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芫花Daphne genkwa中的瑞香烷型二萜原酸酯类成分及其肿瘤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对NCI-H1975肺癌细胞株和SK-BR-3乳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芫花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芫花酯甲(1)、芫花酯甲(2)、芫花酯丁(3)、芫花酯庚(4)、异芫花酯乙(5)、芫花酯乙(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6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株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17.1、172.6、170.2、809.4、83.7、61.6 nmol/L,而对肺癌NCI-H1975细胞株未显示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2.
克糖饮治疗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吴深涛牡丹江市中医院寇状玲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研究室韩英梅导师郑玉清我们参阅了近年来中医对糖尿病的研究资料,结合导师治疗该病的经验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补脾气益肾阴,凉血化瘀为主治疗11...  相似文献   
13.
14.
络石藤中的木脂素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络石藤中的木脂素类成分,介绍这些成分生物活性,为络石藤新的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肾消冲剂与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糖尿病肾病变(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导致慢性肾衰和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DN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其早期主要表现为肾脏肥大、肾小球滤过率上升和蛋白尿排泻增多,而病至临床期DN的持续性蛋白尿后其进程多难以逆转。我们探索以肾消冲剂治疗DN特别是早期DN蛋白尿取得较好疗效,并与依那普利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本组58例DN患者,均为本院住院及内分泌专科门诊病人(均为II 型糖尿病人)。糖尿病诊断依据19…  相似文献   
16.
主题为“从药食同源的角度使食品科学化”的日本生药学会第48届年会于2001年9月7~8日在日本金泽市召开,来自日本各地的610名研究者参加了会议。年会以该学  相似文献   
17.
主题为“从药食同源的角度使食品科学化”的日本生药学会第48届年会于2001年9月7~8日在日本金泽市召开,来自日本各地的610名研究者参加了会议。年会以该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墨旱莲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反复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熔点、NMR等手段确定结构.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醋酸乙酯以及正丁醇萃取部分共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2,2',5",2"-三噻吩-5-羧酸(Ⅰ)、α-谷甾醇(Ⅱ)、芹菜素(Ⅲ)、槲皮素(Ⅳ)、木犀草素(Ⅴ)、蟛蜞菊内酯(Ⅵ)、去甲蟛蜞菊内酯(Ⅶ)、旱莲苷C(Ⅷ)、木犀草苷(Ⅸ)、蒙花苷(Ⅹ).结论 化合物Ⅰ为一新天然产物,Ⅹ为首次从墨旱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三萜酸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反相HPLC等方法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并进一步确定各化合物对乳腺癌SKBR3细胞的生物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13个三萜酸类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灵芝烯酸C(1)、灵芝酸C2(2)、灵赤酸A(3)、灵芝酸G(4)、灵芝烯酸B(5)、灵芝酸B(6)、灵芝酸H(7)、灵芝烯酸A(8)、灵芝酸I(9)、灵芝酸A(10)、灵芝烯酸K(11)、灵芝烯酸D(12)、灵芝酸D(13)。化合物6在20 μmol/L浓度下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的抑制率为40.3%。结论 化合物11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6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显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他化合物在该浓度下未显示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新的七叶皂苷衍生物。方法 采用β-葡萄糖苷酶对娑罗子提取物进行生物转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反相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MS、NMR数据,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 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β-O-巴豆酰基-22α-O-乙酰基原七叶皂苷元-3β-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醛酸苷(1)、21β-O-当归酰基-22α-O-乙酰基原七叶皂苷元-3β-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醛酸苷(2)、21β-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皂苷元-3β-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醛酸苷(3)、21β-O-当归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皂苷元-3β-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醛酸苷(4)。分别命名为七叶皂苷Ie、七叶皂苷If、异七叶皂苷Ie和异七叶皂苷If。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