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3篇
综合类   6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金仁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60只,分别以标准大鼠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2周。造模结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和易善复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金仁方和易善复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8周。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脂肪变程度,酶法检测肝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应用中药大、中、小剂量治疗后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大鼠肝肝功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应用中药大、中、小剂量治疗后大鼠肝组织中肝功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金仁方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及肝脏的病理学组织变化,这可能是其治疗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Wistar大鼠建立NASH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预防及治疗,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NASH模型大鼠肝组织出现了严重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血浆PAI-1活性和PAI-1/t—PA值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应用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显著改善,同时血浆PAI-1活性和PAI-1/t—PA值显著降低。结论:PAI-1可能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的发生发展,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能调节PAI-1的分泌和纤溶系统平衡,防止NASH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中胃肠激素胰高糖素(Glu)、血管活性肠肽(VIP)、前列腺素E_2 (PGE_2)含量的变化及补气养阴解毒方药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酒精、去氧胆酸钠、氨水复合因素造模,同时分组给药。27周后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萎缩情况,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中Glu、VIP、PGE_2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以中至重度萎缩为主,预防应用高、低剂量中药后,大鼠胃黏膜萎缩程度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血中Glu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GE_2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预防应用中药后,大鼠血Glu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GE_2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各组VIP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实验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存在着Glu、PGE_2分泌异常,调节Glu、PGE_2的异常分泌可能是补气养阴解毒方药治疗CAG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山楂叶总黄酮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TFHL)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以250、125mg/kg体重/d的TFHL及易善复进行预防和治疗,分别在预防12周及治疗8周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FFA、TG、CHOL、HDL-C、LDL-C、ALT、AST水平及肝组织匀浆TG、CHOL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肝组织出现了严重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脂质代谢紊乱,肝脏脂质大量堆积。应用TFHL及易善复进行预防和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较模型大鼠显著降低,肝脏脂质含量较模型大鼠显著降低。[结论]TFHL能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胡柚皮黄酮对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 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不同浓度胡柚皮黄酮干预后,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荧光探针法观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Beclin-1、LC3及P62蛋白表达。结果 棕榈酸诱导后,HepG2细胞内脂滴和活性氧含量明显增高;胡柚皮黄酮处理后,细胞内脂滴和活性氧均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恢复,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上调,P6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胡柚皮黄酮能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氧化应激反应,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线粒体自噬,维持线粒体功能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三七对酒精性肝病(ALD)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0只,模型组35只,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各15只,连续14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建立ALD模型,同时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分别灌服1.2、0.6 g/(kg.d)的三七粉及0.1 g/(kg.d)的硫普罗宁;4周、8周、14周分别处死正常组大鼠10只,模型组8只;14周处死剩余大鼠。光镜观察肝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RT-PCR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及其下游靶基因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1)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计分较同期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2)正常组大鼠肝脏可见一定量SREBP1c、ACS、FAS 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模型组大鼠3个基因的表达均逐步增加,8周、14周时较正常组和模型4周组明显增高(P<0.01或0.05)。(3)模型8周、14周组较同期正常组肝组织SREBP1c表达明显增高(P<0.01或0.05)。(4)三七高、低剂量组及硫普罗宁组大鼠14周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肝脏SREBP1c蛋白以及3个目标基因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三七可明显减轻ALD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抑制肝脏脂代谢关键信号分子SREBP1c mRNA和蛋白及其靶基因ACS、FAS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肝组织病理,阻止ALD的慢性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Bcl-2/Bax、Fas/Fas L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作用及肾气丸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2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同时以肾气丸进行干预12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Fas、Fas L、Bcl-2、Bax、Caspase-8蛋白的表达;Realtime-PCR法检测肝组织Caspase-8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Bcl-2、Bax、Fas、Fas L蛋白以及Caspase-8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Bcl-2/Bax比值较正常组明显的降低(P<0.05);大鼠肝组织Caspase-8蛋白表达与Fas、Fas L蛋白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907、0.804,P均<0.01);予以肾气丸干预后,Bax、Fas、Fas L蛋白的表达以及Caspase-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的降低(P<0.05),Bcl-2/Bax比值较模型组明显的增加(P<0.05),Bcl-2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气丸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Fas/Fas L信号转导通路,下调Bax、Fas、Fas L、Caspase-8表达,减少肝细胞的脂性凋亡,从而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主要通过观察胡柚皮黄酮(PTFC)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Th17/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干预NASH进展的免疫机制。以高脂饮食16周建立C57BL/6小鼠NASH模型,在造模第7周起分别预以25,50,100 mg·kg-1·d-1的PTFC灌胃干预10周,生化法检测血清TG,CHOL,ALT,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流式CBA法检测血清IL-17,IL-6,IL-10,IL-4水平。研究发现,模型组小鼠血清CHOL,ALT,AST水平较正常组升高,TG水平下降;肝组织RORγt mRNA表达增强,Foxp3 mRNA表达下降,RORγt/Foxp3比值下降;血清IL-17,IL-6水平升高,IL-10,IL-4水平降低;PTFC干预后能明显减轻NASH小鼠肝组织炎症程度,改善肝功能,同时能够促进肝组织Foxp3 mRNA的表达而抑制RORγt mRNA表达,有效降低促炎因子IL-17和IL-6的水平而提高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IL-4的水平。研究表明,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小鼠存在着Th17/Treg的免疫失衡,PTFC能通过调节Th17/Treg的平衡而缓解NASH的炎症反应,防止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存在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所致的细胞无限增殖和凋亡抑制,因此联合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因子对揭示胃黏膜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环氧合酶(COX).2和三叶因子(TFF)1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9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16例异型增生和16例胃腺癌纳入研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病变组织中EGFR、COX-2和TFF1的表达,并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EGFR在非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胃黏膜病变组织(P〈0.01);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COX-2的表达逐渐增高,而TFF1的表达逐渐减低。EGFR与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TFF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COX-2与TFF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因子EGFR、COX-2和TFF1表达异常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