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目的:用非离子型造影剂iohexol血浆清除率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方法:选择93例各种肾脏病患者,男45例,女48例,年龄12-80岁,清晨空腹注射iohexol 5ml,4h后留取血样,高效液相(HPLC)法检测血浆iohexol浓度,应用Jacobsson和Bubeck两种一室分布的数学模型,计算iohexol血浆清除率,以^99mTc-GFR作为检测GFR的金标准,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Jacobsson法算得iohexol-GFR与^99mTc-GFR相关系数为r=0.85,标准误为16.06ml/min;Bubeck法算得iohexol-GFR与^99mTc-GFR相关系数为r=0.82,标准误为17.75ml/min。在早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iohexol-GFR较Scr、Ccr能更敏感反映肾功能减退。结论:应用Jacobsson和Bubeck两种模型单点法计算iohexol血浆清除率是检测GFR的简便、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IgA肾病候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搜寻和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搜寻IgA肾病(IgAN)候选的megsin和P选择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其特点,为进行IgAN病例-对照相关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方法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中国汉族人24份标本(12例IgAN,12例正常对照者)两个候选基因中所有启动子区、编码区及其部分调控区和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域13 591 bp进行检测,开展SNPs筛查。 结果 经过对测序结果统计分析,共发现SNPs 27个,其中SERPINB7基因11个,SELP基因16个;平均分布密度为503 bp/SNP。在我们发现的27个SNPs中,共有10个SNPs在GenBank中尚未报道过,占27个SNPs的37%。 结论 本检测为进一步行IgAN病例-对照相关研究及建立中国人群基因序列变异的自主知识产权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3.
性连锁Alport综合征COL4A5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检测16个家系20例性连锁Alport综合征患者COL4A4基因突变。方法:采用PCR-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COL4A5基因中30个外显子及其相邻内含子区域(外显子1-25,31,32,41,50,51),另选取100例政党人外周血DNA作为对照。结果 共发现4种突变,包括1种位于1号外显子的无义突变(266C→T谷氨酰胺22终止密码),1种位于31号外显子上的错义突变(2575G→T甘氨酸852缬氨酸),以及2种分别位于1,25号内含子区域的剪接突变(283+1G→T,2150+1G→T)。结论 COL4A5基因为性连锁Alport综合征的致病基因,突变类型多样,尚未发现热点突变。类似于外显子突变,内含子突变同样具有致病意义。患者临床症状典型,查阅基因库,此4种突变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4.
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由Rich在 195 7年首先描述[1 ] 。FSGS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 ,描述了组织学改变呈局灶、节段的病变特点 ,它既是特发性FSGS的定义 ,也是其它多种疾病 (高血压、病理性肥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形态学改变。在过去的 2 0年中 ,FSG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有资料显示 ,从 1974到 1993年 ,原发性FSGS的年发生率从 4%~ 10 %增加至 12 %~ 2 5 %。过去的经验认为原发性FSGS的治疗效果差 ,一般在发病 5~ 10年后进入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近年来发现其病因、发病…  相似文献   
65.
1906年Carnot发现贫血动物血液中存在调节造血的因子,1948年Bonsdloff等提出这种造血因子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直到1985年Lin等人成功地克隆出人EPO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和基因后,才开始利用基因工程大批量生产重组人EPO,并广泛用于临床.EPO治疗肾性贫血已为世人公认,随着EPO临床应用的研究深入,EPO治疗贫血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亦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现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不同肾功能水平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点,探讨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的CKD住院患者509例,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采用GEVivid7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仪记录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参数。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KD患者509例,其中CKD 1期102例(占20.0%),CKD2期107例(占21.0%),CKD3期114例(占22.4%),CKD4期97例(占19.1%),CKD 5期89例(占17.5%)。随着CKD患者肾功能水平的下降,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逐渐升高(P0.05),而24 h平均舒张压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CKD 4期和5期患者的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明显高于CKD 1~3期患者(P0.05),而白昼平均舒张压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CKD 4期和5期患者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y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ay sy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ight sy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nSSD)明显高于CKD 1~3期患者(P0.05),而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ia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24h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ay dia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ight diastolic standard deviation,nDSD)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CKD患者非杓型血压的比例随肾功能下降逐渐升高,CKD 1期患者的非杓型血压比例为54.1%,而CKD 5期患者的非杓型血压比例甚至高达85.6%。