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76篇
  免费   2815篇
  国内免费   1716篇
耳鼻咽喉   316篇
儿科学   375篇
妇产科学   217篇
基础医学   1705篇
口腔科学   272篇
临床医学   3162篇
内科学   2234篇
皮肤病学   248篇
神经病学   633篇
特种医学   1108篇
外科学   2260篇
综合类   799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3127篇
眼科学   308篇
药学   3441篇
  45篇
中国医学   3196篇
肿瘤学   1260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883篇
  2021年   1170篇
  2020年   978篇
  2019年   520篇
  2018年   532篇
  2017年   777篇
  2016年   585篇
  2015年   1102篇
  2014年   1487篇
  2013年   1873篇
  2012年   2554篇
  2011年   2761篇
  2010年   2521篇
  2009年   2214篇
  2008年   2290篇
  2007年   2113篇
  2006年   1853篇
  2005年   1431篇
  2004年   985篇
  2003年   817篇
  2002年   618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428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目的 构建人CD147胞内结构域(CD147 intracellular domain,CD147ICD)融合蛋白质粒,表达、提取、纯化CD147ICD蛋白并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 将CD147ICD的cDNA片段插入pET-32a(+)质粒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Origami B(DE3)感受态细胞,大量培养后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蛋白表达,超声破碎法裂解细胞,采用Ni-Sepharose FF预装柱纯化TrxA-His6-CD147ICD融合蛋白,经凝血酶酶切、超滤后获得CD147ICD蛋白。结果 CD147ICD融合蛋白质粒经测序比对后表明构建成功;采用Ni-Sepharose FF预装柱纯化的TrxA-His6-CD147ICD融合蛋白纯度和浓度均较高,经凝血酶酶切、超滤后获得的CD147ICD蛋白纯度在95%以上,蛋白浓度为0.74 mg/mL。结论 纯化出了高纯度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D147ICD蛋白,为CD147ICD互作分子的鉴定及结构解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高妍  崔芳  鲍海萍  林永忠 《武警医学》2019,30(6):493-495
 目的 探讨F波各参数中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敏感指标。方法 随机选取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F波。根据NCV结果分为NCV正常组和NCV异常组,比较两组同名神经各参数指标,比较NCV异常组各神经的F波与MCV异常率。结果 糖尿病患者各神经F波最长潜伏期总异常率高于最短潜伏期、平均潜伏期、F波出现率、F波最大传导速度的总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V正常组比较,NCV异常组正中神经F波的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平均潜伏期、最大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同名神经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NCV异常组胫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异常率明显高于同一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波最长潜伏期对DPN的诊断较敏感,NCV联合F波可以提高DP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93.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几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用药,并介绍近2年来能够在体内外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候选药物,为研发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总使用金额和DDDs未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吡柔比星的使用金额逐年递增.表柔比星、多柔比星脂质体、多柔比星使用金额逐年递减.从排序来看,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与多柔比星脂质体的使用金额连续3年排前3位.表柔比星与吡柔比星的DDDs排名持续居于前2位.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DDC及其排序相对稳定,多柔比星脂质体的DDC持续居于首位.大部分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B/A值接近于1.00.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符合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N~6-苯甲酰基-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腺苷-3′-H-膦酸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腺苷为起始原料,先对腺苷的嘌呤氨基进行苯甲酰基保护,再分别向腺苷的5′位和2′位引入二甲氧基三苯甲基(DMT)和叔丁基二甲基硅基(TBDMS)保护基,制备得到关键中间体N~6-苯甲酰基-5′-二甲氧基三苯甲氧基-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腺苷(3)。中间体3与磷试剂2-氯-4H-1,3,2-苯并二氧磷杂环己烷-4-酮反应引入膦酸基团,最后使用二氯乙酸脱除DMT保护基得到目标产物。结果 经过5步反应得到了目标化合物N~6-苯甲酰基-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腺苷-3′-H-膦酸,并利用~1H-NMR、~(31)P-NMR、质谱等方法确证了其结构。本合成工艺的总收率为35.7%,目标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98.5%。