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苦参素与顺铂联合应用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苦参素和顺铂联合应用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金氏公式分析药物间的相互作用,RT-PCR方法检测fas和caspase-3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并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细胞fas和caspase-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苦参碱与顺铂联合应用能明显诱导肝癌SMMC-772 l细胞凋亡并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fas和caspase-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2.
成熟型疣状胃炎内镜下光电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又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隆起糜烂型)。国内报道检出率为1.22%~3.3%,主要分布在胃窦部。于皆平等依其内镜下表现将疣状胃炎分为未成熟型和成熟型。成熟型胃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往往于症状消失后复查胃镜时,隆起糜烂病灶依旧存在。有报道单纯药物治疗病灶清除率为19.4%。  相似文献   
93.
黄赞松  周喜汉 《右江医学》2006,34(2):129-13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与甲硝唑、激素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用活血化瘀汤与甲硝唑、激素保留灌肠,每晚1次,20 d为1疗程,重度患者急性期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20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5~7 d。结果52例中,近期治愈41例(78.85%),有效8例(15.38%),无效3例(5.77%),总有效率94.23%,近期复发率3.8%。结论该灌肠液近期疗效好,尤其是对病变在左半结肠者疗效更佳,且副作用少、复发率低、价格便宜、安全有效,适合于门诊和家庭治疗,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肝硬变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血糖及胰岛素代谢变化及其机理。方法对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 2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2 4例及 10例正常健康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检测其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 ,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性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变患者餐后血糖明显高于健康者 (P <0 .0 1) ;血清胰岛素也高于健康者 (P <0 .0 5 ) ,但两组间C肽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与 2型糖尿病相比 ,其餐后血糖明显低于糖尿病患者 (P <0 .0 1) ,但血清胰岛素却显著高于糖尿病患者 (P <0 .0 1)。肝硬变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优于 2型糖尿病患者 ,但低于正常健康者。结论肝硬变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 ,且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95.
背景: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 3953C/T位点处存在多态性,这种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有关,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型在中国壮族的分布特点又如何呢?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 3953C/T多态性在中国广西壮、汉两民族中的分布,并与高加索人和非洲白人进行比较。设计:对比观察。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对象:观察对象为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壮族155名,男80名,女75名,平均年龄(37±9)岁;汉族195名,男100名,女95名,平均年龄(38±9)岁。相互间无血缘关系,且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实验于2003-06/2005-05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完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55名壮族人和195名汉族人的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 3953C/T多态性,用基因直接计数法计算健康人群白细胞介素1β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结合文献与高加索人、非洲白人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种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β( 3953)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携带频率比较。结果:纳入壮族和汉族健康体检者分别155和195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广西壮、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β基因 3953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相近(壮族人群CC,CT,TT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94.8%,5.2%,0,97.4%,2.6%@汉族分别为93.3%,6.7%,0,96.7%,3.3%,P>0.05)。②高加索人、非洲白人与广西壮、汉两民族人群间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携带频率差异明显(高加索人CC,CT,TT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52.2%,43.9%,3.9%,74.1%,25.9%@非洲白人分别为60.4%,33.2%,6.4%,76.4%,23.6%,P<0.01)。结论:广西壮、汉族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 3953C/T多态性分布相近,但与高加索人、非洲白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6.
中药砷剂治疗肿瘤实验与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最早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可能就是砷剂 ,中药砷剂作为抗肿瘤药在我国至少有百年的历史 ,以往都是个案报告 ,如应用牛黄解毒片 (含雄黄 )及雄黄 (含 As2 O3)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用亚砷酸溶液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方法一直持续到本世纪30年代 ,后来由于新的化疗药物不断出现和砷剂的毒副作用 ,才逐渐被少用 .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发现 ,中药砷剂 (As2 O3)具有广泛的抗癌谱 ,并且副作用少 ,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和恶性淋巴瘤取得满意的效果。 1992年孙洪德等[1] 首先报道应用癌灵一号 (主要成份 As2 O3)结合…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与CRP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对108例AP住院患者通过胰腺增强CT检查进行AP分级,测定影响AP预后的各种临床指标(血钙、血脂、血糖、血气分析),判定AP的轻重分型,记录患者的胸部X线摄片、胸部CT和CRP检测结果 ,并分析胸腔积液、CRP及两者联合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病因以及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轻型急性胰腺炎(MAP)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51例,SAP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32例(62.75%,32/51),CRP>20 mg/L 38例(74.51%,38/51),合并胸腔积液及CRP>20 mg/L 27例(52.94%,27/51);MAP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13例(22.81%,13/57),CRP>20 mg/L 14例(24.56%,14/57),合并胸腔积液伴CRP>20 mg/L 8例(14.04%,8/57);两者从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胆源性AP患者合并胸腔积液者9例(33.33%,9/27),CRP>20.0 mg/L 15例(55.56%,15/27),合并胸腔积液伴CRP>20.0 mg/L 9例(33.33%,9/27);酒精性AP38例合并胸腔积液者25例(65.79%,25/38),CRP>20 mg/L 20例(52.63%,20/38),胸腔积液伴CRP>20 mg/L 23例(60.53%,23/38);两者比较除了CRP外其余两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665和4.670,P值分别为0.010和0.031).此外,胸腔积液、CRP>20 mg/L、合并胸腔积液伴CRP>20 ms/L的病死率分别显著高于无胸腔积液、CRP≤20 mg/L、无胸腔积液且CRP≤20 ms/L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胸腔积液、CRP均可作为AP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一个独立的衡量指标,尤以胸腔积液联合CRP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8.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信号分子通过刺激胞膜或者胞内受体,引起细胞内发生信号转导,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或者抑制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HCC的热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
目的动态监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CRP对SAP的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的参考价值。方法分别检测45例SAP患者和45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入院后第1、3、5、7、10、14天外周血CRP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AP组患者CRP高峰值出现在住院第3天,第7天开始下降,14天后恢复正常。而SAP组患者住院第1天即可出现CRP显著增高,且下降速度缓慢,在后期CRP仍可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入院第1天,SAP组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高于MAP组(P<0.01)。轻症与重症组之间、无并发症与有并发症的SAP患者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动态监测CRP可作为SAP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个独立的衡量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百色地区居民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及其耐药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百色地区居民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空泡毒素基因(vacA)的流行情况及甲硝唑耐药状况;探讨Hp的cagA、vacA型与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百色地区上腹不适来诊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尿素酶试验阳性者,用免疫印迹法检查Hp的细胞毒素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氮素还原酶(Rdxa)抗体,Ure阳性者确认Hp感染;Rdxa+为对甲硝唑敏感菌株,反之为耐甲硝唑菌株;据CagA和VacA抗体的阳性或阴性以及它们之间不同组合分为若干菌型。结果Hp检出率42.09%(362/860),Hp的CagA、VacA抗体阳性者分别为73.20%(265/362)和60.77%(220/362),根据上述2种检测抗体结果的组合,有3种菌型即CasA+/VacA+、CagA-/VacA-CasA+/VacA-,分别占60.77%、26.80%和12.71%;CagA、VacA抗体和CagA+/VatA+、CagA-/VacA-菌型在胃癌、消化性溃疡、胃炎中的表达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规范根除Hp,总根除率86.38%(298/345),CagA+/Vata+与CagA-/VatA-两种菌型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Rdxa+组和Rdxa-组根除率分别为84.44%(76/90)和87.06%(222/2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Rdxa-菌株占72.93%。结论百色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以CagA+、VacA+基因型占优势,并且与上消化道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显着相关性。推测百色地区甲硝唑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