LVMI异常的CKD患者的24hSSD及dSSD高于LVMI正常的CKD患者(P0.05),而nDSD,nSSD,dDSD,24hDS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CKD患者肾功能下降及平均血压水平升高,血压变异性增加,血压昼夜节律减退,非杓型血压比例增加。控制血压水平及调整血压昼夜节律对CKD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聚乙烯醇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对非特异性蛋白吸附的阻抗效果,考察聚乙烯醇水解度的影响,并与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比较. 方法:①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平均粒径416 nm,电泳迁移率-2.69[10^-8 m^2/(V·s)].②微球凝并状况测定:在聚苯乙烯微球悬浮液中加入聚合物水溶液,使微球在室温预吸附聚合物2 h,然后与溶菌酶溶液混合,于25℃恒温2 h后取样测定表观粒径,由表观粒径的变化评价因蛋白吸附诱发微球凝并的程度.③絮凝实验:将预吸附聚合物的聚苯乙烯微球悬浮液与溶菌酶混合,于37℃恒温24 h后观察絮凝状况,进而判断预吸附聚合物对蛋白吸附的阻抗性能.④蛋白吸附的定量测定:采用高速离心/液相蛋白浓度测定法分析蛋白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吸附后,液相蛋白浓度的下降值,由此推算蛋白吸附量. 结果:①未经处理的聚苯乙烯微球与溶菌酶混合后发生凝并(25℃)和絮凝(37℃),而预吸附聚合物的聚苯乙烯微球与蛋白混合后,25℃时凝并程度减轻,在高温(37℃)时预吸附了低水解度(86%)聚乙烯醇或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微球不发生絮凝.②预吸附了低水解度聚乙烯醇的微球,蛋白吸附量下降了79%,该聚乙烯醇的抗蛋白吸附效果优于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及水解度为99%的聚乙烯醇. 结论:①通过预吸附水溶性聚合物可抑制蛋白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吸附、聚集,水解度为86%的聚乙烯醇抗蛋白吸附效果显著优于水解度为99%的聚乙烯醇,也优于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乙烯三嵌段共聚物.②微球的絮凝测试提供了一种快速评价预吸附聚合物抗蛋白吸附性能的方法,所获得的定性评价结果与定量测试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68.
采用水相分散聚合法制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乙二醇核壳微凝胶,用动态光散射法和电泳迁移率法研究了聚乙二醇的加入量及交联剂的种类对微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乙二醇微凝胶具有温敏特性且表面带负电荷;随着聚乙二醇加入量增加,微凝胶的相转变温度升高,相转变温度范围变宽.其电泳迁移率的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极大值。此外,只有具有足够多亲水-CH2-CH2-O-链节数的聚乙二醇大分子单体对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过程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9.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史摘要患者,女,19岁。因少尿5d,伴心悸、呼吸困难转至我院。患者2d前因左下肢海绵状血管瘤在当地医院行血管硬化剂治疗(含有锂,鱼肝油酸钠等药物),治疗当天局部疼痛较剧烈,无发热。第4天出现恶心、呕吐,并在家中突然昏倒,同时伴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及尿量减少,当地医院诊断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当时呼吸30~40次/分,心率130次/分(无奔马律),血压120/80mmHg,肝肿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给予呋塞米(速尿)和毛花苷丙(西地兰)治疗效果不佳,心电图示室性早搏,V1、VR、V4、V5导联呈QR波型,伴心肌酶谱增高,疑…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并比较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特点,并分析AKI患者合并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瑞金医院1997~2010年间住院患者中合并MODS的130例AKI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与同期收集的910例未合并MODS的AKI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合并MODS的患者占同期AKI患者的12.5%,和NonMODS组相比,年龄高于NonMODS组(55.57±20.16 vs.49.57±19.90,P=0.001),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RIFLE分级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偏向更高严重等级(x2=24.193,P<0.001),接受RRT 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52.237,P<0.001);MODS-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率为28.5%,明显低于NonMODS组(x2=94.271,P<0.001),死亡率达70%,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256.152,P<0.001),但预后和RIFLE分级及RRT情况无明显相关,和MODS数目呈正相关(r=0.406,P<0.001);并发MODS危险度最高的因素为机械通气(P<0.001,OR=14.966),其余依次为低血压(P<0.001,OR=5.422)、急性胰腺炎(P=0.004,OR=3.995)、充血心力衰竭(P<0.001,OR=3.527)、败血症(P=0.018,OR=3.357)、发热(P=0.001,OR=2.477)、CKD (P<0.001,OR=0.355),但CKD是否在该过程中扮演保护性角色尚需进一步研究来证实.结论 AKI患者中并发MODS的人群年龄偏高于NonMODS者,性别比例无特殊,RIFLE标准在评估MODS-AKI的预后方面有局限性,RRT在改善MODS-AKI的预后方面的作用本研究未能证实.合并MODS的AKI患者在临床上有其自身特点,要区别于普通AKI而对待.当AKI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或合并血流动力学改变、感染及急性胰腺炎等急性损伤因素时MODS的发生率增高,因此要注意严密监测上述情况相关指标预防MODS的发生以改善AK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