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腓动脉是腓骨的主要营养血管.临床上,腓骨骨(皮)瓣常被用于骨不连、骨缺损的修复移植,而良好的腓动脉血供是骨(皮)瓣存活的关键.作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了60例正常人120条腓动脉,以了解其行径及血流参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小球病变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福辛普利治疗组(C组),C组1 w后给予福辛普利灌胃给药。检测各组第1、2、4、12周血糖、24 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分别于第4、12周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计算肾脏肥大指数,检测皮质TGFβ1mRNA水平;检查肾小球基底膜、系膜区病理改变。结果第1周B和C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4、12周尿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率,B组均显著高于A组;第4、12周,B组大鼠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较A组显著增加,C组TGFβ1mRNA表达明显低于B组,但较A组表达量仍然增加;B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C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也有不规则增厚,较同时期B组减轻。结论肾脏TGFβ1mRNA表达的上调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之一,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3.
影像学检查诊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价值及应用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471002)沈素红陈柯张敏姜俊丽主题词髋关节脱位,先天性/放射照相术临床研究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Hip,CDH)是较常见的...  相似文献   
9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超微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对3例SPTP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电镜观察见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不明显,可见核沟,核分裂象罕见.瘤细胞有丰富的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可见到神经分泌颗粒,酶原样颗粒及特征性的环状板层体。结论SPTP可能起源于胰腺原始多潜能干细胞,诊断上须与胰腺其它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9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8例SPT作HE、PAN、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果 8例SPT中7例为女性,1例男性,年龄16~63岁,平均33.1岁。术后均无复发。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7.9cm。有包膜,囊实性相间。镜检:肿瘤由乳头和囊实区混合组成,细胞形态一致,核圆或卵圆,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2例侵犯胰腺组织。8例Vim、α1-AT、α1-ACT和NSE均阳性,4例Syn、CgA和AE1/AE3阳性,5例CD56阳性,5例PR阳性;Glu、Ins、Pol、EMA、p53、Ki-67、ER均阴性。结论 胰腺SPT好发年轻女性,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切除治愈率高,应视为低度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提示可能起源于胰腺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96.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鼻腔中罕见的神经源性肿瘤。病理学上易与恶性淋巴瘤、未分化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混淆而误诊,有时需作电镜检查才能确诊。作者曾遇见1例典型嗅神经母细胞瘤并作了透射电镜观察。患者女,25岁,住院号:186330。因鼻衄3月余伴右眼突出及视力下降一月余而入院。右侧鼻腔可见一红色新生物填塞,易出血;右眼外突,视  相似文献   
97.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与结节性腱鞘炎的相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与结节性腱鞘炎的相关意义.方法 对1例复发于结节性腱鞘炎的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证实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具有特征性异型细胞,包括假脂肪母细胞、印戒样细胞及相似于病毒细胞、神经节细胞和R-S细胞.组织结构由明显黏液样区、纤维透明变性和炎症性病变混杂组成.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弥漫阳性,CD34和CD68部分阳性,大多数淋巴细胞表达CD3和CD45RO阳性.结节性腱鞘炎不出现特征性异型细胞和明显黏液样区.结论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肢端,生长缓慢,复发率高,与肢端结节性腱鞘炎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有明显相似处,惟没有特征性异型细胞和明显黏液,MIFS和结节性腱鞘炎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 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对42例髋部损伤术后并发下肢DVT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记录血栓情况并分析高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与下肢DVT形成的关系.本组合并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者共22例(占52%),与同期未发生DVT的髋部损伤患者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组患者60岁以上者有30人,与同期未发生DVT的髋部损伤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龄、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是髋部损伤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高危因素.认为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有必要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以减少术后下肢DVT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9.
沈素红  陈柯 《中医正骨》2004,16(5):18-19
为探讨超声多普勒对颅外段椎动脉(VA)的检测在颈性眩晕病因诊断中的价值.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70例(眩晕组)颈性眩晕患者颅外段VA的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与30例(对照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7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24例一侧或双侧VA管径细窄(<3.0mm),占34%,47例一侧或双侧VA走行弯曲或扭曲,占67%.颈性眩晕患者的双侧VA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单侧血流量及双侧血流量之和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超声多普勒对颅外段VA的检测可作为颈性眩晕病因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对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对64例骨折术后DVT患者的表现、声像图特点及急慢性血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发现41例急性血栓多发生于髂股静脉,23例慢性血栓多发生于Guo及胫后静脉,且具有 显著性差异(P<0.01)。 血栓发生于左侧肢体49例,右侧肢体13例,双侧肢体2例,左右侧之比为3.4:1。CDFI对DVT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且无创伤性,可作为骨折术后DVT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