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或联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价值. 方法 2001年9月~2004年9月,采用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方法治疗原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5 cm)11例和复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3 cm)13例,其中4例原发性肝癌和8例复发性肝癌结合肝动脉及门静脉栓塞化疗.结果在11例原发性小肝癌中,6例肿瘤直径≤3 cm者,MRI或CT提示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5例肿瘤直径3~5 cm者,MRI或CT提示4例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5.71%、68.57%.在13例复发性小肝癌中,单发组(7例)MRI或CT提示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多发组(6例)共15个瘤灶,MRI或CT提示12个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9%、77.78%、64.81%. 结论 PRFA为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对肿瘤直径超过3 cm以及复发性肝癌结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坏死率,减少复发率,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direct separation, selectiv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BDLSC from hone marrow cells with culture systems containing cholestatic serum in vitro.Methods Whole bone marrow cells of rats cultured in routine medium were replaced with con-ditioning selection media containing eholestatic sera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fter they attached to the plates.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cholestatic serum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 of the selected cultures.Then the selected BDLSC were induced to proliferating culture system and dif-ferentiating culture system.Each passage of the proliferated stem cells was subjected to flow cytome-try for detection of stem cell markers.The morphology and phenotypie markers of BDLSC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RT-PCR and electron microscopy.The metabolic functions of differentiated cells were also determined by glycogen staining and urea assay.Results The 50 ml/L eholestatie serum was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for the selection of BDLSC at which BDLSC could sur-vive while the other populations of the bone marrow cells could not.The purified BDLSC could prolif-erate for 6 passages and maintained stable markers in our proliferating system.When the culture sys-tem changed to differentiating system, hepatocyte-like colony-forming units (HCFU) were formed.HCFU expressed markers of embryonic hepatoeytes (AFP, albumin and cytokeratin 8/18), biliary cells (cytokeratin 19), hepatocyte functional proteins (transthyretin and eytoehrome P450-2b1), and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s (HNF-1α and HNF-3β).They also had glycogen storage and urea synthesis functions, two of the critical features of hepatocytes.Conclusion BDLSC can be selected directly from whole bone marrow cells and pure BDLSC can also proliferate for 6 passages.The differentiated cells have hepatocyte-like phenotype and function.BDLSC will he a new way to provide a readily avail-able alternate source of cells for clinical hepatocyte therapy.  相似文献   
73.
超声引导下以肝段为本的解剖性肝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解剖性肝段或肝叶切除的结果。方法 我们从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超声引导下以肝段为本的规则性肝切除技术完成120例次的肝段或肝叶切除。结果 120例病人中,1例死于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率0.9%),术中出血量50~1400ml(平均300m1),25%(30/120)病人需要输血,输血量为200~800ml(平均350ml),术中阻断肝门时间15~30min(平均20min),恶性肿瘤病人切缘全部呈阴性,术后并发症包括:胆漏3例,膈下积液3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以肝段为本的解剖性肝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阻断肝门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残肝发生缺血机会少,并发症低以及更加符合肿瘤根治的原则等优点,值得在肝脏外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肝癌肝移植术中的无瘤操作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术中的无瘤操作技巧。方法 7例肝癌患者实施肝移植。尽早建立静脉转流通道及断离门静脉、下腔静脉。游离肝脏时尽量不触及、压迫肿瘤;B超测量癌肿与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关系,确定血管是否切除及切除范围。结果 手术后2月,所有患者AFP均降至正常水平,肝脏未发现复发病灶,PET检查未见远处转移。结论 尽早建立静脉转流通道。手术中坚持癌肿切除的一般原则,同时针对肝移植特点,利用B超确定血管是否切除及切除范围,是预防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对9例重症胰腺炎采用了包括超声引导经皮引流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的全面护理,尤其是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监测,引流管的护理及应用施他宁的护理等.结果9例病人全部治愈.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7天,胰周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60天(平均为30天).住院时间32-152天,平均68天.无一例发生脱管现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较多者以及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能够进行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加强病情的观察,做好引流管的管理以及药物的应用是急重症胰腺炎在非手术中的重要的护理环节.  相似文献   
76.
我院自1999年至今共行肝移植15例,其中于2002年6月4日行活体肝移植1例,B超在肝移植中均予广泛应用,但在活体肝移植中有更独特作用.结合文献,现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7.
手指创伤造成的皮肤、肌腱及骨关节缺损,其伤情复杂,修复比较困难,以往病例常取骨、肌腱及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步骤复杂,未能修复关节,效果较差。2004年7月我院收治了1例左食指复合组织缺损患者,为此我们设计了游离第2趾复合组纵带足背皮瓣一期修复指骨、关节、伸肌腱及指背创面,术后外形功能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B超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技巧。方法:行肝移植16例,经典式11例,背驮式4例,活体肝移植1例。均进行B超检查。依B超结果帮助决定手术方式。结果:B超准确测出肝上下腔静脉长度,帮助决定肝内还是肝外断离肝上下腔静脉;准确测出癌肿与下腔静脉距离,决定是否行背驮式肝移植;勾画出活体肝移植中供体肝切除线,使切除右半肝包含右肝静脉及中肝静脉右侧支。结论:B超在各种肝移植术中应用重点各不相同。有针对性的应用B超,有助于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及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全胰腺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移植(TP-IAT)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对1例合并多发假性囊肿、胰腺结石的难治性慢性胰腺炎患者行TP-IAT治疗,并对其随访3个月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患者TP-IAT术后恢复顺利,无发生出血、严重低血糖等并发症,腹痛完全缓解,未服用镇痛药物。随访期间患者使用外源性胰岛素,空腹血糖控制理想,胰岛细胞功能部分恢复。结论 TP-IAT既能缓解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也能预防术后糖尿病的发生,是治疗难治性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移植的32例乙肝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来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年10月至2007年9月的6例无心跳供体肝移植,供肝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均为(-),受体术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其中2例合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1例合并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5例受体术前血清HBV脱氧核糖核酸(DNA)1 000 copies/ml,1例HBV DNA1 000 copies/ml。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第二阶段为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的26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其中1例为肝肾联合移植);供肝血清HBsAg(+)6例、(-)2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5例,HBeAg(+)2例,抗-HBc(+)14例,抗-HBe(+)5例;11例受体术前血清HBV DNA500 copies/ml,15例HBV DNA500 copies/ml;25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单药口服预防乙肝复发。结果第一阶段肝移植受体中位随访时间为104个月,全部受体术后血清HBsAg和HBV DNA均转阴,至今未见乙肝复发。第二阶段肝移植受体中位随访时间为50周,20例接受HBsAg(-)供肝,其中1例于术后39周出现一过性HBsAg(+),随后又转阴;另1例肝肾联合移植受体在移植术后28周发生乙肝复发,但血清HBV DNA(-);其中15例采用抗-HBc(+)供体肝移植术后均未见乙肝复发。6例采用HBsAg(+)供体的肝移植受体术后HBsAg均未转阴。所有随访受体均存活,术后均未见HBV DNA复制,亦未发现核苷类似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的复发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