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97篇
  免费   3300篇
  国内免费   1607篇
耳鼻咽喉   252篇
儿科学   556篇
妇产科学   150篇
基础医学   2145篇
口腔科学   693篇
临床医学   4416篇
内科学   2650篇
皮肤病学   435篇
神经病学   551篇
特种医学   1031篇
外科学   2590篇
综合类   9419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832篇
眼科学   266篇
药学   4346篇
  45篇
中国医学   3242篇
肿瘤学   1277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1083篇
  2021年   1380篇
  2020年   1222篇
  2019年   655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976篇
  2016年   738篇
  2015年   1357篇
  2014年   1755篇
  2013年   2177篇
  2012年   3052篇
  2011年   3334篇
  2010年   2807篇
  2009年   2676篇
  2008年   2646篇
  2007年   2479篇
  2006年   2227篇
  2005年   1844篇
  2004年   1261篇
  2003年   902篇
  2002年   680篇
  2001年   574篇
  2000年   479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初次治疗对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患者术后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并行POEM治疗的AC患者,按研究设计完成各项检查、POEM治疗及随访观察,比较各型AC患者的POEM治疗成功率以及POEM治疗前后食管动力的改变。结果POEM术后6个月随访时,Ⅰ型AC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为100.0%(13/13),Ⅱ型为95.5%(42/44),Ⅲ型为90.1%(10/11)。与术前比较,术后1~6个月内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10.5(6.9,15.8)mmHg比24.6(18.3,35.1)mmHg,1 mmHg=0.133 kPa]、4 s整合松弛压[6.0(3.7,8.8)mmHg比21.8(15.3,28.0)mmHg]、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43.4(33.7,57.3)mmHg比45.3(33.2,71.1)mmHg]、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1.5(0.0,4.6)mmHg比3.9(1.1,6.9)mmHg]均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6个月,食管腔扩张的最宽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3.0±0.7)cm比(3.9±1.1)cm,P<0.001],总Eckardt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1(0,2)分比6(5,8)分,P<0.001]。POEM术后,Ⅰ型AC患者食管体部均未出现蠕动恢复,Ⅱ型AC患者中有4例(9.1%,4/44)较术前恢复弱蠕动或期前收缩,Ⅲ型AC患者中10例(90.9%,10/11)较术前出现正常蠕动波、期前收缩或弱蠕动的比例增加。结论POEM术后不仅食管胃交界部流出道梗阻得到改善,而且食管体部动力也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其中部分患者体部动力有一定恢复;但是这种变化在3个AC亚型表现不同,Ⅲ型最明显,其次是Ⅱ型,Ⅰ型则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9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再灌注治疗是其标准的治疗方案,然而再灌注治疗伴随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的机理目前还未完全清楚,分子、细胞、组织上的改变均与参与再灌注损伤,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3.