结论 该合成工艺与原有方法相比步骤短,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凝,调脂,控制血糖、血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尤瑞克林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缺血区脑血流灌注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68%)明显高于对照组(71.70%)(χ~2=4.81,P=0.02);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68,P<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43,P<0.01),观察组的局部脑血容量(r CB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4.72,P<0.01),局部脑血流量(r CBF)、局部达峰时间(r TTP)、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 M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快速恢复梗死区域血流灌注,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荣心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的有效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法试验,从6家中心选择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患者280例,按3∶1比例分为试验组210例、对照组70例。试验组口服荣心丸每次4.5~9 g,3次/d;对照组口服辅酶Q10胶囊每次10~20 mg,2次/d。疗程均28 d。观察治疗前后心肌炎症状积分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后28 d的FAS(PPS)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的心肌炎症状积分和下降均值分别为5.975(6.000)、4.721(4.788),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2%(90.59%)、70.59%(71.21%),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14%(92.08%)、72.06%(72.73%),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共报道临床不良事件3例,经研究者判断,与试验药物均不可能有关,均不属于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荣心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疗效优于辅酶Q10,并且未提示更高临床应用风险。  相似文献   
998.
马颖娴  李泳锋  李小蝶  蒙倩  崔亚君 《中草药》2019,50(16):3955-3961
目的对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和黄黑小斑蝥Mylabri scichorii中药材性状、微性状、粉末显微及微量升华结晶物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为其鉴定工作以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制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常规显微鉴别法、偏振光显微鉴别法及微量升华法,对6批南方大斑蝥和4批黄黑小斑蝥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结果首次获取了南方大斑蝥和黄黑小斑蝥微性状鉴别特征(体长、触角、鞘翅、内翅等)、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刚毛、体壁碎片、鞘翅碎片、内翅碎片、肌纤维、气管壁组织、未消化的植物组织)及其微量升华结晶物特征的全息彩色影像数据。结论微性状鉴别研究结果补充完善了传统宏观性状鉴别的细微构造特征,显微及微量升华鉴别研究结果可作为中药材及中成药中斑蝥鉴定的专属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9.
崔小芳  杜晨晖  裴香萍  秦雪梅  闫艳 《中草药》2019,50(19):4634-4642
目的从肠道菌群代谢转化的角度,研究酸枣仁水提取物转化前后原型及代谢产物。方法酸枣仁水提取物与正常人肠道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分别共孵育0.083、1、4、12、24h。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对孵育液中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分析代谢途径,继而以化合物峰面积百分比为指标,绘制不同时间点孵育液中黄酮、皂苷和生物碱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酸枣仁水提取物中共表征了31种原型成分,转化后的提取物中鉴定了4个代谢产物。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转化24 h内无明显降解。黄酮类成分的代谢反应类型丰富且反应程度剧烈,在24 h内降解完全。酸枣仁皂苷A和B主要发生水解反应。乌药碱、酸李碱、山柰酚-3-O-芸香糖苷、斯皮诺素、维采宁、酸枣仁皂苷A和B可作为酸枣仁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结论将肠道菌群体外转化作为逆向佐证体内研究结果的一种方式,为中药Q-marker的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王聪  崔同旭  王冬阳  朱伟明 《中草药》2019,50(23):5661-5665
目的探究深海来源细菌Ochrobactrum sp. OUCMDZ-2164中的细胞毒活性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共振及圆二色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分别评价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和肺癌A549细胞及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从细菌Ochrobactrum sp. OUCMDZ-2164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去甲基三烯霉醇(1)、flazin(2)、flazin-3-carboxylicacid(3)和胸腺嘧啶(4)。化合物1在10μmol/L浓度下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61.5%。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安沙霉素类化合物,命名为三烯霉素J,其具有一定的乳腺癌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