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9篇
  免费   6978篇
  国内免费   298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171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610篇
内科学   30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232篇
综合类   855篇
预防医学   3094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28篇
中国医学   453篇
肿瘤学   2548篇
  2023年   607篇
  2022年   1205篇
  2021年   1072篇
  2020年   1254篇
  2019年   1116篇
  2018年   88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88篇
  2015年   89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01.
目的 对一例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 - CoV - 2)变异株进行鉴定,了解不同样本类型中新冠病毒的检出情况。方法 采集咽拭子、痰液、粪便、尿液和血液多种类型样本共13份,分别提取核酸,用荧光RT - PCR法检测SARS - CoV - 2。使用纳米孔MinION Mk1C测序仪,对阳性咽拭子样本进行实时SARS - CoV - 2靶向扩增全基因组测序,运用artic - ncov2019、DNAstar和Mega等软件对测定序列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咽拭子、痰液、粪便、血浆和尿沉渣样本中均检出SARS - CoV - 2核酸,咽拭子和血浆样本在发病的前四天均能检出,尿沉渣样本在发病当天能检出。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7 h即获得SARS - CoV - 2全基因组数据,经分析显示为新冠病毒Alpha变异株。结论 本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病原为SARS - CoV - 2 Alpha变异株,咽拭子、血浆样本和尿沉渣样本在发病早期均能检出SARS - CoV - 2核酸。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确诊后一年内高危性行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相关资料,描述性行为发生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分析HIV/AIDS确诊后一年内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结果 2 528例HIV/AIDS中,确诊前性行为发生率60.48%而确诊后一年内在57.09%~60.11%之间,女性(趋势χ2 = 5.417,P = 0.020)和未婚者(趋势χ2 = 6.684,P = 0.010)确诊后一年内的性行为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男性(趋势χ2 = 4.301,P = 0.038)、已婚(趋势χ2 = 4.061,P = 0.044)和ART者(趋势χ2 = 4.783,P = 0.029)的性行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危性行为发生率由61.61%下降至3.98%(趋势χ2 = 1 606.933,P<0.001),多因素结果显示:已婚(OR = 2.374,95%CI:1.478~3.811)和未ART者(OR = 1.837,95%CI:1.431~2.358)更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性别和年龄亚组分析显示,已婚和未接受ART治疗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方向保持一致。 结论 HIV/AIDS确诊后一年内仍保持性活跃且存在高危性行为,仍具备二代传播、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和不同HIV型别毒株或耐药毒株风险,应提供精准干预,促进HIV/AIDS坚持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药物治疗认知、态度与依从性之间的关系,为改善药物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山东省东中西部地区选取900名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842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42名糖尿病患者中,52.7%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好。年龄越大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越差(OR = 0.66,95%CI:0.46~0.94,P = 0.022;OR = 0.46,95%CI:0.30~0.71,P<0.001);病程5~10年的患者比小于5年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更好(OR = 1.43,95%CI:1.03~1.98,P = 0.034);药物治疗认知水平越高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越好(OR = 2.78,95%CI:1.21~6.38,P = 0.016;OR = 2.89,95%CI:1.27~6.58,P = 0.012);药物治疗态度较好的患者比较差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更好(OR = 2.58,95%CI:1.28~5.18,P = 0.008)。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仍有待提升;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认知水平与治疗态度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转变患者的药物治疗态度。  相似文献   
104.
