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47篇
  免费   6949篇
  国内免费   4730篇
耳鼻咽喉   578篇
儿科学   985篇
妇产科学   691篇
基础医学   6281篇
口腔科学   1128篇
临床医学   8203篇
内科学   8113篇
皮肤病学   487篇
神经病学   2840篇
特种医学   21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5882篇
综合类   13630篇
现状与发展   19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5386篇
眼科学   1458篇
药学   7425篇
  79篇
中国医学   4881篇
肿瘤学   4830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1037篇
  2022年   2127篇
  2021年   3422篇
  2020年   2691篇
  2019年   2157篇
  2018年   2180篇
  2017年   2222篇
  2016年   1985篇
  2015年   3164篇
  2014年   3729篇
  2013年   3747篇
  2012年   5377篇
  2011年   5602篇
  2010年   4234篇
  2009年   3697篇
  2008年   3907篇
  2007年   3642篇
  2006年   3484篇
  2005年   2970篇
  2004年   2176篇
  2003年   1991篇
  2002年   1620篇
  2001年   1399篇
  2000年   1240篇
  1999年   1036篇
  1998年   592篇
  1997年   564篇
  1996年   464篇
  1995年   453篇
  1994年   358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157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0篇
  1970年   4篇
  1966年   4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41.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瘢痕组(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组(10 ng/ml TGF-β1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5 min^12 h)、Smurf2 RNA干扰组[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ad ubiquitin regulatory factor2,Smurf2)siRNA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72 h]、补骨脂素组(10μmol/L补骨脂素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继续培养72 h)、补骨脂素+TGF-β1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加入补骨脂素培养72 h后加入TGF-β1培养6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murf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 SMA,α-SM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分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瘢痕组Smurf2蛋白[(0.83±0.08)比(0.38±0.07)]表达增加(P<0.05);与瘢痕组比较,Smurf2 RNA干扰组TGF-β1[(2.2±0.18)比(4.2±0.47)]表达降低(P<0.05);TGF-β1组Smurf2[(0.71±0.06)比(0.42±0.04)]、α-SMA[(1.42±0.12)比(0.91±0.09)]蛋白表达增加(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0.72±0.09)比(0.41±0.07)]表达增加(P<0.05);补骨脂素组Smurf2[(0.05±0.01)比(0.42±0.04)]、α-SMA[(0.71±0.07)比(0.91±0.09)]蛋白表达降低(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0.12±0.04)比(0.41±0.07)]降低(P<0.05)。结论补骨脂素可能通过TGF-β1/Smurf2信号通路抑制α-SMA蛋白表达,从而降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起到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7.561,均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6.250,P<0.05)。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3.
44.
乳腺癌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分析乳腺癌典型及不典型X线征象,提高对乳腺癌不典型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对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乳腺癌主要X线征象:肿块39例;微小钙化30例;不伴肿块及微小钙化的乳腺局部结构紊乱4例、星芒征3例、非对称性密度增高3例。结论肿块及微小钙化是乳腺癌最主要、最直接的X线征象,但部分乳腺癌X线上缺乏上述2种表现,单纯以结构紊乱、非对称性密度增高或星芒征为主要表现。提高对此类乳腺癌不典型X线表现的认识,有利于防止误、漏诊。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广东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东省5所高校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0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在性别、地域来源等有差异。结论高校应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情感引导,尤其不能忽视对女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逆行神经追踪法研究大鼠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通路。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非交感神经切除组(A组)和交感神经切除组(B组),每组15只,交感神经切除组切除左侧L1以下椎旁交感干。两组左侧骶髂关节注入30%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20μl,72h后取出双侧的L1-S1背根神经节(DRG),TMB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RP阳性神经元细胞并计数。结果:两组左侧L1、L2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HRP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左侧L3-S1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S1神经节含有支配同侧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元,同侧椎旁交感干可能是骶髂关节到L1-L2神经节重要的传入神经旁路,而不是到L3-L5神经节的传入旁路或重要的传入旁路。  相似文献   
47.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ACC)的CT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11例,术前均经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静脉期(70—80S)扫描,复习CT扫描表现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11例ACC中,右侧5例,左侧6例。直径4.1—16.0cm,其中,〈5.0cm者2例,5.0—10.0cm者4例,〉10.0cm5例;肿瘤境界清楚3例,邻近脂肪间隙见条索状异常密度影3例,邻近实质脏器受侵犯5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T值分别为21.9~46.7HU(平均35.3HU)、30.5~65.8HU(平均47.1HU)和52.6~97.0HU(平均74.2HU)。肿瘤中央坏死形成假囊肿4例,网络状改变6例,实质为主伴小囊变1例;6例网络状改变者动脉期可见显著强化的不规则肿瘤血管:结论ACC具有较明显的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动脉期扫描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8.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诱导鼠神经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小鼠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在同种异体异基因坐骨神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自供体小鼠C57BL/6的脾细胞中提取MHC抗原注人受体鼠Balb/c小鼠胸腺内,于2周后移植供体鼠坐骨神经。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胸腺内注射组)、B组(自体神经移植组)、C组(冷冻异体神经移植组)、D组(异体神经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组)。于3周后进行电生理学、组织学、免疫学检测。结果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38.23m/s)与D组(36.39m/s)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电镜、免疫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迟发性超敏反应)检测结果均证实B组分别优于A组、D组和C组。结论胸腺内注射异基因MHC抗原可诱导大鼠对异体坐骨神经移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的治疗经验。[方法]全脊柱截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闭合及植骨矫正脊柱后凸。[结果]于1984~2005年采用上述方法治疗50例病人。术后全组病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历2~15a平均2.4a随访,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经全脊柱截骨加有效的内固定手术不仅手术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而且截骨和内固定相结合同时完成,是治疗脊柱后凸目前更完善并不断改进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呼吸支持的可行性。方法30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在术前、拔管后、吸氧或无创通气1h后三个时点比较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参数和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在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意义;BiPAP组无创通气1h后PaCO2较拔管后降低,与对照组吸氧1h后比PaCO2低;拔管后两组患者PaO2较术前降低,BiPAP组吸氧1h可提高PaO2。BiPAP无创通气1h后,VTi、VE、Cdyn升高,RAWm降低;而对照组吸氧1h后较拔管后无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短期BiPAP面罩支持无创通气耐受性好,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以改善通气和氧合,降低气道阻力,提高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