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84篇
  免费   8409篇
  国内免费   4956篇
耳鼻咽喉   982篇
儿科学   1529篇
妇产科学   440篇
基础医学   5037篇
口腔科学   1475篇
临床医学   11040篇
内科学   7169篇
皮肤病学   879篇
神经病学   2209篇
特种医学   33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104篇
综合类   23716篇
现状与发展   30篇
预防医学   10181篇
眼科学   968篇
药学   10099篇
  166篇
中国医学   8167篇
肿瘤学   3798篇
  2024年   296篇
  2023年   1053篇
  2022年   2698篇
  2021年   3456篇
  2020年   3010篇
  2019年   1582篇
  2018年   1870篇
  2017年   2399篇
  2016年   1793篇
  2015年   3296篇
  2014年   4395篇
  2013年   5572篇
  2012年   7778篇
  2011年   8128篇
  2010年   7519篇
  2009年   6652篇
  2008年   6907篇
  2007年   6777篇
  2006年   6118篇
  2005年   4861篇
  2004年   3353篇
  2003年   2710篇
  2002年   2075篇
  2001年   1880篇
  2000年   1524篇
  1999年   625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蒋淼  彭伟  吴纯洁  王家葵 《中草药》2023,54(16):5154-5164
目的 应用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分析大建中汤入血成分及体外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快速鉴定大建中汤经大鼠ig给药后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代谢成分以及体外化学成分,结合UNIFI软件系统分析,根据质谱相对分子质量、裂解规律、文献报道等方法对质谱碎片信息进行分析,表征大建中汤入血成分及体外化学成分。结果 在给药血清中检测出22个入血成分,包括5个原型成分和17个代谢产物,体外分析鉴定得到41个化学成分。结论 UPLC-Q-TOF/MS技术可实现大建中汤体内外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且血清中鉴定出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可能是大建中汤潜在的活性成分,可为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姜丽  李成华  薛长松 《中草药》2023,54(17):5786-5795
科学合理的中药药性研究方法是中医药药性科学内涵研究的基础和客观要求。在既往创建的“单味药药性成因假说”理论指导下,在国内外首次创建“单味药药性形成演变分类范式模块”研究方法。运用此方法,在利用现代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成果解析淫羊藿四气药性合理性的基础上,在中医学理论语境下,分析单味药淫羊藿四气药性历史形成、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将研究结果纳入模块类别单元分类。为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中药药性研究方法与手段,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3.
蒋黎黎  贺晓伟  谢伟英 《新中医》2023,55(8):190-192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10例,按单双数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予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予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比较2组胃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指标嗳气减少、腹胀减轻、腹部隐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6.36%,对照组72.73%,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相较于单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可明显缩短改善嗳气、腹胀、腹部隐痛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4.
感染性发热归属于中医学火热证范畴,火热证的病机大多为阳气怫郁、阻遏于内,这种因郁而作的发热,称为火郁证。运用五辨(辨病、辨症、辨证、辨人、辨机)思维辨识火郁证,对火郁证的发病特点及规律进行概括,可把握火郁证的内在发病机制,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感染性发热。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石榴皮多酚在肺癌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RT-qPCR 检测肺癌组织中 miR-4316 表达水平。将肺癌细胞A549 分为石榴皮多酚-低组、石榴皮多酚-中组、石榴皮多酚-高组、对照 组、miR-NC 组、miR-4316 组、石榴皮多酚+anti-miR-NC 组、石榴皮多酚+anti-miR-4316 组。细胞迁移、增 殖及侵袭分别采用划痕愈合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和CCK-8 法、Transwell 实验检测。结果:肺癌组织中miR- 4316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石榴皮多酚(低、中、高) 组A549 细胞抑制率、miR-4316 水平较对照 组高,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数较对照组低(P<0.05)。与miR-NC 组比较,miR-4316 组较miRNC 组A549 细胞抑制率更高(P<0.05),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及侵袭数miR-4316 组较miR-NC 组 低(P<0.05)。石榴皮多酚+anti-miR-4316 组较石榴皮多酚+anti-miR-NC 组A549 细胞抑制率更低(P< 0.05),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及侵袭数石榴皮多酚+anti-miR-4316 组较石榴皮多酚+anti-miR-NC 组 高(P<0.05)。结论:石榴皮多酚通过上调miR-4316 表达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易筋经导引联合益气健脾补肾方治疗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CRF) 肺脾气虚证的临床 疗效。方法:选取76 例肺癌术后CRF 肺脾气虚证患者,按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 例。研 究期间,治疗组剔除3 例、脱落1 例,最终纳入34 例,对照组剔除5 例、脱落1 例,最终纳入32 例。治疗组 给予易筋经导引联合益气健脾补肾方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益气健脾补肾方治疗,2 组均治疗2 个月。比较2 组 治疗前后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简表(MFSI-SF)、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 评分及细胞免疫功 能。结果:治疗后,2 组一般疲乏、情绪疲乏、身体疲乏、心理疲乏评分及疲乏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活力评 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一般疲乏、身体疲乏、心理疲乏评分及疲乏总分 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情绪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2 组生理状况(PWB)、情感状况(EWB)、功能状况(FWB)、肺癌相关症状(LCS) 评分,总 分,以及治疗组社会/家庭状况(SWB) 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PWB、EWB、FWB、LCS 评分及总分均高于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SWB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 CD3+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CD4+/CD8+值及血清自然杀伤细胞(NK) 水平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筋经导引联合益气健脾补肾方治疗能有效缓解 肺癌术后CRF 肺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97.
