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4篇
  免费   1363篇
  国内免费   904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128篇
妇产科学   126篇
基础医学   1267篇
口腔科学   221篇
临床医学   1761篇
内科学   1566篇
皮肤病学   102篇
神经病学   547篇
特种医学   5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978篇
综合类   2519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967篇
眼科学   200篇
药学   1409篇
  23篇
中国医学   1068篇
肿瘤学   100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832篇
  2020年   664篇
  2019年   475篇
  2018年   466篇
  2017年   462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647篇
  2014年   819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978篇
  2011年   1110篇
  2010年   772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626篇
  2006年   594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了解ret/PTC基因突变与超声、病理诊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关系。方法术前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体取材进行病理诊断和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检测ret/PTC基因突变。结果在34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16例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ret/PTC基因突变(47%),其中8例为PTC-1基因突变(50%),2例PTC-2基因突变(12.5%),2例PCT-3基因突变(12.5%),3例PTC-1和PTC-2突变同时存在(18.75%),1例PTC-1和PTC-3突变同时存在(6.25%)。结论ret/PTC基因重组突变可存在于散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主要表现PTC-1型。应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突变的检测相结合是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
赛赓啶对 KBV200细胞多药抗性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赛赓啶对KBV200细胞多药抗性的逆转作用及逆转机制。在KBV200细胞,采用MTT法,测出赛赓啶对长春新碱、阿霉素和鬼臼乙叉甙耐药的逆转系数分别为5.5,2.0和1.9,而对5-氟尿嘧啶、美法仑的细胞毒性作用无明显影响,表明赛赓啶为多药抗性逆转剂。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表明,赛赓啶可使KBV200细胞内阿霉素蓄积量增加。流式细胞荧光测定显示赛赓啶可增加罗丹明123的蓄积并减慢其外排。免疫细胞化学及狭缝杂交表明赛赓啶不影响KBV200细胞的P-糖蛋白染色深度和 mdr1 RNA 表达水平。以上结果提示赛赓啶的多药抗性逆转机制是抑制P-糖蛋白泵的功能。  相似文献   
33.
应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MPV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2002年2月至2003年9月临床疑诊阑尾炎收治入院手术患者39例,术前均作了常规扫描和MPVR重建2种CT检查,术后31例确诊为阑尾炎,从阑尾充血、水肿至阑尾脓肿共分5级(正常阑尾为0级)。结果对照手术病理,MPVR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872%,敏感度903%,特异度75%,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667%。常规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度385%,敏感度387%,特异度375%,阳性预测值706%,阴性预测值136%。28例确诊急性阑尾炎的MPVR重建片所示5种主要征象及出现频率如下阑尾肿大(管腔直径>6mm)(964%),阑尾结石(267%),回盲部肥厚(367%),阑尾周围炎(714%),脓肿(107%)。结论多层螺旋CTMPVR重建技术显著提高了CT对临床症状模棱两可、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诊断能力,并可减少重型阑尾炎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对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治疗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对策、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45例手术疗效不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1%。[结论]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很多。精确的定性、定位,正确的诊断和彻底的减压是获得满意疗效的根本保证。再手术治疗只要诊断明确,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大多数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5.
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95年7月-2006年8月,共6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18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术中骨折11例(股骨距骨折7例,假体柄下端骨折4例),术后骨折7例(假体柄下端、远端骨折),男12例,女6例,年龄51-79岁,平均68岁,按照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骨折的AAOS分型:I型1例,Ⅱ型4例,Ⅲ型4例,IVa型4例,IVb型2例,V型1例,Ⅵ型2例,其中术中假体周围骨折11例有10例予立即内固定,1例(Ⅱ型)股骨距劈裂骨折无明显移位未做内固定,仅延迟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假体周围骨折7例有4例在两周内行手术内固定,2例合并假体松动而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1例(Ⅵ型)假体远端骨折因身体原因无法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予以骨牵引4周后改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6-38个月),15例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术后6个月拍x线片示骨折畸形愈合,术后8个月因内科疾病死亡。Harris评分平均80分(67-92分)。[结论]术中暴力、股骨髓腔发育异常、假体型号过大、骨质疏松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骨溶解、假体松动、骨质疏松加外伤是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稳定假体,减少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尤其对高龄患者更为重要),尽早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36.
