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调查中国育龄女性性生活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大姨妈"应用程序进行问卷的发放和数据采集,主要调查内容为一般情况(年龄,生育情况,月经情况,痛经等)和最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性伴侣人数,有无性生活,每月性生活次数,性高潮频率,性生活是否有疼痛等)。问卷发放时间为2015年1月~12月。共收集到25716份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共有24670份问卷进入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性伴侣的女性比例在下降,有固定性伴侣的女性比例在上升,有性生活的女性比例上升,每月性生活次数趋于减少,有性高潮的比例有上升趋势,性生活疼痛的比例趋于减少。已育女性性伴侣更固定,性生活和性高潮更频繁,性生活疼痛程度更低。月经不太规律的女性性伴侣较多,有痛经的女性无性伴侣的比例较低,但上述女性性生活和每月性生活次数均较低,性高潮频率较低但性生活疼痛的比例也低。结论:育龄期女性性生活情况与年龄,生育,月经是否规律,是否痛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Masson染色、van Gieson染色、天狼猩红(Sirius red)染色三种胶原纤维染色方法在大鼠宫腔粘连模型中的评价效果。方法取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暴露两侧子宫,左侧子宫剪开宫腔后使用机械性刮宫的方法损伤大鼠子宫内膜层,然后关腹,制作大鼠宫腔粘连模型。右侧子宫作为对照。术后14 d取材,行HE染色、Masson染色、van Gieson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对子宫组织纤维化进行评估。结果刮宫后子宫组织HE染色显示子宫内膜上皮层消失,子宫内膜腺体数量显著减少(P0.01)。三种染色法均能清楚地染出胶原纤维。三种染色方法计算出的纤维化面积比,Masson染色(甲苯胺蓝)高于Masson染色(亮绿)、van Gieson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P0.01)。天狼猩红染色法能够在偏振光显微镜下明确区分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Masson及van Gieson染色法则不能区分。结论天狼猩红染色较Masson染色和van Gieson染色能够更好地显示宫腔粘连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并能区分胶原纤维的类型。  相似文献   
33.
目的依托应用程序调查中国育龄女性经前期综合征,为进一步做好女性经期及经前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5年1—12月在"大姨吗"应用程序首页发放调查问卷,共对24670人进行一般情况及经前期综合征相关症状调查。结果随着年龄增加,经前期和经期便秘、痤疮、发热、腹泻、乳房胀痛、身体酸痛、食欲不佳、头痛、小腹坠胀、眩晕症状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均P0.01);轻体重女性经前期和经期痤疮、发热、腹泻、乳房胀痛、身体酸痛、食欲不佳、头痛、眩晕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体重组(P0.05)。有性生活的女性痤疮发生率(11.95%)低于无性生活者(12.95%)(P0.05),而乳房胀痛(15.37%)、身体酸痛(17.83%)、眩晕(12.60%)的发生率均高于无性生活者的12.26%、16.48%、11.44%(均P0.05)。已生育女性痤疮(10.17%)、发热(5.79%)、腹泻(7.57%)、身体酸痛(16.83%)、食欲不佳(13.52%)、小腹坠胀(14.97%)的发生率均低于未生育女性的13.30%、8.15%、10.70%、18.12%、14.72%、19.16%(均P0.05)。有痛经女性经前期和经期便秘(11.45%)、痤疮(13.18%)、发热(8.25%)、腹泻(10.96%)、乳房胀痛(15.89%)、身体酸痛(19.08%)、食欲不佳(15.95%)、头痛(14.77%)、小腹坠胀(19.85%)、眩晕(13.39%)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痛经女性的7.94%、9.02 0%、5.27%、6.59%、10.63 0%、12.51%、10.47%、10.03%、12.17%、8.94%(均P0.01)。结论女性经期和经前期症状与年龄、体质指数、性生活、生育、月经是否规律、痛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筛选出镰形棘豆总生物碱抗肿瘤的主要活性部位.方法 将镰形棘豆生物碱粗提部位经萃取后按照极性大小分为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各部位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肺癌细胞A549、人胃癌细胞MKN-45、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宫颈癌细胞HeLa以及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等6种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 总生物碱的正丁醇部位几乎没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抑制作用比较弱,而二氯甲烷部位显示有较明显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且对6种细胞都有效.此外,不同的肿瘤细胞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也各不相同,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对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镰形棘豆抗肿瘤的活性部位为总生物碱的二氯甲烷部位.  相似文献   
35.
