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61.
痹合剂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蠲痹合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采用Hulth法将新西兰兔造成骨性关节炎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蠲痹舍剂)组和西药(维骨力)组,6周后通过检测血清及心肝肾组织匀浆中SOD、NO含量,X线摄片,大体标本观察,及关节软骨、滑膜光镜和/或电镜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中药组动物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及西药组,而关节软骨破坏程度及滑膜组织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西药组,NO检测无差异。表明蠲痹合荆能提高SOD含量,抑制氧自由基对软骨细胞及基质的损害,从而起到防止并延缓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抑制滑膜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30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患者 ,按 Salter- Harris骨骺损伤分类 型 4例 , 型 2 6例。 2 6例行手法整复 ,肘部直角纸壳外固定 ,4例经手法复位对位不满意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平均随访 30个月 ,结果优2 5例 ,良 4例 ,差 1例。根据临床经验进一步讨论了肱骨远端骨骺特征、X线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影响。 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纳入标准: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单侧TKA,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满意且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4%~6%,同意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髌骨表面置换,既往下肢骨折畸形愈合,既往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性疾病病史,无法配合功能锻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88例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纳入去神经化组38人,非去神经化组50人。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Feller髌股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手术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去神经化组的AKS膝关节分级(t=16.474、7.452)、AKS膝关节功能(t=7.906、1.484)、Feller评分(t=13.999、13.583)、VAS评分(t=-10.903、-3.609)均比非去神经化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相同指标分别做前后自身对比,AKS膝关节分级(t=25.506,P<0.05)、AKS膝关节功能(t=19.173,P<0.05)、Feller评分(t=11.873,P<0.05)、VAS评分(t=-10.344,P<0.05)随着时间延长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去神经化组有3例(7.9%)患者发生术后手术切口红肿,分别发生在术后第3、3、5天;非去神经化组有4例(8.0%)患者发生手术切口红肿,分别发生在术后第2、3、3、3天,1例(2.0%)患者出现轻微脂肪液化。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延迟愈合、手术切口裂开、感染。 结论糖尿病患者TKA术中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可以改善短期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前疼痛,且不会引起手术切口并发症增多。  相似文献   
64.
选择感染性噬菌体(SIP)技术特别是体内SIP技术在理论上适合于“库-库筛选”,目前已成了一个研究热点。然而要验证“库-库筛选”的可行性,必须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相互作用的蛋白对。9E10单抗是针对C-myc蛋白一个十肽表位的抗体,它们间的相互作用有非常好的特异性,是研究蛋白间相互作用的优选模式体系,因此本文进行了9E10单抗基因的克隆及噬菌体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三黄汤洗剂联合湿性换药对Wagner 2~3期糖尿病足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骨三科治疗随访的Wagner 2~3期糖尿病足患者共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初期均常规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外科手术彻底清创并VSD引流一次;药敏培养后对症敏感抗生素应用;住院10~14d出院后予以门诊随访外科换药治疗开始纳入观察。治疗组每次换药前通过三黄汤冲洗并浸泡创面15min;评估创面情况予以适当清创,选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覆盖,外层用干燥无菌棉垫包扎。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浸泡,对于创面的其余方案同治疗组完全相同。两组患者均隔1日换药,持续30d。观察两组治疗15d及30d后创面的愈合率,创面炎性反应及异常分泌物情况。结果治疗组新鲜肉芽组织外露所需时间平均为(5.2±1.4)d,对照组为(9.8±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2,P0.05)。15d后,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2.5±5.7)%和(24.5±4.8)%。30d后,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4.7±8.4)%、(61.9±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15)=6.35、t_(30)=5.73,P_(15)0.05、P_(30)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创面异常分泌物增多率分别为16.6%(4例)和45.8%(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治疗糖尿病足创面,在换药过程中采用自制中药三黄汤洗剂配合湿性换药材料,能够更快的促进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的炎性反应及异常渗出,有利于糖尿病足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66.
