篇
特种医学   934篇
外科学   1711篇
综合类   6055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363篇
眼科学   207篇
药学   2692篇
  32篇
中国医学   2421篇
肿瘤学   978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780篇
  2021年   893篇
  2020年   804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428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445篇
  2015年   830篇
  2014年   1058篇
  2013年   1471篇
  2012年   2109篇
  2011年   2143篇
  2010年   2083篇
  2009年   1708篇
  2008年   1730篇
  2007年   1614篇
  2006年   1446篇
  2005年   1053篇
  2004年   749篇
  2003年   613篇
  2002年   446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原位心脏移植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30例心脏移植进行分析总结。方法30例患者中,24例的原发病为扩张型心肌病,4例为终末期瓣膜性心肌病,1例为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1例为病毒性心肌炎行双心室辅助术后1个月。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心脏移植术,3例采用标准心脏移植术式,27例采用双腔静脉吻合心脏移植术式,体外循环时间(75±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2±8)min。术后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根据血环孢素A的浓度调整CsA的用量。术后早期,每天行心肌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多普勒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必要时行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30例患者中,术后死亡5例,3例死于低心排,1例死于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出血。术后并发症有低心排、心律失常、三尖瓣返流、右心衰竭、细菌和真菌感染、肾功能异常及血糖升高,上述并发症除导致死亡者外,其余经治疗好转;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后排斥反应逆转。结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对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右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异常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92.
帕金森病是以涉及基底神经核直接与间接通路功能紊乱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后期部分患者伴有黑质外非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损伤,常伴有痴呆表现,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由此,有关帕金森病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神经科学界关注的热点,笔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3.
颅底胆脂瘤的MRI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颅底胆脂瘤MRI分型的意义及其MRI诊断特征。方法观察15例颅底胆脂瘤的CT、MRI与病理学资料,根据肿瘤T1WI信号的不同,将颅底胆脂瘤分为Ⅰ型和Ⅱ型,分析两型胆脂瘤在CT、MRI征象和颅底骨质侵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5例颅底胆脂瘤T2WI显著高信号,肿瘤实质无强化。15例中,Ⅰ型,6例,肿瘤位于桥前池和桥小脑角区,CT均匀低密度,T1WI均匀低信号,包膜不强化,颅底骨质改变轻微,肿瘤实质为胆固醇结晶;Ⅱ型,9例,肿瘤位于一侧中、后颅窝底,CT呈混杂密度,T1WI呈混杂信号,其中4例为低信号中夹杂少量高信号,另5例以高信号为主,包膜强化,颅底骨质呈显著外压性改变,肿瘤实质为角化上皮和蛋白。结论颅底胆脂瘤分为Ⅰ型和Ⅱ型是合理的,体现了两型颅底胆脂瘤组织病理和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对指导MRI诊断有积极意义。T1WI信号多样性、T1WI显著高信号、肿瘤实质不强化以及与MRI分型相关的颅底骨质侵犯是颅底胆脂瘤的MRI诊断特征。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总结1985年~2006年我院收治的26例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胆管结石患者的1.13%(26/2295).术前诊断正确率53.8%(14/26).胆管腺癌24例.肝内胆管癌占42.3%,肝门部胆管癌占50%,肝外胆管癌占7.7%.根治性切除肿瘤8 .例30.8%(8/26).获随访17例,根治性手术治疗组平均存活20(5-48)个月,姑息性手术治疗组平均存活10(2~27)个月.结论 长期肝胆管结石刺激及继发感染是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提高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姑息性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5.
TIA对后继脑梗死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预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否对后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根据脑梗死患者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TIA组和无TIA组,分别从TIA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与脑梗死间隔时间及梗死部位几方面同无TIA组比较,采用ADL评分标准,评定患者预后恢复情况。结果Ⅰ级预后预先有TIA的占72%,无TIA的占63%,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X~2=3.31,P>0.05)。但脑梗死前有TIA且持续时间在5~20min、发作次数2~3次,与脑梗死间隔不超过1周者,其Ⅰ级预后较多,同无TIA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前发生的TIA有可能对人脑产生缺血耐受作用。TIA的神经保护性与其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与脑梗死间隔时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6.
根治性切除治疗胰头癌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提高胰头癌手术根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3月期间的55例胰头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5例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均为胰腺导管癌。2002年前、后根治率分别为25.9%(29/112)和34.7%(26/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3%(14/29)和19.2%(5/26)。提高根治性手术技巧包括胰周淋巴结及神经丛清扫、联合血管切除、综合无血术野技术等。结论 提高胰头癌手术根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赖于对胰头癌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了解和手术技巧的成熟。  相似文献   
97.
半叶马尾藻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叶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hemiphyllum (Turner) C.Ag,SHP]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4MBq的32P-玻璃微球(32P-GMS)肿瘤内照射导致荷瘤小鼠辐射损伤,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光光度法、酶释放法测定不同浓度的SHP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 照射组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00,400,800 mg/kg SHP口服灌胃加照射组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明显高于照射组(P<0.01).结论 74MBq的32P-GMS肿瘤内照射可以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SHP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全肝MR灌注成像(MRPI)早期监视兔肝VX2瘤经皮酒精注射(PEI)疗效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经开腹手术于肝内注射VX2肿瘤细胞悬液0.1ml,分别在种瘤后第2、3周进行MRT。WI、T2WI检查监视肿瘤生长情况。在种瘤后第3周时,于CT引导下,于肿瘤一侧的早期强化最明显处注射无水乙醇1.0ml,治疗1周后应用MRPI观察治疗效果。灌注参数包括:对比剂到达时间(T0)和最大上升斜率(ss),应用t检验比较治疗区与肿瘤未治疗区的灌注参数。结果10只兔肿瘤均种植成功,第3周时肿瘤直径(2.6±0.6)cm。治疗过程中3只兔死亡,PEI治疗1周后的治疗区呈无或低度强化。肿瘤未治区与治疗区的11D分别为(16.0±1.2)、(50,8±5.9)S,ss分别为38.9±2.2、6.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8、-39.6,P值均〈0.05)。常规T1 WI、T2 WI无法清晰显示治疗区与未治疗区的差异。结论全肝MRPI可以较敏感的早期监测PEI疗效,早期强化的消失可作为PEI治疗有效的标志。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与经支气管填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临床疗效。方法CR、CT及生化,病理学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空洞患者88例,用经皮穿刺治疗44例(A组)和经支气管填塞治疗44例(B组)。并对照分析其方法,并发症和疗效,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A组闭塞性空洞愈合14例(32%)、净化性空洞愈合16例(36%),无变化及轻微缩小14例(32%),总治愈率为68%;B组闭塞性空洞愈合23例(52.27%),净化空洞愈合17例(38.64%),无变化及轻微变小4例(9%),总治愈率达91%。B组比A组总疗效高出23%(91%~68%),并发症低,疗程缩短1~2个月。结论支气管填塞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疗效要优于经皮穿刺的方法。是目前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比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定量检测Wnt-1诱导分泌蛋白1(Wnt-1 induced secreted protein-1,WISP-1)基因在人直肠癌及远端正常直肠组织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提供线索。方法提取人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直肠组织总RNA,采用实时RT—PCR分析WISP-1的表达,再对PC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WISP-1 mRN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SP-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相关性。结论WISP-1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直肠癌诊断预后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