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15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9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探索线上+线下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考勤、理论考核、满意度调查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操作技能DOPS评分低于对照组。因此,线上+线下临床实习模式基本可以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妇产科实习任务,临床操作技能环节的训练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2.
临沂医专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于6月15日召开第二次年会。研究会理事及会员共4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收到论文16篇,宣读11篇。研究会理事长周德麝同志对该会成立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副理事长张春运同志传达了山东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精神并明确今后要抓好七个方面的教育。即反腐蚀教育、党建教育、奉献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63.
结肠癌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振书  马强 《胃肠病学》2001,6(4):231-232
结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排位第四,每年约有40万男性和38万女性罹患此病[1]。据统计,每年死于本病的患者约39万人,相对存活率不到40%。现有资料表明,其死亡率在低发病率的国家也在不断增长,而在高发病率的国家则逐渐下降。近年我国结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农村由1988年的5.29/10万上升至1994年的5.47/10万,城市由1988年的7.80/10万上升至1994年的8.96/10万,分别上升了3%和150[2]。 一、结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1.人群分布:20世纪末期,结肠癌发…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与人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了68例人大肠癌组织中的VEGF及KDR的定位与分布,并对血管进行染色及计数。结果显示,68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55.9%(38/68),阳性物质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KDR表达阳性率为45.6%(31/68),既可位于癌组织及癌组织旁的血管内皮细胞,又可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VEGF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密切相关。VEGF表达阳性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1),而且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1)。结果提示,大肠癌细胞分泌的VEGF既可以旁分泌的形式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也可能存在着自分泌形式;VEGF与大肠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是大肠癌主要的血管新生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评价乳腺癌腋窝肿大淋巴结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局限浸润性乳腺癌伴有临床可触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的46个"靶"淋巴结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在静脉内以4.0 ml/s流率注射40 ml对比剂后,对病灶5 min层厚连续4个层面行同层动态扫描,分别半自动计算"靶"淋巴结及其扫描层面肌肉组织灌注参数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Y)和表面渗透性(PS),并使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个腋窝"靶"淋巴结经术后病理学标本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32个、阴性14个(均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炎).32个转移性"靶"淋巴结中有22个为前哨淋巴结(68%).阴性和转移性"靶"淋巴结的灌注参数平均值分别为:BF(76.18±31.53)和(161.60±40.94)ml·100mg-1mg·min-1;BV(5.81±2.50)和(9.15±3.02)ml/100 mg;MTT(6.80±1.55)和(5.50 4±1.84)s;PS(25.82±4.62)和(25.96±7.47)ml·100 mg-1·min-1.转移性和阴性"靶"淋巴结BF之间的r=0.14,P<0.05,BV、MTY和Ps之间的r值分别为-0.03、0.05、0.07,P值均>0.05.结论 CTP在形态学基础上增加功能信息可为临床评价淋巴结状态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6.
烟酸缺乏症,又称培拉格、糙皮病、赖皮病等,我们在门诊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全身皮肤出现红斑1个月就诊.  相似文献   
67.
骨坏死又称缺血性坏死、无菌性坏死,按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的定义,骨坏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机械、生物等)使骨循环中断,骨的活性成分缺失及随后修复的一系列复杂病理过程。骨干的髓质或皮质的局部供血停止引起细胞的死亡称为骨梗死(infarction of bone)。骨梗死的相关因素非常多,创伤性骨坏死来自于突然的缺血,常阻断了骨内和骨外的动脉。非刨伤性骨坏死最终表现为血管内凝血(血栓和继发出血),作为一个中间机制,可以被各种危险因素所激活,骨内脂肪栓塞、内毒素、过敏和过敏反应、蛋白分解酶和凝血激酶(组织因子)释放、肠炎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外伤和妊娠。动物模型的建立在骨梗死实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尚未能复制出与人梗死病理变化一样理想的动物模型,这也是制约骨梗死实验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仅对一些常用的骨梗死坏死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330例COPD患者分为A组(单纯COPD患者)和B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根据不同预后结果将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通过回归分析筛查影响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与B组在体质量指数、肺结核病史、症状持续时间、痰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血氧分压[p(O_2)]和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P 0. 05); A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CO_2)]、血红蛋白(Hb)、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显著低于B组(P 0. 05)。B组中有3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2. 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症状持续时间、p(CO_2)、白蛋白是影响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蛋白水平、症状持续时间是影响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P 0. 05或P 0. 01)。结论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预后与年龄、白蛋白、症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需注意监测患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69.
目的:慢性移植肾失功是导致后期移植肾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拟探讨慢性移植肾失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①选择1993-12/2006-12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3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②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停服硫唑嘌呤、环孢素A或减少环孢素A30% ̄50%剂量,改用他克莫司0.5 ̄1mg/(kg·d)、霉酚酸酯1 ̄2g/d、西罗莫司1 ̄2mL/d等药;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抗凝及补充鱼肝油丸;服用雷公藤、百令胶囊或尿毒清等中药,给予低蛋白、低磷及高维生素、氨基酸饮食;必要时手术切除移植肾。③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①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急性排斥反应254例(71.35%),巨细胞病毒感染65例(18.26%),移植肾肾小球肾炎21例(5.9%),药物中毒(环孢素A/他克莫司)9例(2.53%),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5例(1.41%),肾单位减少(高龄供肾/性别差异)2例(0.56%)。②治疗结果:切除移植肾194例(54.49%),带肾存活、恢复血液透析87例(24.44%),经治疗血肌酐维持在200 ̄300μmol/L63例(17.70%),死亡12例(3.37%)。结论:急性排斥反应是引起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因素。提高供肾质量,严格组织配型,减少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制定个体化免疫方案,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及肝肾功能,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减少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马强  张文韬 《临床医学》2008,28(4):10-11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钛网内植物加前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疾患(结核、肿瘤、骨折等)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5例脊柱患者行椎间钛网支撑、植骨融合,脊柱前路内固定.所有患者行6~40个月随访.结果 15例脊柱患者无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植骨融合满意,无严重脊柱不稳,无各类脊柱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结论 应用钛网内植物加前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疾患,可充分保证固定阶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效果好,并可防止因脊柱疾患(结核、肿瘤等)造成继发的脊柱骨折及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