赵春超  李大为  黎立 《安徽医药》2020,24(4):787-790
目的探讨微创截骨结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 2014年 6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骨科收集的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19例,男 12例,女 7例;年龄范围为 7~14岁,手术距初次损伤时间范围为 28~65 d。其中 9例尺桡骨均存在明显畸形愈合, 10例尺骨骨折愈合对位对线良好。桡骨矢状面成角畸形范围为 39°~53°,平均桡骨矢状面成角畸形 45°;冠状位成角畸形范围为 31°~47°,平均冠状位成角畸形 39°,全部按照微创截骨结合应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并行前臂 U形石膏托固定 6周。结果病儿术前腕关节背伸( 49.74±12.14)°、掌屈( 61.42±11.52)°、尺偏( 22.68±7.56)°、桡偏( 9.21±2.66)°,末次随访时腕关节背伸( 78.68±5.43)°、掌屈( 88.79±2.12)°、尺偏(52.21±2.49)°、桡偏( 24.11±1.20)°,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末次随访时拍摄双前臂全长正侧位 DR,桡骨的掌倾角与尺偏角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按照 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 17例,良 2例。 19例病儿均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尺桡骨的长度关系及成角均获得良好恢复。结论微创截骨结合应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疗效显著,术后恢复效果好,短期内达到矫正前臂及腕关节畸形功能活动障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正>男,9岁,发现左跟骨肿物半年余,行走后疼痛不适,诊断为左跟骨骨软骨瘤,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1年前有轻微外伤史,未做特殊处理,半年前左跟骨底出现一硬物,行走后疼痛加重,无夜间痛,查体:左跟骨未见明显红肿,皮温不高,可触及骨性突起,呈卵圆形,质硬,边界清晰,推之不移,有压痛,足踝关节活动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神经感觉功能活动正常。双足正斜位对比片示:左跟骨底骨骺下方呈帽状突起,边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建立猪皮肤软组织海水浸泡爆炸伤创面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8头(3头在预实验中死亡,5头进入实验)小型猪作为实验动物,在每头猪的双侧肩胛部、臀部制造4个损伤程度相当的海水浸泡爆炸伤创面,创面累及全层皮肤至脂肪层,肌肉、骨骼无明显损伤.结果 当雷管距皮肤0 cm时,创面较大,出血较多,伴邻近肢体骨折和局部肌肉缺损,于海水浸泡后6h死于全身多脏器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当雷管距皮肤1.0 cm时,肩胛部创面在范围、深度上均符合要求,但合并肺损伤,该猪于海水浸泡后32 h死于大面积肺梗死;当雷管距皮肤1.5 cm时,肩胛部和臀部的创面在范围、深度上均符合要求,创面可重复性好,但该猪于海水浸泡后10 h死于持续性低体温.立即改变海水浸泡方式,将炸后实验小型猪放置海水中改为海水持续浸泡爆炸创面1h,模型可重复性好,动物存活好.结论 雷管距猪皮肤为1.5 cm时,爆炸创面经海水浸泡1h,创面可重复性好,动物存活好,适合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讨论不同振动频率对大鼠椎间盘退变和骨密度的影响,以及护具对大鼠腰椎间盘退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检测大鼠振动训练前后骨密度变化,并于振动后收集大鼠椎间盘髓核组织,对髓核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等研究。结果随着振动频率的提高,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增加,无护具保护实验组大鼠与有护具保护组大鼠比较,TUNEL检测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和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大鼠股骨BMD振动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振动对骨密度无明显影响,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大鼠椎间盘退变程度增加,护具对振动引起的大鼠椎间盘退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相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的影响.方法 建立近交系Lewis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左心作功模型,受体大鼠存活2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①缺血再灌注组,结扎移植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3、6、12、24 h,2、4及7d,每个时相点8只受体鼠.②缺血后处理组,移植心脏缺血30 min,在再灌注前1 min给予再通10s,阻断10 s,连续3个循环.每个时相点8只受体鼠.③假手术组,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大鼠移植心脏心肌HSP70表达和血清SOD及丙二醛值.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在再灌注时间3、6、12、24 h,2、4、7d等7个时相点,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心肌HSP7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SOD值明显降低(P<0.05),丙二醛值明显升高[HSP70表达水平:(7.22±0.98)、(9.77±1.98)、(10.02 ±2.14)、(11.12 ±2.83)、(10.76±2.65)、(9.23±2.01)、(8.22±1.12)和(33.38±9.12)、(36.15±9.67)、(40.56±10.34)、(50.01 ±13.17)、(47.78±10.99)、(42.21 ±10.58)、(35.35 ±8.11)比(0.91 ±0.17),SOD值:(35±6)、(34±4)、(31 ±4)、(26±3)、(29±4)、(35±7)、(37±5)和(44±7)、(41±6)、(40±5)、(32±4)、(37±5)、(44±9)、(45±8)μg/L比(57±10) μg/L,丙二醛值:(0.53±0.06)、(0.57±0.06)、(0.71±0.11)、(1.34±0.25)、(0.77±0.11)、(0.68±0.09)、(0.49±0.05)和(0.47±0.05)、(0.50±0.06)、(0.60±0.08)、(1.08±0.19)、(0.62±0.11)、(0.59±0.07)、(0.43±0.05) mmol/L比(0.36±0.04) mmol/L](P<0.05);与相同灌注时间的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在7个时相点的心肌HSP7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SOD值明显升高(P<0.05)、丙二醛值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