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优选女贞子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圣  唐丽琴  陈礼明  李矗 《中成药》2007,29(1):139-141
女贞子含有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是其主要有效成分。本文以L12(3×24)正交表进行试验,考察乙醇、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4个因素及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对浸膏得率及浸膏中齐墩果酸含量的影响,优选出女贞子的适宜提取工艺,报道如下。1仪器与试药1.1仪器SSI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科学仪器公司)、525双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ANASTAR色谱数据处理系统。1.2试药与试剂女贞子(酒制品)采购于合肥市医药公司;齐墩果酸(0709-9803,供含量测定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色谱纯)、水为亚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D101大孔吸附树脂(天…  相似文献   
62.
史天陆  陈礼明  孙言才  魏瑜  朱余兵 《中国药师》2007,10(11):1093-1095
目的:建立那格列奈血药浓度的HPLC-MS测定法,并用于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双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60 mg,用HPLC-MS法测定血浆中的那格列奈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_(0→10)分别为(8.47±1.01)和(8.19±0.99)mg·h·L~(-1);AUC_(0→∞)分别为(8.86±1.25)和(8.68±1.12)mg·h·L~(-1);C_(max)分别为(3.44±1.07)和(3.31±0.84)mg·L~(-1);t_(max)分别为(0.99±0.35)和(1.09±0.56)h;t_(1/2)分别为(1.78±0.39)和(1.83±0.41)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1±13.5)%。结论:两种那格列奈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3.
安徽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代表大会于2006年12月22日至24日在合肥举行,药学会及医药界相关同仁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省药学会理事长刘自林作了重要讲话。杨德普主任委员代表第四届药剂专业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宣读了安徽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关于表彰突出贡献和优秀工作的决定”,授予杨德普等十位同志突出贡献奖和倪汶等二十九位同志给予优秀工作的表彰。选举了第五届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及秘书。陈礼明主任当选为第五届药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药学会副秘书长夏伦祝教授作了以“药剂学之美”为题的学术报告,进行了学术交流,圆满完成了药剂专业委员会的改选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4.
我院2002~2005年9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99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总数及各类报告数均逐年增加,新的一般的ADR占9.4%,新的严重的ADR占0.8%,严重的ADR占16.3%;ADR涉及最多为皮肤及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可疑药品中抗感染药占总频次的45.9%,其次为抗肿瘤药;引起ADR的可疑药品以注射剂、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为主;除2例死亡外,其余ADR呈报时滞均未超过规定时限。结论:应继续加强ADR监测工作,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各类化学性药物中毒的特点、规律及危害,切实做好预防药物中毒工作。【方法】收集统计在我院毒检实验室做毒物分析的患者记录,按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中毒药物的类别、成分、季节和原因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化验确诊1244例化学性药物中毒患者(食物中毒或二次复查患者不在统计范围),艾司唑仑、安定中毒最多,分别占31.43%和8.76%,其次是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中毒占7.63%。1244例化学性药物中毒(不含CO中毒)中,男性410例,女性834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2.03。患者年龄从6个月-82岁,其中20岁年龄组患者最多,占41.23%,其次是40岁年龄组,占31.59%,1年中就诊的化学性药物中毒患者5月份开始增加,7—8月份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回落,12月份为低谷,化学性药物中毒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结论】普及宣传科学知识,创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家庭,是控制和减少中毒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追踪移植的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神经干细胞(NSCs),无创、动态地监测NSCs在活体脑内的存活和迁移。方法:大鼠32只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瘤局灶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BrdU标记NSCs,立体定向磁标记NSCs脑内移植,MRI下活体动态追踪脑内移植的磁标记NSCs,实验动物于磁标记NSCs脑内移植第1、5和14天达到观察时相点后,取脑组织做石蜡切片及HE染色。结果:24只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MRI追踪示:磁标记NSCs脑内移植1d后,针道和侧脑室部位有低信号物质存在;磁标记NSCs脑内移植5d后,低信号物质沿胼胝体腹侧迁移;磁标记NSCs脑内移植2周,右侧(病灶侧)侧脑室部位低信号物质向缺血区迁移,其前端已达到缺血区的边缘。脑组织病理学检测:BrdU阳性磁标记NSCs沿胼胝体腹侧向缺血/再灌注区迁移。随着脑内磁标记移植时间的推移,侧脑室区的NSCs向缺血/再灌注区迁移数量逐渐增加。结论: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和BrdU双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至脑梗死大鼠脑内后可迁移到病灶区;MRI成像能够在活体内连续示踪观察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7.
魏瑜  陈礼明 《中国药房》2008,19(9):707-710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调控的细胞内分子水平的编程性活动,因其启动和进程受一定程序的控制,故也称为程序性死亡。1972年,Kerr JF等次提出这一概念,并指出它独有的形态特征:染色质密集、边缘化,核高度凝集,染色体上核小体间连接区被酶切造成DNA链断裂,形成核碎片,出现凋亡小体。在凋亡的过程中细胞膜始终保持完整,细胞质依然被局限于胞膜内,不释放到组织。因此在凋亡的过程中无炎症反应发生,这对于维持组织自身稳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复方黄连胶囊(CRC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VEGF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模型、消渴丸(0.8g·kg-1)及CRCC低、高剂量(生药含量分别为2.18、4.36g·kg-1)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8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肌酐、尿素氮;放免分析检测血清胰岛素(Ins)、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免疫组化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VEGF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RCC给药组大鼠FBG、α1-MG、β2-MG显著降低(P<0.01),Ins显著升高(P<0.01),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CRCC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VEGF蛋白和mRNA的过度表达,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复方黄连胶囊(CRCC)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早期DN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RCC高、中、低剂量组(生药含量分别为4.36,2.18,1.09 g.kg-1)、消渴丸(XKW)0.80 g.kg-1治疗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30 d后检测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肌酐(Cr)、胰岛素(Ins)及尿蛋白(Upro);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1)与Ⅳ型胶原(Ⅳ-C)蛋白的表达。结果:CRCC可降低大鼠FBG,BUN,Cr及Upro水平,升高Ins,降低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与Ⅳ-C蛋白的表达,改善肾组织形态学异常。结论:CRCC对早期DN大鼠肾微循环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延缓DN慢性病理进展,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TGF-β1与Ⅳ-C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0.
促进合理用药研究进展与若干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促进合理用药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文献.对近年有关促进合理用药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总结了合理用药概念、基本要素、生物标准、不合理用药形式、WHO颁布的合理用药指标及其倡导推行的一系列促进合理用药策略等内容,并提出了促进合理用药若干建议。结论:WHO一直致力于合理用药的推广工作。医疗机构中管理者应重视、积极宣传合理用药基本知识、加强药事委员会工作职能等有助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