目的调查湖南省消毒供应中心(CSSD)专科护士对培训的认知及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对湖南省182家医疗机构831名CSSD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CSSD专科护士培训认知得分为(4.53±0.42),不同的医院等级、年龄、学历、职业规划、接受专科护士培训、专科护士培训的必要性等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SD护士对专科护士培训内容的需求得分为(4.57±0.53),培训师资的需求得分为(4.57±0.57),实践内容的需求得分为(4.54±0.55),“临床实践教学”的培训形式需求占75.1%,“两个月”的培训时间需求占44.4%。结论CSSD护士对专科护士培训的认知水平较高,对专科护士培训的需求较全面。  相似文献   
36.
棘豆属植物生物碱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豆属植物内含有多种成分,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既是毒性成分,又具有很好的生理活性。综述了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鉴定的生物碱类成分并首次对其中的喹诺里西啶类和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做了详细的结构特征分析和生理活性总结,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棘豆属植物所含的生物碱类成分。   相似文献   
37.
目的:依托"大姨吗"应用程序调查中国育龄女性性骚扰的情况以及对性骚扰的态度,为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姨吗"应用程序首页发放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情感状况、收入、学历等)和性骚扰情况(近一年是否遭遇过性骚扰、在哪些方面遭遇过性骚扰、是否担心性骚扰)。发放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有28021名女性参与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7854份。结果:年轻、非单身、学历较低、收入较高的女性更容易遭遇性骚扰;而年龄较大、收入较高、学历较高的女性,对于性骚扰的警惕性较低。结论:女性遭遇性骚扰与年龄、情感状况、收入、学历有关。  相似文献   
38.
镰形棘豆抗炎抗氧化活性研究及抗炎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镰形棘豆总生物碱、总挥发油、总黄酮、总皂苷和总多糖部位进行了体内外抗炎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两种抗炎动物模型(TPA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和卡拉胶诱导的小鼠腹腔白细胞迁移),评价镰形棘豆提取物的抗炎活性;以总抗氧化活性、DPPH、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作为抗氧化性指标,评价镰形棘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筛选镰形棘豆抗炎抗氧化活性部位。并采用急性和亚急性炎症模型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部位的抗炎作用机制,同时对其胃肠道保护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镰形棘豆总黄酮部位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氧化活性,且无任何胃肠道刺激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水平、降低机体脂质过氧化程度(MDA),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和GSH-Px)有关。结论:本研究为阐明传统药用植物镰形棘豆的抗炎作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处方中的辅料及工艺对阿普唑仑片混合均匀度及含量均匀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低剂量阿普唑仑片,以总混物料的混合均匀度及含量均匀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处方中辅料型号与用量、工艺中原料药粒度及混合工艺、压片工艺对混合均匀度及含量均匀度的影响。结果 采用圆形形貌和粗糙表面的喷雾干燥型乳糖(11SD,F100),微晶纤维素型号(PH102,PH200,TLF935),玉米淀粉用量(3%,5%,7%),胶态二氧化硅用量(0.8%,1.2%)的处方混合均匀度的RSD远低于5%,含量均匀度(A+2.2 S)远低于15.0;采用原料药粒径D90不大于35μm,阿普唑仑与乳糖先通过湿法制粒机以600 r/min预混10 min,之后转移至三维运动混合机中,并加入微晶纤维素、玉米淀粉、胶态二氧化硅,在混合频率12 Hz下混合15~25 min的工艺的混合均匀度的RSD低于2.5%;采用压机转速10~20 r/min的含量均匀度(A+2.2 S)低于7.2。结论 优选的处方工艺适用于阿普唑仑片的含量均匀度和质量控制,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