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76篇
  免费   6028篇
  国内免费   4835篇
耳鼻咽喉   639篇
儿科学   693篇
妇产科学   618篇
基础医学   7718篇
口腔科学   1112篇
临床医学   8429篇
内科学   9326篇
皮肤病学   596篇
神经病学   3547篇
特种医学   25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6746篇
综合类   11077篇
现状与发展   1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318篇
眼科学   1864篇
药学   6777篇
  52篇
中国医学   3327篇
肿瘤学   5638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947篇
  2022年   1750篇
  2021年   3375篇
  2020年   2484篇
  2019年   2171篇
  2018年   2302篇
  2017年   2037篇
  2016年   1942篇
  2015年   3091篇
  2014年   3721篇
  2013年   3158篇
  2012年   4957篇
  2011年   5471篇
  2010年   3519篇
  2009年   2582篇
  2008年   3292篇
  2007年   3445篇
  2006年   3349篇
  2005年   3465篇
  2004年   2208篇
  2003年   2101篇
  2002年   1753篇
  2001年   1398篇
  2000年   1574篇
  1999年   1615篇
  1998年   1077篇
  1997年   1008篇
  1996年   759篇
  1995年   707篇
  1994年   674篇
  1993年   394篇
  1992年   473篇
  1991年   426篇
  1990年   365篇
  1989年   312篇
  1988年   232篇
  1987年   220篇
  1986年   168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01.
应用前列腺素E1注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8年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注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长期疗效、副作用及预后。方法使用PGE1行阴茎海绵体注射,阴茎硬度检查仪(Rigiscan)连续记录1h,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查PGE1注射剂量,确定每例患者合适的注射量,掌握注射方法后回家自行注射。共筛选出ED患者410例,随访患者阴茎勃起情况、药量调整和副作用。结果410例ED患者中,心理性139例,静脉性83例,动脉性36例,神经性78例,混合性74例。对治疗满意的患者有256例(62.44%),其中21例(5.1%)在使用PGE15次后停用,并能达到满意的性生活而治愈。293例(71.46%)患者自述注射时有胀痛感。171例(43.17%)因疼痛(105例)、操作不便(25例)、副作用顾虑(37例)和其他原因(4例)而于6个月后放弃治疗。204例(49.76%)患者使用时间已超过1年,24例(5.85%)患者使用时间已超过5年,7例(1.7%)使用已有8年。未发现阴茎异常勃起和阴茎海绵体纤维化。注射损伤阴茎表面血管致瘀斑者有20例。有27例患者失访。结论PGE1是治疗E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长期使用。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阴茎疼痛。Rigiscan能帮助确定PGE1的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2.
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及早期干预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出生1周内新生儿黄疸的动态变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我院产科出生的928例新生儿每日进行同一部位的皮肤测定,根据新生儿不同出生情况对超过胆红素值安全范围的及时给予口服药物或转儿科蓝光治疗。结果928例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156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5.74%,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监测和早期干预治疗,可大幅度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从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酚氧化酶(phenol oxidase,PO)在日本血吸虫成虫的组织学分布.方法酚氧化酶组化方法:将42 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活成虫置含25 mmol/L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37℃孵育30 min后,转移虫体至载玻片上,吸去虫体表面液体,将其中一部分虫体置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经上述过程处理后,在另一部分虫体上滴加2滴含0.05%戊巴比妥钠的PBS溶液,然后置Leica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结果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仅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棕褐色显色反应;雌虫卵巢和雄虫均未发现酚氧化酶活性.然而,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酚氧化酶除主要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强荧光外,还少量分布于雄虫体壁表层,呈现弱荧光反应.结论不仅日本血吸虫雌虫含有酚氧化酶活性,而且雄虫也含酚氧化酶活性,只不过其含量少、活性低.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能更灵敏地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活性,更适用于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织学定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评价99Tcm 核素甲状腺扫描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99Tcm 甲状腺扫描并行甲状腺手术 ,将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扫描对各种甲状腺结节定位诊断准确 ,但各组甲状腺结节扫描定性诊断结果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发现99Tcm 扫描对甲状腺结节的定位准确 ,但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帮助不大。该方法快捷方便 ,病人所受辐射较少 ,尤其适用于儿童  相似文献   
105.
