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315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9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对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机械通气的短期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的27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后28d时和29d至3个月时患者的生存情况,将患者资料分成死亡组(n=126)和存活组(n=144)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筛查出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270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年龄(89.0±4.8)岁。肺炎(70.7%)为最常见病因,其次为急性左心衰(10.7%)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7.8%)等。28d内死亡86例(31.9%),3个月内共死亡126例(4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氧合指数(PO2/FiO2)、前白蛋白降低、血尿素氮(BUN)增高、血清肌酐(SCr)增高(〉165.2μmol/L)、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是影响机械通气患者28d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慢性肾脏病(CKD)、C-反应蛋白(CRP)是影响机械通气患者29d至3个月时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肺炎、急性左心衰、AECOPD等是老年患者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原因;CKD、低PO2/FiO2、前白蛋白降低、CRP、BUN增高、SCr增高(>165.2μmol/L)及使用PEEP是影响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9个社区283名≥65岁健康老年人进行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应用CKD-EPI公式评估eGFR,同时行人体学测量及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并做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北京社区健康老年人群eGFR水平与sTM、年龄、尿素氮、肌酐、C反应蛋白(CRP)及收缩压呈负相关,与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正相关;在校正了年龄、血压、血糖(GLU)、CRP、血脂、尿酸(UA)等指标后,健康老年人血浆sTM仍然和eGFR呈负相关(B=-3.340,P=0.000)。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入组的北京社区健康老年人分为老年(65~80岁)和高龄老年(>80岁)两组;两组之间eGFR和sT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eGFR均与sTM水平呈负相关(r=-0.229,P=0.000;r=-0.3613,P=0.02),校正了年龄、血压、GLU、CRP、血脂、UA等指标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B=-3.26,P=0.000;B=-4.45,P=0.013)。结论 sTM可作为判断老年人群肾功能下降的指标。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胆管腺瘤(bile duct adenoma,BD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2例肝脏BDA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资料、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2例结节样肝脏肿块均在CT扫描被无意中发现,患者无临床症状.肉眼见肿块呈灰白色,质硬,其边界完整但无包膜.组织学显示肿瘤由或圆或不规则的腺管状结构及丰富的纤维性间质构成.这些腺样结构扩张不明显,内衬柱状或立方上皮,细胞核圆而规则,缺乏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K(pan)、CK7及E-cadherin表达阳性.结论:胆管腺瘤是一种罕见的独具临床病理特点的良性肝脏肿瘤,应与高分化胆管细胞癌及Von Meyenberg综合征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35.
马强  温晓东  宋涛  陈勋 《实用骨科杂志》2013,(10):885-887,950
目的总结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足部疾患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我科共有52例足部疾患患者接受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其间Freiberg病患者28例(35足),合并腮外翻15例(16足);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8例(20足);跖趾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例(6足)。均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3.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通过AOFAS评分评定,所有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足部疾患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75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最低随访3年,对年龄(≤65岁和〉65岁)、性别、部位(低位、中位和高位)、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TNM分期方法(I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手术方式(根治切除术和姑息手术)、是否化疗和有无并发症等对预后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平均生存期49.2个月,中位生存期6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I~Ⅳ分期(TNM分期方法)、术后有无并发症与生存期相关(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是生存时间最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分期(TNM分期方法)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7.
摘 要 目的:采用HPLC法考察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射线辐照灭菌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等活性成分进行考察。色谱柱:Agilent TC C18(2)(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 乙腈,B 1%甲酸水溶液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 1;柱温:30 ℃。比较0,2,5,10 kGy剂量60Co γ射线辐照前后单身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分别在17.21~860.54 ng(r=0.999 7)、0.07~3.36 ng(r=0.999 2)、4.97~248.51 ng(r=0.999 4)、243.15~12 157.37 ng(r=0.999 8)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RSD=0.44%),98.4%(RSD=1.20%),99.5%(RSD=0.93%),99.9%(RSD=0.02%)。辐照剂量不超过5 kGy时,各组分辐照前后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辐照剂量10 kGy时,丹参素、原儿茶醛和迷迭香酸含量在辐照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为保证药品安全有效,采用60Co γ射线对丹参进行灭菌时,辐照剂量不宜超过5 kGy。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健康产妇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对胎儿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侯寨乡中心卫生院80例临产产妇进行回顾性健康问卷调查;采用顺磁性颗粒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含量;real time-PCR分析IGF2 P2、P3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母亲与脐血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167.68 pg/m L和205.98 pg/m 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IGF2 P2甲基化率均值为3.03%,脐血3.84%,脐血IGF2 P2甲基化率高于母血IGF2 P2甲基化率(P0.05)。母血IGF2 P3甲基化率均值为5.58%,脐血为4.35%,母血IGF2 P3甲基化率高于脐血IGF2 P3甲基化率(P0.05)。脐血IGF2 P3的甲基化状态与母血IGF2P3的甲基化状态呈正相关(β=0.423,P=0.000 5),同时与母血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β=-0.211,P=0.006 9),与母亲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β=0.185,P=0.038)。母血IGF2 P2的甲基化状态与母血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β=-0.213,P=0.016),与母亲被动吸烟(β=0.310,P=0.022)和孕期增重(β=0.362,P=0.019)呈正相关。结论环境因素可影响母亲外周血及脐血DNA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s)毒性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用终浓度为0.2 mmol/L、0.4 mmol/L、0.8 mmol/L、1.6 mmol/L、3.2 mmol/L As2O3分别在37 ℃培养箱孵育红细胞48 h,利用酶标仪分别检测红细胞存活率及红细胞溶血率;用终浓度为2.5 mmol/L As2O3孵育红细胞5 h,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红细胞内靶向能量代谢产物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0.2 mmol/L As2O3可提高红细胞存活率(P<0.05),0.4 mmol/L和0.8 mmol/L As2O3对红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但高浓度(1.6 mmol/L和3.2 mmol/L)As2O3可降低红细胞的存活率(P<0.05);As2O3致红细胞IC50为5 202 μmol/L;红细胞溶血率随As2O3浓度增高逐渐升高,但低浓度As2O3(0.2 mmol/L和0.4 mmol/L)对溶血率几乎没有影响(P>0.05),0.8 mmol/L组、1.6 mmol/L组和3.2 mmol/L组溶血率增高(P<0.05),但溶血率<6 %,红细胞破坏不严重;能量代谢产物的检测结果表明,2.5 mmol/L As2O3 37 ℃孵育红细胞5 h后,红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丙酮酸(pyruvic acid,PA)、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含量均增高(P<0.05)。结论: 低浓度As2O3可能通过促进红细胞糖酵解与磷酸戊糖途径保护红细胞。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