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剖腹产术终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9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剖腹产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的合并症发生率为19.1%。观察组的合并症发生率为6.4%。观察组的合并症发生率比对照度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6.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6%。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剖腹产术终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胎死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联用时的用药顺序对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我院先使用表柔比星再使用多西他赛(对照组,34例)及先使用多西他赛后使用表柔比星(观察组,58例)的乳腺癌病历,评价行3个疗程后的近期疗效。结果 对照组近期有效率61.76%,生存获益85.29%;观察组近期有效率74.13%,生存获益91.37%。结论 临床在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过程中,宜采用先使用紫杉烷类药物后使用蒽环类药物的给药次序。  相似文献   
13.
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是一种分泌性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具有多个功能区域,可以结合不同的蛋白或受体,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CD36、CD47及整合素等,介导血管新生、细胞黏附、血小板聚集及免疫反应等。机体多种细胞可以合成TSP-1,如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肝星状细胞、角质细胞等。近年来,随着TSP-1在肿瘤、代谢的调控作用的研究深入,其在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糖脂代谢中发挥的作用正逐渐被人们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CTE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中心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PE)的120例患者。根据患者基线与充分抗凝至少3个月后的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肺动脉高压后,将患者分为CTED组及非CTED组。收集患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体征、辅助检查和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CTED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CTED组72例(60.0%),平均年龄(62.0±13.0)岁;非CTED组48例(40.0%),平均年龄(60.9±12.8)岁。CTED组女性患者(75.0%vs. 54.2%,P=0.018)和简化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PESI)≥1的患者(37.7%vs. 16.7%,P=0.012)比例均高于非CTED组,血栓累及肺段数也显著多于非CTED组(中位值:7.0个vs. 4.5个,P<0.001)。APE患者左右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相似(48.1%vs. 51.9%,P=0.299),下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明显高于上肺(46.1%vs. 34.4%,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国家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GFA)注射液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评价较长时间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开放多中心阳性药对照试验,由全国5个中心完成.入选不伴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用动态心电图评价)病人,室性期前收缩平均每小时≥150次,伴或不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采用3:1随机对照使用GFA或盐酸普罗帕酮.采用静脉负荷加维持量的方法维持6 h.GFA组6 h取得疗效者延长用药至24 h.用药前一天和用药日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电监测进行疗效评价.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及观察不良事件.结果 共入选200例病人,用药前二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匹配.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有高于盐酸普罗帕酮(分别为66.9%;54.5%)的趋势.总有效率GFA组与盐酸普罗帕酮组无统计学差异.GFA抑制室性期前收缩的程度以及控制室性期前收缩的作用出现时间好于及早于盐酸普罗帕酮组.GFA较长时间用药可使疗效提高,耐受性较好.结论 GFA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其疗效相当于盐酸普罗帕酮,较长时间用药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小鼠分成假手术组、IR组、长春西汀低剂量干预组和长春西汀高剂量干预组,采用双侧肾蒂夹闭45min的方法建立小鼠肾IR损伤模型,HE染色后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再灌注24h后各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观察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出现肾小管管腔扩张,刷状缘消失,管腔内有管型等病理改变,血清中SCr、BUN、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SOD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水平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长春西汀10mg/kg和20mg/kg干预可呈剂量依赖性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SCr、BUN、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减少,使肾组织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可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来减轻肾IR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M株柯萨奇病毒B3(CVB3m)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CVB3m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Balb/c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201只清洁级近交系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小鼠20只(正常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55只(心肌炎组);喂养曲美他嗪10 mg/(kg.d)的正常小鼠20只(药物对照组);喂养曲美他嗪10 mg/(kg.d)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53只(低剂量治疗组);喂养曲美他嗪20 mg/(kg.d)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53只(高剂量治疗组)。观察各组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水平、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中Fas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小鼠感染CVB3m后第7天及第14天,与正常组及药物对照组比较,心肌炎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血清cTnI水平、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Fas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感染CVB3m后第7天,与心肌炎组比较,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血清cTnI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炎组及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SOD含量显著升高,Fas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CVB3m后第14天,与心肌炎组比较,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血清cTnI水平、MDA含量显著降低,SOD含量显著升高,Fas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治疗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减少病毒性心肌炎中心肌细胞的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以及通过下调Fas mRNA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临床常用的3种腹围测量方法与CT测定的腹内脂肪体积的关系,探讨最能反映腹内脂肪堆积程度的腹围测量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47例18岁以上经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成年人进行身高、体重和臀围测量,分别采用髂嵴上缘水平(WC1)、肋骨下缘和髂嵴上缘连线中点水平(WC2)和脐水平( WC3)测量腹围,与CT测量的腹内脂肪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腹内脂肪体积高于女性[(1 236.0±608.4对931.0±665.0)cm3,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WC1 (r=0.634),WC2(r =0.677)和WC3(r=0.712)均与腹内脂肪体积呈正相关(均P<0.01),经性别、体重或体重指数校正后,WC3(r分别为0.488和0.432)与腹内脂肪体积的相关性优于WC1(r分别为0.347和0.293)和WC2(r分别为0.424和0.36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C2和WC3均与腹内脂肪体积独立相关,其中以WC3相关性最强(β=0.270,R2C=0.504,P<0.01).结论 经髂嵴上缘水平、肋骨下缘与髂嵴上缘连线中点水平以及经脐水平腹围均能反映腹内脂肪含量,其中经脐水平测量腹围是简便易行、更好地反映腹内脂肪体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9月经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利用3D Slicer软件三维重建动脉瘤模型及其周围血管和部分骨性结构,并模拟手术入路,显示手术视野下动脉瘤与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术中参考立体模型,寻找动脉瘤并根据解剖结构实时定位,实现精准夹闭。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三维影像重建,将三维模型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9例正确反映术中真实解剖情况,3例术中对比效果欠佳,小动脉瘤(直径<5 mm)以及小血管重建效果相对较差,但是动脉瘤周围主要血管结构对比一致。12例动脉瘤均顺利实施开颅夹闭术,术中没有出现动脉瘤破裂。术后次日复查颅脑CTA示载瘤动脉通畅,未见新增出血,动脉瘤夹闭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CTA未见动脉瘤复发;GOS评分5分8例,4分3例,3分1例。结论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制作的颅内动脉瘤三维立体模型,可获得更多的立体解剖信息,加深对病变局部解剖的认识,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万氏牛黄清心丸及其组方中各单味药对朱砂致大鼠肝毒性的减毒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朱砂、万氏牛黄清心丸(全方)及其单味药与朱砂伍用(即黄连+朱砂、栀子+朱砂、郁金+朱砂、黄芩+朱砂、牛黄+朱砂)。朱砂在每组的剂量均为1 g/kg·bw。大鼠每组6只,雌雄各半。1次/d,连续给药12周。试验结束后次日取全血和肝组织,检测血汞、肝汞含量、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肝组织病理。结果实验期间所有动物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长正常,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汞、肝汞含量,黄连、栀子、郁金、黄芩与朱砂配伍组均低于朱砂组、高于全方组(P0.05);血清总蛋白,各单味药与朱砂伍用,均低于单用朱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方组相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下,朱砂组可见肝索紊乱、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牛黄朱砂组病变类型与朱砂组相似,程度略轻,其他各组肝组织病变轻微,偶见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栀子朱砂组和全方组可见色素沉积。结论黄连、栀子、郁金、黄芩与朱砂伍用,可减少汞吸收,进而降低肝汞蓄积水平;黄连、栀子效果明显,郁金、黄芩次之;万氏牛黄清心丸全方比各单味药与朱砂伍用拮抗朱砂肝毒性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