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79篇
  免费   3787篇
  国内免费   2158篇
耳鼻咽喉   288篇
儿科学   722篇
妇产科学   213篇
基础医学   2486篇
口腔科学   721篇
临床医学   4356篇
内科学   3271篇
皮肤病学   488篇
神经病学   618篇
特种医学   14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395篇
综合类   10534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4368篇
眼科学   467篇
药学   4406篇
  55篇
中国医学   4242篇
肿瘤学   1490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34篇
  2022年   1031篇
  2021年   1368篇
  2020年   1279篇
  2019年   641篇
  2018年   732篇
  2017年   1015篇
  2016年   806篇
  2015年   1406篇
  2014年   1873篇
  2013年   2231篇
  2012年   3406篇
  2011年   3551篇
  2010年   3356篇
  2009年   2957篇
  2008年   3239篇
  2007年   2999篇
  2006年   2685篇
  2005年   2114篇
  2004年   1546篇
  2003年   1327篇
  2002年   1027篇
  2001年   982篇
  2000年   767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检测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活检物中CEA、CA19-9常用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间的65例胰腺癌患者和2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行EUS-FN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EUS-FNA活检物的离心上清进行CEA、CA19-9检测,并与该患者外周静脉血清中的CEA、CA19-9进行对比和分析.随后对临床可疑胰腺癌而EUS-FNA病理学检测阴性的12例的病例进行随访,观察该方法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结果 (1)胰腺癌患者中EUS-FNA标本中CEA和CA19-9均高于血清(P<0.01).慢性胰腺炎患者EUS-FNA标本与血清中的CEA(P=0.122)和CA19-9(P=0.035)都没有明显差别.(2)对于EUS-FNA标本,胰腺癌中的CEA、CA19-9高于慢性胰腺炎(P<0.01).对于血清标本,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中的CEA没有明显差别(P=0.079),胰腺癌中的CA19-9高于慢性胰腺炎患者(P<0.01).(3)12例可疑胰腺癌随访后确诊10例为胰腺癌,2例为慢性胰腺炎.对于胰腺癌的诊断,血清CEA的敏感性为30%,血清CA19-9为70%;EUS-FNA活检物中CEA和CA19-9的预测敏感性均为90%.结论 胰腺癌EUS-FNA活检物中的CEA、CA19-9对提高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为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作用及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的影响。方法实验用WKY大鼠做阴性对照组,SH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应用HE、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TDM)和面积(CA)、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以及左心室心肌TGF-β1表达。结果辛伐他汀组未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可以降低左心室肥厚;SHR辛伐他汀组与SHR对照组相比TDM、CA、CVF、PVCA明显降低,TGF-β1表达下调明显(均P<0.05)。结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逆转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形成,TGF-β1可能与辛伐他汀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93.
对冠脉内血栓性病变进行介入治疗常意味着急性血栓性闭塞、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高发生率.冠脉内血栓的治疗仍是目前的一大难题.本文就当前冠脉内血栓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氧自由基的生成及其对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和纤溶状况的影响。方法:48例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30 min、1 h、24 h和一周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丙二醛、D-二聚体、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 Ag)浓度。结果:PCI术后短时间内(0~24 h)血浆中丙二醛、D-二聚体,vWFA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PCI术后短时间内即有大量的氧自由基生成,凝血系统的激活和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T细胞、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的法医试剂进行条件优化,间隔短时间抽取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清髓性PBSCT,4例非清髓性PBSCT)的外周血样,STR—PCR定量分析T细胞和粒细胞的嵌合体,并观察其对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指导作用。结果:STR—PCR定量分析嵌合体的敏感性为5%,并具高度可重复性。清髓性PBSCT后10d( 10d),5/5例患者的粒细胞迅速演变为完全供者嵌合体(CDC), 14d,4,/5例患者的T细胞获得CDC。非清髓性PBSCT, 7~ 14d,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速度快于粒细胞;随后,供者粒细胞的比例突然增加,并迅速获得CDC,T细胞的植入却渐缓慢,最后,T细胞取得CDC的时间迟于粒细胞。依据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程度,及时调整非清髓性PBSCT后环孢素A(CsA)的用量,移植早期T细胞即获CDC,随访2~16个月,T细胞和粒细胞均呈稳定的供者植入状态。结论:供者T细胞的完全植入迟于粒细胞.动态监测T细胞嵌合体,可能有助于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14例EH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4组: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各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舒张末期内颈(DD)、收缩末期内径(DS)、DD与DS之差与DD的变化率DD-DS/DD(%)及粥样斑块。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DS、DD、DD-DS/DD(%)值下降,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的严重程度增加。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较好地预测EH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97.
超声内镜对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震东 《胰腺病学》2006,6(4):193-195
随着超声内镜仪的普及,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巳成为诊断胰腺疾病的首选方法,尤其是EUS引导下FNA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胰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新型超声内镜仪及三维微型高频超声探头的应用提高了小胰癌的显示率。EUS已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EUS诊断(EUS imaging);EUS穿刺活检(EUSguided FNA);EUS注射治疗(EUS—guided fine needle injection,FNI)。现在已进入介入性EUS(Interventional EUS)时代。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改良胸腔套管针胸腔内置入双腔球囊导尿管治疗气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经胸壁胸腔内置入可冲洗胸腔引流管治疗气胸.结果 2周后有效率90%(23/29),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胸腔内置入双腔球囊导尿管治疗气胸是一种简单、安全、价廉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观察30例冠心病、20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载脂蛋白C及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脂蛋白CⅡ水平比正常人高45.72%,(P〈0.001),且与血甘油三酯值呈明显正相关(r=0.599,P〈0.001);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酶性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提示:高脂血症患者血浆载脂蛋白CⅡ水升高可能是甘油三酯升高的重要原因,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可能  相似文献   
1000.
人体感染HBV后,可自身清除病毒或持续性感染,在成人感染者中有5%~10%不能清除病毒,导致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其造成肝损伤的程度不一,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进程不一、药物治疗的反应个体差异亦很大,宿主的遗传因素对乙型肝炎的这些临床转归起了关键作用。目前干扰素诱导抗病毒基因2′-5′寡腺苷酸合成酶1(OAS1)与HBV易感性和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研究鲜见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