背景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炎性因子水平存在明显异常,但关于其在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海拔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变化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海拔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及炎性因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及高原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比较不同海拔、民族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清NT-proBNP、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随访3年,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3年生存率;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并绘制Kaplan-Merier生存曲线以分析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不同海拔、民族患者舒张压及血清NT-proBNP、hs-CRP、TNF-α水平及不同海拔患者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血清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海拔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肾衰竭、贫血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HR=0.02,95%CI(0,0.23)〕、TNF-α〔HR=6.45,95%CI(1.47,28.25)〕及海拔{3001~4000 m〔HR=0.23,95%CI(0.06,0.89)〕,>4000 m〔HR=0.31,95%CI(0.11,0.84)〕}是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258 ng/L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血清NT-proBNP水平≥258 ng/L者(χ2=7.824,P<0.05),血清TNF-α水平<32 ng/L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血清TNF-α水平≥32 ng/L水平者(χ2=13.817,P<0.01);不同海拔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5,P<0.01)。结论青海高原地区海拔越高则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越高,且汉族患者高于藏族患者;高血清NT-proBNP、TNF-α水平及高海拔是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壮药透骨香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药物活性部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法制备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经刀豆蛋白A(CoA)刺激作用后,以透骨香各药物部位进行干预, 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计算刺激指数;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刀豆蛋白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观察透骨香活性部位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结果 小鼠脾细胞经刀豆蛋白A刺激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光密度(OD)值与刺激指数显著升高(P<0.05),透骨香正丁醇部位及水溶部位能明显降低光密度值及刺激指数,其中水溶部位(5 μg·mL-1)作用最强(P<0.05);刀豆蛋白A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分泌显著增强,透骨香水溶部位干预后能明显抑制白细胞介素-2分泌,提高白细胞介素-10含量(P<0.05)。结论 透骨香水溶部位对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是透骨香抗RA活性部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气管抽吸物中单核细胞亚型的变化,借此探讨其与BP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62例,其中BPD组(氧依赖超过28天)24例,对照组38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气管抽吸物中单核细胞亚型M1和M2所占的比例,ELISA法检测TNF-α、IL-1和IL-10表达。结果两组早产儿气管抽吸物中单核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BPD组M1占7.65±1.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7±0.54%(P<0.01),BPD组M2占3.38±0.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5±1.32%(P<0.01)。BPD组早产儿气管抽吸物中TNF-α和IL-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PD组IL-10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BPD患者单核细胞M1亚型比例显著升高,M2亚型比例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重组小鼠白介素-33(mIL-33)对不同类型肿瘤的作用,采用外源性注射mIL-33的方法对荷不同实体瘤的小鼠模型进行药效学研究。本研究发现mIL-33能够显著抑制肝癌、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生长,但对不同肿瘤抑制作用并不完全一致。较低剂量的mIL-33(10 μg/kg)能显著抑制肝癌、肺癌和胃癌皮下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而在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皮下荷瘤小鼠模型中,需要较高剂量的mIL-33(90 μg/kg)才能发挥相应的抗肿瘤作用。此外,mIL-33对结肠癌皮下荷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还与给药时长及肿瘤进展时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mIL-33能够显著抑制小鼠多种肿瘤的生长,提示IL-33可能是治疗肿瘤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入院90 min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术后行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及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责任(20.85±2.45)分比(16.32±3.02)分、营养饮食(26.85±3.47)分比(23.86±2.48)分、压力管理(24.98±2.32)分比(21.86±2.68)分、人际支持(23.45±2.45)分比(17.24±2.86)分、运动锻炼(25.98±2.45)分比(23.45±2.89)分、自我实现(26.12±2.45)分比(23.85±3.15)分、总均分(148.25±7.12)比(124.21±10.56),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稳定状态(79.12±3.75)分比(74.25±4.23)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76.71±9.25)分比(62.38±10.42)分、心绞痛疼痛程度(83.14±8.45)分比(75.32±6.11)分、疾病认知程度(78.21±5.42)分比(70.25±6.03)分、治疗满意度(82.36±5.23)分比(71.98±6.0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FMD)和血清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入选39名健康志愿者、3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组)和7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ACS患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9例(UA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AMI组)。用超声检查肱动脉FMD,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的含量。研究ACS患者肱动脉FMD和血清sCD40L的变化。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CS患者肱动脉FMD与血清sCD40L水平的关系。结果 肱动脉FMD正常对照组(9.52±2.54)%,SA组(5.35±1.24)%,UA组(3.32±1.41)%,AMI组(3.26±1.32)%,ACS患者肱动脉FMD下调(P<0.05)。血清sCD40L正常对照组(1.21±0.31)ng/ml,SA组(4.12±0.98)ng/ml,UA组(12.86±2.67)ng/ml,AMI组(13.95±2.83)ng/ml,ACS患者血清sCD40L升高(P<0.05)。ACS患者肱动脉FMD与血清sCD40L水平呈负相关,r=-0.708,P=0.000。结论 超声发现肱动脉FMD下调,血清sCD40L升高,对ACS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