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64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背景及目的:取得完全缓解以期获得长期生存是我们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最终目标.常规CT评价淋巴瘤疗效具有难以鉴别小淋巴结性质、区别活动性病灶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缺陷,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PET)在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治疗前的分期以及治疗的疗效评价和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国际淋巴瘤协调计划的专家们被召集起来对淋巴瘤的评价标准进行修订更新.本研究拟评价相对于国际工作组标准(IWG),结合PET的疗效评价修订标准是否更能准确评价恶性淋巴瘤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月,113例(男性76例,女性3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中位年龄是40岁(5岁~79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NHL或HL,并按WHO进行分型.按Ann Arbor临床分期,Ⅰ期患者14例;Ⅱ期患者34例;Ⅲ期患者39例;Ⅳ期患者26例.化疗以含有蒽环类的药物为主,按常规的方法和剂量进行放疗.所有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均进行了PET的检测.结果:IWG标准,62例患者CRu,4名患者CR,41例患者PR,1例SD,5例PD;根据修订标准,80例患者CR,22例患者PR,2例SD,9例PD,没有患者CRu.多变量分析显示,PET检查为有意义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49).按两种评价标准评价为CR的患者的PFS无统计学差异;而按修订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的PFS低于按IWG评价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P= 0.01).修订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的PFS明显低于CR患者(P=0.00).T细胞淋巴瘤患者按修订标准评价的CR和非CR的患者PFS无统计学差异(P=0.797).结论:与IWG标准相比,修订标准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疗效评价体系.对于不可治愈或FDG敏感性不确定的患者,尤其是T细胞淋巴瘤,PET的应用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2.
<正> 冷某52岁,因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术后4个月,阴道肿物3个月来诊。病人因外阴可见小指头大黑色肿物,1984年6月在某妇产科行外阴根治术,病理为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号S18929,术后未用化疗。1个月后发现阴道有黑色肿物,1984年10月来我科。妇科检查:外阴呈根治术后改变,于尿道口下方阴道前壁  相似文献   
53.
<正> [病例] 患者,男,46岁。1937年6月12日因四肢软弱无力,胸闷气短1年半,右锁骨上肿物5个月而入院放疗。缘于1986年元月份起患者感四肢软弱无力,严重时行走困难,咀嚼无力,胸闷气短。曾2次住某院神经科诊断“脊髓空洞症。”,“脊髓性肌病”。1987年2月发现右锁骨上肿物,第3次住院。肿物活检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癌。未找到原发灶。诊断“癌性肌病”1987年3月经支气管镜及CT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54.
黄岩  王永功  陈楠  杨睿 《大家健康》2013,(15):124-125
目的:探讨外伤性牙脱位后行根管治疗的时间对再植术成功的影响。方法:随机对53颗完全脱位的牙齿分两组,A组即刻行根管治疗,B组1周后行根管治疗。原位植入后固定,进行对照。结果:A组成功率93%,B组成功率92%,两组治疗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伤性脱位牙再植中两种根管治疗时机均可。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4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进行治疗,观察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螺内酯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治疗基础上加用13受体阻制剂、醛固酮拮抗剂及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完全性唇腭裂的正崎治疗在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月~26岁的21例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采取Hotz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活动上颌扩弓矫治器、口外弓前方牵引头帽等装置进行矫治.治疗前后制取牙颌模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患者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在不同牙龄段采用不同的矫治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对上颌骨发育影响,减少畸形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容貌,并可排齐牙列,改善咬合关系。结论正畸治疗是完全性唇腭裂错颌患者治疗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热塑体膜在6MV和16MV光子束治疗肿瘤时对皮肤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瓦里安2300CD直线加速器,PTW3381平行板电离室。测量条件:200MU,10cm×10cm照射野,100cm源皮距。在有热塑体膜和无热塑体膜的情况下,分别测量模体表面、模体下1、2、3mm处的剂量,分别比较不同条件下相同深度的剂量。结果放置热塑体膜后模体表面的吸收剂量明显高于无热塑体膜时的吸收剂量,6MV光子束时表面增加了36.2%,16MV光子束时表面增加了47.7%(P〈0.01),模体表面以下1、2、3mm的剂量同样明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使用热塑体膜能显著增加皮肤表面剂量,放疗医师在做放疗计划设计时,应考虑到热塑膜对患者皮肤剂量的影响及其生物效应,尽量采用各种措施减少放射性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对比研究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剂量情况.方法 在60例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3D组)的治疗计划中,按三维计划要求,进行靶区勾画、照射野设计、剂量计算、剂量优化等,同时在同样患者、同样的照射野下再按常规放射治疗(CFRT)(2D组)的方法计算剂量(没有剂量优化).对比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二维放射治疗的剂量差别.结果 60例鼻咽癌患者中,3D组的处方剂量平均比2D组高7.2%(加15度楔形板)和5.0%(不加楔形板),95%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靶体积3D组CFRT高50.2%(98.2% vs 65.4%).在3D-CRT计划中加用楔形板剂量分布比不加楔形板更合理.结论 3D-CRT的剂量分布明显比CFRT更符合临床放射剂量学的要求.加用楔板能进一步优化鼻咽癌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5例门诊成人牙周病患者,经过系统牙周病治疗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确定正畸治疗方案。结果经30个月的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前均应进行系统的牙周病治疗,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设计正畸方案,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咬合创伤,同时正畸治疗时要随时注意患者的牙周情况,及时控制牙菌斑和牙周炎症,再者在正畸治疗时应注意轻力及间断施力,还应注意调合。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究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选择性神经阻滞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9年3月-2020年2月纳入72例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选择性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36例则采用背根神经节PRF联合选择性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7 d,术后3、6个月,统一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VAS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以及Odom标准评价生活质量),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的VAS评分显著下降,田中靖久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7 d、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和田中靖久评分均呈缓慢改善、总体平稳的情况;而对照组的两项指标,均呈逐渐反弹的情况.术后1 d、7 d、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田中靖久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0.9%,对照组为67.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根神经节PRF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CSR,其疼痛缓解情况及总体疗效均优于单一的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且疗效持续时间久,未见明显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