张芬  林承凤  蒋晁明  贾雪珍 《新中医》2023,55(17):77-80
目的:观察养肝安神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郁化火证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奇偶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肝安神汤治疗。2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评分、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及起效时间、症状控制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68.89%(P<0.05)。治疗前,2组HAMD-17评分、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17评分、BRM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起效时间及症状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肝安神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郁化火证双相情感障碍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狂躁、抑郁状态,起效快,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早孕期绒毛活检及细胞遗传学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早孕期绒毛活检及细胞遗传学检测的17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培养成功率及染色体异常率,并对其诊断指征进行分析。结果1702例绒毛组织标本中,培养成功1602例,成功率为94.12%。穿刺的临床指征中以高龄妊娠(43.60%)和单基因病史(29.14%)为多见。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共161例,异常率10.05%,其中纯合型异常核型有153例,嵌合型异常核型有8例,包括21-三体53例、18-三体39例、13-三体10例、性染色体异常31例、其他常染色体数目异常9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7例、多倍体2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最高的是夫妻染色体异常组,染色体异常率39.13%(9/23);其次是早孕期超声异常组,染色体异常率35.14%(110/313);单基因病产前诊断的464例样本中,检出6例染色体异常。1702例绒毛样本中取材后胎儿丢失5例,流产率0.29%。结论早孕期绒毛活检及核型分析能够有效提前产前诊断时间,尤其适用于单基因病孕史及早孕期超声异常的产前诊断。绒毛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较高的培养成功率,失败原因多见于样本量少及细胞活性欠佳。绒毛染色体嵌合时要警惕胎儿与胎盘染色体不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估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经S2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腰骶椎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因腰骶椎感染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经S2骶髂关节(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螺钉内固定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50~75岁,平均61.8±7.7岁。10例患者均系自发感染,其中3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均排除结核、布氏杆菌感染。所有患者术前完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检查。术前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使用敏感抗生素,监测白细胞计数、ESR以及CRP以指导抗生素使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腰椎JOA评分、末次随访VAS评分及JOA评分。影像学随访观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225min,平均193.5±20.6min,术中出血量为200~450ml,平均310.0±81.0ml。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抗生素使用时间83~97d,平均89.2±4.5d。术后3个月时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ESR及CRP均降至正常。随访期间未发现感染复发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由术前6.4±1.0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4±1.0分(P0.05),JOA评分由术前14.4±2.8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的24.3±2.9分(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区融合良好。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S2AI螺钉固定治疗腰骶椎感染,可获得坚强的固定和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分析经椎体后上缘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设计,并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进行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并行PKP治疗的患者67例,共74个椎体,按照患者接受PKP的不同入路手术分为经椎体后上缘入路组(观察组)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6例,女23例,平均年龄76.8±8.8岁;对照组男9例,女29例,平均年龄77.7±10.2岁。对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改善率、骨水泥分布及渗漏情况、穿刺角度、手术时间、术中放射暴露、骨水泥注射量、VAS评分和OD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穿刺相关神经损伤、节段动脉损伤等。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改善率[(47.68±23.76)% vs (48.70±22.10)%]、骨水泥注射量(4.35±1.00ml vs 4.63±0.75ml)、骨水泥单侧分布率(6.1% vs 0)、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27.3% vs 14.6%)、椎间盘骨水泥渗漏率(12.1% vs 9.8%)、椎间孔骨水泥渗漏率(3.0% vs 0)及术后VAS(2.10±0.90 vs 1.92±0.6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旁骨水泥渗漏率(30.3% vs 61.0%)、放射暴露、手术时间(39.2±4.7min vs 44.8±5.5min)及穿刺角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体后上缘入路单侧穿刺即可达到椎体中心实现骨水泥双侧弥散,可减少手术时间与放射暴露,降低骨水泥椎旁渗漏率,可获得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相同的椎体复位率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