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孙勇  余朝文  卢冉  聂中林  王孝高  高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8):1016-1018,1021
目的:探讨经导管持续溶栓联合间歇性脉冲抗凝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下肢DVT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尿激酶不同使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10万单位尿激酶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以4~8 mL/h持续泵入,维持24 h,治疗期间应用低浓度肝素溶液脉冲式冲洗溶栓导管辅助置管溶栓,2~3次/天;对照组30 min内一次性用完,无肝素溶液和地塞米松使用。结果:治疗1、2周时,观察组病人下肢肿胀缓解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2周时,2组肿胀缓解度、疼痛程度和观察组静脉通畅度均明显优于治疗1周(P<0.01)。治疗后,2组病人动脉血氧分压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有效率为65.00%(13/20),与对照组的35.29%(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病人共随访32例,随访时间90~360 d,观察组1例病人轻度肿胀(5.56%,1/18),对照组4例中度肿胀(28.57%,4/14),彩色多普勒超声超或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检查显示瓣膜不同程度破坏,髂股静脉及腘静脉部分血栓残存或复发。结论:经导管持续溶栓联合间歇性脉冲抗凝治疗能缓解DVT病人下肢肿胀,改善静脉通畅度,并有助于减少血栓残存及复发。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鉴别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对8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和52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血清CA19-9、CA242和CEA进行检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CA19-9、CA242和CEA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进行分析。结果: CA19-9、CA242和CEA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组的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组(P < 0.01),CA19-9、CA242和CEA、AUC分别为0.882、0.904和0.843,阳性似然比依次为1.96、6.04和10.44,阴性似然比依次为0.11、0.30和0.42。系列联合检测(三项检查)阳性,其特异性较单项检查明显增高;而平行联合检测(三项检查中有一项为阳性)阳性,则灵敏度较单项检查明显增高。结论: CA19-9、CA242及CEA联合检测对鉴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4.
非规则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涌  徐建中 《淮海医药》2000,18(3):167-16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非规则切除的处理方法。方法在近8年中对103例肝癌行非规则肝切除,术式包括联合肝段切除、部分肝段切除、联合右前后叶部分切除、左内叶楔形切除及左右半肝切除、左三叶肝切除等。对中央型(Ⅳ、Ⅴ、Ⅷ)肝切除,由于其于第一、二肝门的关系密切,紧贴或累及大血管,切除时应预置血管阻断带。Ⅷ段切除时应注意至少保留肝中或肝右静脉一支,以利肝静脉回流。肝断面处理提倡尽可能对拢缝合。结果无手术中死亡  相似文献   
65.
官泽宇  宋涛  徐超  余朝文  孙勇  高涌 《重庆医学》2018,(6):773-775,778
目的 探讨驱血带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5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状抽剥术,其中117例在术中使用驱血带阻断下肢血流(观察组),41例未使用驱血带(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血流阻断时间为45~62 min,平均(46.68±5.53)min.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感觉评分和疼痛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未见动脉异常,患肢无明显缺血性损伤.结论 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应用驱血带短暂性阻断血流,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皮下血肿形成风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6.
脾切除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38例脾切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全血及血浆粘度显著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减低,血小板数明显增加,提示脾切除后不仅有血液粘度的 变化,而且有血小板和红细胞功能异常。本文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联合经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于确诊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17例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经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其中扩张肝右静脉8例,肝中静脉5例,副肝静脉4例,未放置支架。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全部痊愈出院,出院时腹水消退,脾脏明显缩小。随访524个月,2例复发,右肝静脉狭窄至2 mm,再次球囊扩张后痊愈。结论重视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诊断,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联合经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具有成功率高、肝脏损伤小、创伤小、恢复快及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68.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军  高涌 《解剖与临床》2009,14(2):116-11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40例(44条肢体),包括髂动脉病变18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PTA)6例,内置支架术(PTA+stenting)12例;股浅动脉病变13例,其中PTA5例,PTA+stenting8例;腘动脉病变2例,行PTA治疗;膝下动脉病变7例,单纯deep球囊扩张,不放置支架。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髂动脉18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股浅动脉13例,11例获得成功,1例致血栓形成取栓治疗成功,1例介入失败转为人工血管转流手术;腘动脉2例获得成功;膝下动脉7例中5例获得成功。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ASO,操作简单,短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腓肠肌血肿与小腿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而且后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极易将腓肠肌血肿误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此两种疾病的治疗原则相反,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疾病预后十分重要。作者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收治腓肠肌血肿患者24例,获得正确的早期诊断及处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在Kamada“二袖套法”基础上进行改良。获取供肝前阻断肝门血供 10min ,再灌注 10min ;分别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对肝脏进行双重灌洗 ;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 ,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 ,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 12 0次 ,手术成功率为 90 .8%。平均无肝期为 (2 1± 3.5 )min ,受体总手术时间为 (4 6± 4 .5 )min ,一周生存率为 87.2 %。结论 :良好的手术野暴露、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有助于缩短受体无肝期及总手术时间和提高受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