人发角蛋白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人发角蛋白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为临床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寻求新的替代材料。方法 :将 18只新西兰兔的双侧坐骨神经切断 ,造成 10mm缺损 ,一侧用人发角蛋白桥接 (实验组 ) ,另一侧用空硅胶管桥接 (对照组 ) ,术后 1、 2、 3个月通过肉眼观察 ,光镜、电镜和有髓神经密度测定 ,观察、分析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再生神经均通过 10mm缺损 ,对照组有 2例无神经生长 ;实验组再生神经排列较紧密、有序 ,髓鞘形成早于对照组 ;神经纤维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人发角蛋白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是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06.
Although it has been known that y8 T cell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mune response to inf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 tb),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T8 T cells participate in the innate and/or acquired immunity to tuberculosis (TB) have not been full elucid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27 patients with active pulmonary TB and 16 healthy donors (HD) were performed. We found that proportion of IL-17-producing cells among lymphocyte was similar between TB patients and HD, whereas the proportions of γδ T cells in IL-17- producing cells (59.2%) and IL-17-producing cells in γδ T cells (19.4%)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markedly increased in TB patients when compared to those in HD (43.9% and 7.7%,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proportions of IFN-γ-producing γδ T cells in TB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HD. Upon re-stimulated with M. tb heat-treated antigen (M. tb-HAg) in vitro, fewer IL-17-producing γδ T cells were generated from HD and TB patients, whereas IFN-γ-producing γδ T cells were increased in TB patients compared to that in HD. Our findings in TB patients and healthy human were consistent with other murine investigation that the IL-17- producing γδ T cells were main source of IL-17 in mouse model of BCG infection, suggesting that γδ T cell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tubercular granuloma in pulmonary TB patients, but need further identification.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8;5(3):203-208.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观察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STAT3, Bcl-2, 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CNTF治疗组,采用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壳核建立脑出血模型,CNTF治疗组于术后经尾静脉注射CNTF.分别于术后12h、24h、3d、5d 4个时间点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STAT3, Bcl-2,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CNTF治疗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STAT3, 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Caspase-3的表达水平比模型组低.结论 CNTF对脑出血后损伤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通过上调STAT3的表达,使Bcl-2的表达升高,从而减少出血灶周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8.
感染科护理人员负性情绪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的方法和路径。方法制订并应用皮肤评估表、难免压疮报告表及压疮督查表,对入院患者进行评估和对难免压疮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结果141例难免压疮患者住院期间实际发生压疮11例,占7.8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法15.09%的压疮发生率(P〈0.05)。结论表格化管理可最大限度地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降低难免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9.
包皮过长和包茎组织中触觉小体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包茎和包皮过长组织中触觉小体差异情况。方法收集21~25岁年龄组包皮标本44例,按包皮解剖形态分为:①包茎组21例;②包皮过长组23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组包皮标本中的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和统计两组包皮标本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的总数,并用卡方检验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标本中,分别有8个(8/21包茎组)和10个(10/23包皮过长组)标本中未发现触觉小体,其差异无显著性(P=0.717)。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分别为33.1%和21.1%,差异具显著性(P=0.022)。结论包茎中触觉小体密度较包皮过长明显升高可能是一种生理性代偿机制,而两种包皮组织中触觉小体的消失可能遵循同一规律。  相似文献   
110.
尹忠诚  刘娅  蒋红侠 《江苏医药》2005,31(5):346-34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肾病综合征大鼠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及霉酚酸酯(MMF)对其的影响。方法 应用阿霉素肾病模型,用MMF对肾病形成过程进行干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及肾组织IL-8含量。结果MMF可减轻肾病蛋白尿,降低肾组织IL-8含量。结论 MMF降低肾组织IL-8含量,可能是其对肾病综合征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