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4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28篇
  6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再搭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再搭桥的临床经验。方法:在510例冠状动脉搭桥患中,5例患在术后4h内因急性心肌梗死需急诊再搭桥,发生率0.98%。5例患中,男女比例为4:1,年龄56-77岁(平均63.6岁),均为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3例伴左主干病变),手术中搭桥3-5支(人均搭桥3.6支),左乳内动脉桥5根,其余为大隐静脉桥。2例在关胸后20min,3例在回重症监护病房后2-4h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表现(明显心电图ST-T变化),伴室颤2例,5例血液动力学均不稳定,药物处理难以稳定血液动力学。全部患均立即送手术室(2例仍在手术室),急诊再次开胸。探查发现,2例患静脉桥(分别搭桥到回旋支第二钝缘支和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内急性血栓形成;另3例所有静脉桥良好,但左室前壁收缩运动明显减弱,结合心电图变化,诊断为左乳内动脉灌注不良。重新建立体外循环,清除桥内血栓重新搭桥2例(1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另取一段静脉搭桥到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吻合口远端的左前降支3例。结果:5例患顺利度过手术,均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22-25h(平均42h)。手术后呼吸机支持4h-18d(平均7.3d)合并消化道出血4例,肾功能不全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手术后住院时间12-35d,平均21d。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应重在预防。如怀疑桥有问题,急诊再搭桥是良好选择,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2.
陈鑫  王睿 《实用老年医学》2007,21(3):147-151
1967年南非医生Bamard开展了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我国也于1978年在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了亚洲首例心脏移植。目前,心脏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为有效的手段。随着心脏移植供、受体选择的不断科学化及外科技术和术后管理的不断完善,手术成功率逐步提高。文献报道,心脏移植术后1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约为80%、70%。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沉默叉头框C2(FOXC2)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逆转作用和对乳腺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用5 μg/L TGF-β1处理,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EMT相关标志物表达。慢病毒介导的FOXC2-siRNA载体转染至TGF-β1诱导成功的MCF-7细胞,以RT-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FOXC2及EMT相关标志物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紧密连接蛋白 1(CLDN1)、纤维连接蛋白 1(FN1) mRNA及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沉默FOXC2表达对TGF-β1诱导的MCF-7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 TGF-β1可诱导MCF-7细胞向间质样细胞表型转换,并上调间质样标志物FN1表达和下调上皮样标志物E-cad及CLDN1表达;而沉默FOXC2表达可逆转已间质化的MCF-7细胞恢复至上皮表型,并降低其侵袭性。结论: TGF-β1可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EMT并增加其侵袭性,且TGF-β1这种诱导作用能被FOXC2-siRNA所逆转,并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4.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tial heart disease,CHD)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种类复杂繁多,发生的原因各异。最近一组资料显示在非洲突尼斯,2010年和2011年共有37294例新生儿,其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约0.68%[1]。近年来,多排螺旋 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飞速发展,随着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逐渐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检查,特别是三维容积成像,伴随着3D打印的日新月异展示了无限的潜力。现就 MSCT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和进展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5例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5~80岁,平均74岁;病程1~6年,平均3年。根据Koshino影像学分期,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2例。术后采用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7个月,平均6.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未出现感染、下肢血栓、骨折等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减轻,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不明显;HSS评分、VAS评分、胫股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改良 n 型贴膜在减少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针柄处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留置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00例,按住院床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以针眼为中心无张力方法固定留置针针柄,观察组用改良n型贴膜以针眼为中心固定留置针针柄前1/4,剩余3/4露于n型空内,贴好贴膜后再用透气胶布交叉固定好针柄。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针柄处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Ⅰ期压疮4例,Ⅱ期压疮6例;对照组患儿发生Ⅰ期压疮为12例,Ⅱ期压疮为17例,观察组患儿留置针针柄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9,P<0.01)。结论改良n型贴膜固定留置针可有效减少留置针针柄处压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7.
浮动均值质控法也称为移动均值法,是Bull[1]在30年前设计的一种用于血液学质量控制的方法,最初主要应用在红细胞指数如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等血常规项目,后来也有关于应用在尿沉渣分析仪、凝血仪、血常规分析仪及生化分析仪方面的报道[2-6]。我们应用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电解质项目的数据,借鉴血细胞分析中的X-B质控,应用患者数据对复合生化质控血清质控法进行补充,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重组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心脏外形及室间隔缺损的实体模型,探讨其在复杂性心脏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35例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CTA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组、快速成型制备l∶l三维实体模型,并与术中结果对照。结果35例患者外科手术均在三维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35例患者术中所见与三维实体模型的室间隔缺损的形态及大小一致,实体模型获得的室间隔缺损补片最大径平均值为(14.98±0.32)mm,术中室间隔缺损最大径实际测量值平均值为(15.11±0.35)mm,两者无显著性差异(t=0.83,P=0.412)。35例患者辐射剂量CTDI、DLP、ED数据平均值分别为:(2.55±0.72)m Gy、(26.79±9.95)m Gy/cm、(0.59±0.16)m Sv。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重组与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法洛氏四联症的室间隔缺损病变情况,为制作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的实体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冠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行CABG患者,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另加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优质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93.10%)高于常规组(79.31%),患者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常规组,指标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CABG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估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建立食管下括约肌全肌层标本取材的方法。 方法 纳入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内镜治疗的AC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和POEM组。评估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Eckardt评分、反流症状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食管排空参数;比较2组术中获取组织标本的大小、质量和显微结构。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57例患者,其中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16例、POEM组41例。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长[(87.81±13.03)min比(82.20±18.10)min,t=1.302,P=0.201]和术中出血量[(6.75±1.44)mL比7.00(2.00)mL,U=-0.903,P=0.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2组患者Eckardt评分[0.00(1.00)分比0.00(1.00)分,U=-0.156,P=0.876;0.00(1.00)分比0.00(1.00)分,U=-0.337,P=0.736]、反流症状评分[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0.00(0.00)分比0.00(0.00)分,U=-0.207,P=0.836]、食管下括约肌压力[(16.00±7.00)mmHg比(13.76±6.21)mmHg,t=1.183,P=0.242;(15.06±4.14)mmHg比11.00(7.00) mmHg,U=-1.852,P=0.064](1 mmHg=0.133 kPa)、4 s完整松弛压[(6.57±2.69)mmHg比(6.82±2.22)mmHg,t=-0.364,P=0.717;(5.96±1.84)mmHg比(6.46±1.43)mmHg,t=-1.095,P=0.278]及食管排空检查5 min钡剂高度[(2.16±0.91) cm比(2.13±0.87) cm,t=0.127,P=0.899;(2.22±0.51) cm比(2.10±0.87) cm,t=0.657,P=0.514]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组术后两次随访结果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短期随访期间2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诉偶尔出现反流症状,无需药物干预。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组患者术中获取的标本体积大于POEM组术中活检获取的标本[(1.32±0.55) cm×(0.58±0.17) cm×(0.18±0.02) cm比(0.28±0.05) cm×(0.13±0.03) cm×(0.10±0.03) cm,t=5.244,P<0.001],标本质量也较POEM组更重[(0.22±0.09)g比(0.03±0.01)g,t=7.192,P<0.001],且前者可于显微镜下完整观察到环行肌、肌间神经丛和纵行肌结构,而后者仅可观察到环形肌。 结论 POEM联合部分食管下段肌层“V”型切除术治疗AC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与POEM术式相当,并为AC病理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组织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