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3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360篇
内科学   17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205篇
外科学   260篇
综合类   813篇
预防医学   30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94篇
  5篇
中国医学   331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夏斌  李文君  黄伟 《妇幼护理》2021,1(1):226-228
目的 探讨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服务配合心理护理对孕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母乳 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8 月至 2021 年 10 月收治的 62 例孕妇,随机分为研 究组(n=31)与常规组(n=31)。常规组孕妇实施常规产前护理,研究组则应用集中群组化产前 保健服务配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孕妇焦虑、抑郁情况,同时记录两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 率、母乳喂养情况和孕妇孕期的体质量增加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表与 汉密尔顿抑郁评分表评分均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与母乳喂养率分别为 96.77% 和 93.55%,较常规组的 80.65%和 70.96%高(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为 0.00%,明显低 于常规组的 12.90%(P>0.05)。研究组孕妇的体质量增加值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孕 妇体质量正常增加的几率高于常规组(P<0.05)。,体质量异常增加的几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对孕妇实施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服务配合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其产前抑郁、焦虑等情况, 利于控制孕妇的体质量增加,同时还有利于帮助孕妇进行自然分娩,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精准优质护理在经阴道无痛取卵术复苏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4例行经阴道无痛取卵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联合精准优质护理进行复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血压、心率及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卵巢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联合精准优质护理应用于经阴道无痛取卵术复苏护理中,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护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卵巢出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3.
黄伟  张林 《西南军医》2015,(2):224-226
泻剂结肠作为慢传输型便秘的一种常见临床类型,它使患者痛苦不堪,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严重患者需行结肠切除术来缓解症状。患者因便秘需长期使用泻剂,随着病程的进展,泻剂的剂量与效果成反比,最终失去导泄作用,形成"泻剂结肠",甚至可发展为结肠黑变病。目前临床应用泻剂类型较多,而其中导致泻剂结肠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泻剂。泻剂结肠的基础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视神经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变化观察腺病毒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基因转染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对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长距离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建立额下显微外科入路大鼠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并分组,构建腺病毒介导CNTF基因转染的嗅鞘细胞并移植入动物眼玻璃体内,检测GAP-43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结果:成功培养分离出稳定分泌腺病毒介导CNTF基因的嗅鞘细胞,CNTF治疗组和OECs-CNTF治疗组GAP-43表达较损伤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 OECs(嗅鞘细胞)-CNTF组较单纯CNTF治疗组GAP-43表达明显增加,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CNTF转染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长距离再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探讨副脊索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报道1例副脊索瘤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以“副脊索瘤”以及“复发”或“转移”或“恶性”为检索词,对以下数据库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并分析检索到的副脊索瘤术后复发并转移患者的资料。结果 该例为左外踝副脊索瘤男性患者,因左外踝外伤后出现肿块并逐渐增大而就诊,常规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均无特异性,遂接受肿块切除术,术后经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免疫组化)确诊为左外踝副脊索瘤。患者术后出现多次复发并广泛转移,先后接受了左小腿截肢及左半骨盆离断手术。复发及转移病灶对化学治疗不敏感,选用冷冻治疗+肿块内放射性粒子植入微创治疗曾获一定疗效,但总体疗效差,终因呼吸衰竭死亡,生存期59+个月。检索文献后收集到已被报道的副脊索瘤术后复发并转移的病例6例,病理诊断为低度恶性变的病例3例,均经病理活检(或加免疫组化)确诊,以局部扩大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辅以化学或放射治疗,出现转移的患者中2例死亡。结论 尽管副脊索瘤可通过手术完整切除,但其仍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因此术后要密切随访并注意肿瘤是否有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对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应定期行多器官系统检查以密切监测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Truview EVO2可视喉镜在高原地区急救中心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我院花土沟急救中心重症监护室中有创呼吸支持的危重39例病人,通过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观察插管过程中暴露声门的有效程度、插管时间、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及有无误入食道、咽喉壁粘膜损伤、牙齿脱落等插管并发症。结果:我院花土沟急救中心39例病人,插管视野喉镜显露分级(Cormack&Lehane分级法)为Ⅰ~Ⅱ,插管平均时间为(25.07±7.92)s,插管成功率100%,一次插管成功37例(94.9%),失败2例(5.1%)。讨论:可视喉镜是一种新型的视频插管系统,它能够直观清晰地暴露咽喉部结构,减少气管插管的损伤、降低气管插管的难度,利用视频喉镜其独特结构更容易暴露声门的特点,通过缩短暴露患者声门的时间、降低暴露声门的难度来减少插管所需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于非麻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其优点更加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7.
88.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1-2]。5岁以下儿童FS发病率为2%~4%[3-4],30%~35%的儿童在1年内会出现FS复发,其中首发年龄较小的患儿复发率高达50%[5]。FS的高复发率可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可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心理健康发展。FS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FS,其中复杂性FS预后不佳,多次FS复发可使癫痫风险增加[6-7]。研究表明,FS患儿发热时使用退热药不能降低FS复发率[8-10];此外,间歇性给予抗癫痫药治疗FS随访6个月至2年的研究显示,抗癫痫药物可降低FS复发率,但其不良反应的风险大于潜在益处[2,8-9,11]。  相似文献   
89.
症状性病名是病名演变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是以症状为纲目编撰医籍的需要,虽然症状性病名因症病概念混淆饱受诟病,但基于症状性病名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当前临床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继续继承及发展症状性病名同时,综合应用中医诊断基本要素、西医病名诊断与客观检查指标,弥补症状性病名应用短板。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