黄倩  张娜  方云 《现代预防医学》2022,(14):2683-2688
目的 探索和构建公共卫生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长效机制的模型。方法 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构建模型,通过对照组和干预组统计学分析和开展问卷满意度调查来分析模型的可行性,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统计分析使用Stata 14软件。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实践能力总计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60,P = 0.002),综合实践能力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656,P<0.001)。学生满意度,就业机构或升学学校满意度分析均提示模型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结论 模型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本科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方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利用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对《中国版职业紧张核心量表》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后期量表使用和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两家三甲医院和多家一、二级医院共1261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国版职业紧张核心量表》调查其职业紧张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验证量表4个维度的单维性。采用IRT中的Same Jima等级反应模型计算每个条目的区分度、难度系数和信息量,从微观角度评价量表的测量特性。结果 量表4个维度均满足单维性假设。IRT结果显示所有条目的区分度较好,取值范围在0.67~3.10;17个条目中有13个条目的难度系数在-2.78~2.30之间,且不存在难度逆反现象,条目9和11难度过高且难度逆反,条目15和16难度过低过高并存且有难度逆反现象,提示待改进;除了条目9、11和15提供的信息量中等,条目16和17提供的信息量较差以外,其余条目的信息量均较好。结论 《中国版职业紧张核心量表》所有条目的区分度较好。从难度系数和信息量两个角度,条目9、11、15、16、17的测验质量均是有待改进的,其余条目性能良好,建议针对上述分析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对问题条目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了解2008—2020年武汉市单胎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发生趋势。方法 根据国家出生缺陷监测的质量管理要求,采集2008—2020年湖北妇幼保健院出生缺陷监测数据,筛选武汉市户籍的单胎产妇纳入分析,描述不同人群的出生缺陷分布情况与发生趋势。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1145单胎围生儿,其中出生缺陷患者1526例,发生率为11.64‰。武汉市总体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8年的20.62‰显著下降至2018年的8.36‰,年度变化百分比为-7.9%,该趋势在2018年出现拐点,但2018—2020年的上升趋势不显著。武汉市出生缺陷前5位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1.96‰)、多指(趾)(1.78‰)、外耳其他畸形(1.57‰)、并指(趾)(0.72‰)、唇腭裂(0.58‰)。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由2008年的2.84‰下降至2020年的1.43‰,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3.8%;外耳其他畸形发生率由2008年的4.50‰下降至2020年的0.10‰,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9.3%。结论 2008—2018年武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逐年降低,但2018年之后有上升趋势,需引起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虽然逐年下降,但稳居出生缺陷顺位第一位,仍然是防控的重难点。此外,需要关注高危人群的出生缺陷防控,做好孕前保健与优生指导工作,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自理能力现状,并分析社会支持对空巢老人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2597名空巢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调查。结果 山东省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评分为低、中水平占97.2%,ADL受损者占74.1%;社会支持总评分(r=-0.137,P<0.01)及其主观支持(r=-0.150,P<0.01)、客观支持(r=-0.086,P<0.01)维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回归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况、两周患病情况、社会支持是ADL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空巢老人自理能力较差,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自理能力呈负相关。通过“政府-社区-家庭”支持系统加强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提升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8.
张露  陈媛  李俊良  张华  谢春 《现代预防医学》2022,(16):3019-3024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氯化铝染毒所致NG108 - 1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铝致学习记忆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NG108 - 15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组(溶剂对照)、姜黄素组(16 μmol/L姜黄素)、铝组(160 mg/L氯化铝染毒 )、铝+姜黄素组(160 mg/L氯化铝染毒24 h后,给予16 μmol/L姜黄素处理24 h)。收集各组细胞,采用吖啶橙/嗅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计数凋亡细胞数并计算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qRT - PCR检测细胞中PKC、NMDAR1、NMDAR2B 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和PKC、NMDAR1、NMDAR2B的蛋白表达水平。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 way ANOVA),组间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铝染毒组的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 = - 5.547、 - 4.948,P<0.001),PKC、NMDAR1、NMDAR2B的mRNA(t = 4.926,P = 0.003;t = 6.330,P<0.001;t = 4.224,P = 0.019)和蛋白(t = 20.638,P<0.001;t = 4.509,P<0.001;t = 17.388,P = 0.002)表达水平降低, 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均表明细胞凋亡率升高(t = - 5.153、 - 7.390,P<0.001);加入姜黄素处理后,与铝染毒组相比,铝+姜黄素组的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 = 2.930,P = 0.006;t = 4.907,P<0.001),PKC、NMDAR1、NMDAR2B 的mRNA(t = - 10.337、 - 6.621、 - 6.847,P<0.001)和蛋白(t = - 30.551、 - 7.451、 - 26.294,P<0.001)表达水平升高,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均表明细胞凋亡率降低(t = 2.707,P = 0.01;t = 4.632,P<0.001)。结论 上调PKC - NMDAR信号通路表达,可能是姜黄素减轻氯化铝染毒所致NG108 - 15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11—2020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变化情况,为合理规划四川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对四川省2011—2020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总量、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等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四川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总量达到10年来的最高值,全省每万人口疾控人员数由1.24人上升到1.69人,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分别达到84.20%、81.60%、84.47%,55岁以上年龄段人数分别上升了237.50%、115.29%、38.88%,研究生学历人数分别上升了167.47%、105.88%、301.85%。结论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明显改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稳步增长,但存在疾控人员总数相对不足、省级疾控中心年龄结构老化、县级疾控中心高学历人才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2—201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12—2019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2—2019年共报告1 714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5例/10万,无明显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3.14/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2.07/10万),1~6岁儿童居多(55.43%),以散居儿童(45.22%)和集体单位儿童(托幼机构、学校)(42.47%)为主;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的病例占91.72%;AFP病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为8.38%;27.48%的病例为短暂性肢体麻痹;16.45%的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贵州省仍需保持AFP病例监测的高敏感性和及时性,保持常住儿童脊灰疫苗高覆盖率,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筑牢免疫屏障。随访时加强健康教育,促进病例肌力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保护成年后劳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