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22篇
  免费   2085篇
  国内免费   1293篇
耳鼻咽喉   245篇
儿科学   315篇
妇产科学   167篇
基础医学   1766篇
口腔科学   320篇
临床医学   5242篇
内科学   3376篇
皮肤病学   343篇
神经病学   519篇
特种医学   12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676篇
综合类   10808篇
预防医学   4244篇
眼科学   227篇
药学   4271篇
  56篇
中国医学   4157篇
肿瘤学   938篇
  2024年   282篇
  2023年   975篇
  2022年   746篇
  2021年   790篇
  2020年   914篇
  2019年   1023篇
  2018年   995篇
  2017年   634篇
  2016年   841篇
  2015年   940篇
  2014年   1998篇
  2013年   1736篇
  2012年   1923篇
  2011年   2032篇
  2010年   1944篇
  2009年   1985篇
  2008年   1866篇
  2007年   1887篇
  2006年   1680篇
  2005年   1681篇
  2004年   1684篇
  2003年   1532篇
  2002年   1238篇
  2001年   1283篇
  2000年   1065篇
  1999年   829篇
  1998年   731篇
  1997年   600篇
  1996年   565篇
  1995年   555篇
  1994年   507篇
  1993年   383篇
  1992年   352篇
  1991年   325篇
  1990年   308篇
  1989年   261篇
  1988年   254篇
  1987年   232篇
  1986年   173篇
  1985年   197篇
  1984年   184篇
  1983年   186篇
  1982年   157篇
  1981年   119篇
  1980年   76篇
  1979年   40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6篇
  1965年   26篇
  195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目的:探究热休克蛋白47(HSP47)siRNA对体外培养人眼Tenon囊成纤维(HTCF)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TCF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和转染组;转染组根据HSP47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干扰siRNA序列,构建载体并导入HTCF细胞中;空载体组导入空白载体。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HSP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法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蛋白和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空载体组,转染组HSP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克隆形成率、细胞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Ki67、N-cadherin、TGF-β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细胞凋亡率、Bcl-2和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无差异(P>0.05)。结论:HSP47 siRNA可以通过抑制TGF-β1蛋白的表达降低HTCF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但对HTCF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初步探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IC-ECG)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室间隔酒精消融术(A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HOCM患者在无水酒精注射前进行了IC-ECG检测,其中7例完成了ASA术后即刻的复查;以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的下降幅度作为ASA术后即刻疗效的评价标准;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24、48、72 h检测血浆肌酸激酶(CK)和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 7例患者无水酒精用量为(2.11±1.27)ml;IC-ECG检测显示,与酒精注射前比较,ASA术后ST段增幅达(6.36±3.54)倍(P0.05);术后即刻静息LVOTG下降57%[(41±38.30)mmHg vs(85.71±43.53)mmHg,P0.05];室性早搏激发LVOTG下降48%[(86±24.98)mmHg vs(163.75±31.46)mmHg,P0.05]。术后血浆CK峰值为(917.54±327.86)IU/L;CK拟合曲线下面积为(32 544.17±13 723.28)IU·h/L;CK-MB峰值为(123.46±52.46)IU/L;CK-MB拟合曲线下面积为(4 125.78±1 964.95)IU·h/L。ST段增幅与CK-Area、CK-MB-Area及LVOTG降幅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与酒精用量正相关(r=0.846,P0.05);CK-MB峰值与无水酒精用量之间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C-ECG在ASA术中检测准确可靠,操作方便,通过IC-ECG检测ST段升高与否,对术中即刻判断是否有心肌坏死发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120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都接受最基本的护理,不同的是,观察组的患者除了接受基本护理之外还要接受本院制定的详细护理干预。本院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跟踪记录,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基本良好,但是效果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对照组患者有15例出现了感染,观察组患者只有5例患者出现了感染的情况。结论通过分析本文选取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基本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效果。所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治疗(RFA)联合静脉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诊治的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首先行RFA治疗。RFA治疗均在CT引导下完成。术后1周开始进行全身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具体为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及顺铂25 mg/m2第1、8天,共6个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完全消融率、客观缓解率、至疾病进展时间、肿瘤局部进展率、生存时间和安全性。结果 24例患者中共包含45个病灶,均完成RFA治疗及化疗。客观缓解率为79.2%,术后1个月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6.7%(39/45)。术后随访11~67个月,至随访结束肿瘤局部进展率为20.0%(9/45);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13.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8.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3%、69.3%、32.6%。至随访结束主要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转氨酶升高,无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A联合系统化疗治疗不可切除或术后复发肝内胆管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中动态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动脉心电监护,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ST段位移指标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特异性诊断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T段下移幅度、病症特异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T段下移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监护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损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适用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干预,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996.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疲倦及运动耐量降低。慢性心衰不仅威胁生命,而且还影响着生活质量,摧毁患者自信心。在此之前,心力衰竭一直被认为是运动治疗的禁忌症,传统的治疗观念包括卧床休息、减少体力劳动,减轻负重等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医学发展。近年来,康复治疗作为一种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干预组42例,应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分别在患者入院时、起搏器植入术后和出院后1 a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开展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探讨改良备皮法在骨科手术前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成年家兔20只制作成胫骨骨折模型,实验侧肢采用改良备皮法,对照侧肢采用传统备皮法,比较实验侧肢和对照侧肢术前、术后24h细菌生长情况及术后48h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结果实验侧肢与对照侧肢术前细菌培养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P<0.05);术后24h细菌培养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5);术后48h实验侧肢与对照侧肢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5)。结论改良备皮法不仅能达到骨科手术要求,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还省时省力省钱,可应用于骨科手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