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15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9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分析并总结单纯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例单纯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病理及转归,并结合文献对其总结分析。结果 6例患者病理诊断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行手术全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13~68个月,随访时发现患者均有神经功能的渐进改善且无病变复发。结论单纯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罕见,临床上易与其他椎管内病变混淆,MRI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病理为确诊方法,手术切除病变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总结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3月至7月,我科共有9例Lisfranc骨折脱位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平均年龄33.5岁,损伤按Quenu—Kuss分型,A型(同向移位)5例,B型(部分移位)3例,C型(分裂移位)1例。采用1~2个足背纵行直切口。内固定材料包括克氏针和螺钉。结果:9例随访感染1例,1例发生创伤后关节炎,无1例克氏针松动。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的功能进行评定。9例患者:好7例,较好1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4.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intermittent short time veno-venuous hemofiltration(ISVVH)and Rheum Glycyrrhiza Deco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ree SAP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Rheum Glyeyrrhiza uraleusis fisch Decoction group(A,n=25),ISVVH group(B,n=35)and ISVVH CO-Rheum Glyeyrrhiza uralensis fisch decoction group(C,n=43).A,B and C groups were all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However.the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added Rheum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Decoction,the patients in group B added ISVVH while group C were raised ISVVH co-Rheum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ach Decoction.Finally,we observed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eart rate(HR),respiration(R),blood pressure(BP),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oxygen saturation(SaO2);blood routine,plasma electrolytes,glucose and C-reactive protein;parallel APACHE Ⅱ score;measure level of TNF-α,IL-10 in patients blood serum when they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24,48,96 h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Results After treated 24,48,96 h,C group compared to B group,B group compared to A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ments in APACHE Ⅱ score(P < 0.05);TNF-alevel decreased(P < 0.05);IL-10 level increased(P < 0.05);three groups after treatment of acute lung injury, thoracic/abdominal effusion,intestinal paralysis/obstruction,sepsi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improved significantly(P < 0.05).Conclusions ISVVH and glycyrrhiza decoction can regulate the liver and renal dysfunctions that followed SAP,raise physical conditions,improve the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SAP.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三维DSA技术在复杂外周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常规血管造影难以明确诊断的复杂外周动脉疾病患者125例,对其病变血管分别行二维DSA和三维DSA,将两种技术得到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维DSA能更清楚的显示下肢假性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于肢体闭塞性疾病能够帮助判断血管成形术中导管导丝与血管真腔的关系;能清楚显示血管的连续性及管腔内的形态;能诊断出常规体位难以发现的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对其性质做出判定.结论:三维DSA技术对于复杂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马强  张方信  吕志诚 《医学争鸣》2009,(22):2670-2672
目的:以大肠癌LoVo/Adr耐药株为实验对象,观察苯丙素甙(PPG)化合物逆转多药耐药(MDR)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PPG对LoVo细胞和LoVo/Adr细胞增殖的影响.用PPG小于IC10(存活率〉90%)的剂量进行耐药逆转试验,确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计算逆转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PPG对LoVo/Adr细胞阿霉素(ADR)的摄入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PPG对ADR在细胞中分布的影响.结果:当PPG浓度为80,160mg/L时,LoVo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9.34±3.48)%,(30.15±1.86)%;LoVo/Adr细胞分别为(67.89±2.87)%,(34.96±2.14)%,提示PPG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P〈0.05).当PPG浓度小于40mg/L时,LoVo/Adr,LoVo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PPG浓度为20,40mg/L时,逆转倍数分别为5.24,9.78.ADR主要分布在LoVo/Adr细胞胞质区,加用PPG后,胞质区荧光强度从2.04±0.70升至2.35±0.87,摄入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PPG具有抗肿瘤、逆转耐药作用,PPG通过增加LoVo/Adr细胞对ADR的摄入及细胞胞质区积聚是其逆转耐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7.
邓京城  杨斌  马强  王昕 《北京医学》2009,31(1):37-40
目的通过手术治疗7~16岁儿童Ⅲ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以改善髋关节解剖关系,即股骨头和髋臼达到同心性或中心性复位,减轻髋部疼痛、跛行,减少脱位引发的晚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手术治疗的7—16岁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40例(48髋)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19例(19髋),右侧13例(13髋),双侧8例(16髋)。复位前经股内侧切口做内收肌及髂腰肌松解后骨牵引2—3周,采用改良的Dega不完全经髂骨截骨术。改良的Chiari骨盆内移截骨及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后单髋人字石膏制动4—6周。结果术后随访3—10年(平均5年),采用改良Mckay评分:优13髋,良18髋,可14髋,差3髋;Severin评分:ⅠA级(优)20髋,ⅠB级(良)1髋,Ⅱ级(良)6髋,Ⅲ级(可)17髋,Ⅳ级(差)3髋,Ⅵ级(差)1髋。结论虽然大龄儿童Ⅲ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变严重、手术治疗困难、术后并发症多,但仍强调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采用以上术式临床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98.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其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临床确诊并以肝素抗凝治疗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202例进行临床分析,定期监测血常规.结果 其中有6例患者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在应用肝素第3~9天出现血小板数目下降,发生率为2.97%,其下降率为60.4%~82.2%.对需要继续抗凝的4例患者停用肝素后改为阿加曲班继续治疗,第3~7天血小板数目回升至入院时水平.结论 在使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期间,应常规监测血小板数目变化,如发现血小板数目进行性下降大于50%,应及时停用肝素,需继续抗凝的患者可改用阿加曲班治疗.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探讨超声微泡介导在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Cs)中的转染效率和安全性。方法:体外培养HKCs,分为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裸质粒组、超声+质粒组、微泡+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以及VigoFect+质粒组。超声+微泡+质粒组应用微泡和Plenti6-LacZ质粒转导HKCs后,给予不同强度不同时间超声辐照。采用X-gal染色观察细胞基因转导效率,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存活率,Hoche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结果:超声+微泡+质粒组转染效率高于其他各组;与VigoFect+质粒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超声声强增加和辐照时间延长,HKCs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声强为0.3W/cm^2时,辐照时间为60s时,细胞存活率和转导效率均较高,而细胞凋亡率较低。结论:在适当超声强度和辐照时间条件下,超声微泡可安全、有效地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因转染,是一种较理想的基因转导方法,这为肾脏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骨梗死的CT、MRI表现,评价这两种影像技术在骨梗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骨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CT表现为骨内高密度圈状或斑片状影,呈地图状,MRI示病灶中心T1WI呈等骨髓脂肪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病灶边缘T1WI呈纡曲的低信号带,T2WI上该带可分为2层,整个病灶呈地图样改变.结论骨梗死有多种表现形式,其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及流行病史,并除外其他疾病.地图样改变为其显著性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