Early detection of cutaneous melanoma is essential, as prognosi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is poor.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64)Cu-DOTA-ReCCMSH(Arg(11)) (DOTA is 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N,N',N',N'-tetraacetic acid), a cyclic analog of alpha-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alpha-MSH), has the potential for the detection of malignant melanoma using PET. However, (64)Cu-DOTA-ReCCMSH(Arg(11)) demonstrated high background in nontarget tissues due to the in vivo instability of the Cu-DOTA moiety. CBTE2A (CBTE2A is 4,11-bis(carboxymethyl)-1,4,8,11-tetraazabicyclo[6.6.2]hexadecane) has been shown to be a more stable copper chelate with improved in vivo stability, resulting in an improvement in clearance from nontarget tissue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jugate CBTE2A to the alpha-MSH targeting ReCCMSH(Arg(11)) peptide for labeling to (64)Cu an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increased metal-chelate stability with CBTE2A would improve imaging quality. METHODS: The recyclized peptide CBTE2A-ReCCMSH(Arg(11)) was synthesized using a solid-phase peptide synthesizer followed by rhenium cyclization. In vivo characteristics of (64)Cu-CBTE2A-ReCCMSH(Arg(11)) were examined with small-animal PET and acute biodistribution studies in B16/F1 tumor-bearing mice. RESULTS: Biodistribution studies showed high and rapid receptor-mediated tumor uptake with values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for (64)Cu- and (86)Y-labeled DOTA-ReCCMSH(Arg(11)). Nontarget organ concentration for (64)Cu-CBTE2A-ReCCMSH(Arg(11)) was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64)Cu-DOTA analog,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ly higher tumor-to-nontarget tissue ratios. Compared with (86)Y-DOTA-ReCCMSH(Arg(11)), (64)Cu-CBTE2A-ReCCMSH(Arg(11)) demonstrated increased tumor retention and kidney clearance. Small-animal PET images showed that the tumor could be clearly visualized at all time points (0.5-24 h). CONCLUSION: Our data suggest the superior stability of the (64)Cu-CBTE2A moiety compared with (64)Cu-DOTA, making (64)Cu-CBTE2A-ReCCMSH(Arg(11)) an ideal candidate for the PET of malignant melanoma.  相似文献   
37.
低张结肠水灌肠CT检查诊断结肠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低张结肠水灌肠CT检查对结肠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肌注 65 4 2 2 0mg后 ,结肠灌注微温生理盐水进行CT扫描。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 8例结肠癌资料。结果 :CT显示肿瘤部位准确率为 10 0 % ,CT分期与手术分期符合率为 92 % ,低张结肠水灌肠CT可见病变肠壁增厚、突出腔内的肿块、肠腔狭窄及其浆膜面毛糙 ;可见结肠癌侵犯邻近器官、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结论 :低张结肠水灌肠CT检查对结肠癌的术前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8.
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 ,探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将临床经颈部B超、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 10 8例 ,实施颈动脉支架术 ,15例行预扩张 ,12例后扩张成形 ,9例使用滤器装置 ,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结果  2例手术失败 ;术后 2例发生脑出血 ,1例脑栓塞 ,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 ,除 1例脑出血死亡外 ,3例治疗后恢复 ;1~ 6个月的随访中 ,10 5例患者无复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近期疗效满意。结论 颈动脉狭窄段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具有可行性 ,近期疗效肯定 ,是临床上有推广潜力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 ,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9.
多房性囊性肾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瘤的影像学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报告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完整的多房性囊性肾瘤。分析其B超、IVU、CT、MRI检查所见征象,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合文献复习,对多房性囊性肾瘤作深入讨论。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肾区单发、多房性囊性病灶;囊肿边界清楚,与肾盏不相通,肾脏被挤压变薄,未受累区的肾脏正常;囊内容均匀或不均匀;囊间隔的密度比正常肾实质低,分隔完全且厚薄不一,可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及正常的肾组织。术后病理证实为多房性囊性肾瘤。结论 CT、MRI最能反映多房性囊性肾瘤的病理基础,是术前诊断该病的最佳方法。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0.
缪飞  沈天真 《上海医学》1997,20(4):204-205
为选择中等场强的MRI听神经瘤成像最佳序列。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135例,分析序列Ⅰ、Ⅱ对内听道中心层面、三叉神经显示率及MR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序列I择内听道中心层面及三叉神经的显示均优于序列Ⅱ,序列Ⅱ在显示肿瘤内囊变、出血、不肿优于序列I;对肿瘤钙化、肿瘤血管、脑干移位的观察,两者相仿。结果显示:序列I在中等场经下作为听神经瘤成像的首选序列,并中运用到小脑角区MRI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