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A(TOP2A)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及表柔比星疗效的关系。方法 筛选D2根治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的胃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中TOP2A蛋白的表达,分析TOP2A与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并亚组分析TOP2A与含表柔比星方案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109例患者入选,其中接受含表柔比星方案辅助化疗的患者44例。TOP2A表达水平与胃癌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TOP2A蛋白低表达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高表达者(79.8 % vs. 57.1%和88.0% vs. 65.0%;P均<0.05)。在接受含表柔比星方案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中,TOP2A蛋白低表达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者(83.3% vs. 50.0%,P<0.05),而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7% vs. 62.2%,P=0.06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组织学分级Ⅲ级(HR=3.02,95%CI:1.41~6.46;P=0.004)和TOP2A蛋白高表达(HR=3.51,95%CI:1.06~11.58;P=0.039)是影响胃癌O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TOP2A可能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及表柔比星疗效有关,是疗效预测潜在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82.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部分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而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不能治愈,死亡率高.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而单纯化疗对食管癌欠敏感.近年来手术方式得到了改进,放射治疗技术也有所提高,但食管癌的生存率没有明显提高.近年来辅助放化疗的报道越来越多,大多认为明显提高了疗效[1-2].为提高放疗的效果,我们对收治的7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组和单纯放射治疗组进行临床研究,探讨生存率的变化和相关的不良反应,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目的 研究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颈前路手术切除的颈椎减压标本的组织学表现,分析与颈椎病相关的因素和机制。结果 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术后优良率占83%(40例);18个患者的20例减压完整标本中,以颈椎盘突出为颈椎病主要发病原因者14个占70%,以椎体后缘骨赘压迫为颈椎病主要发病原因的5个占25%。颈椎间盘后缘有炎细胞浸润的占55%,1例退变的非突出的的颈椎间盘也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有炎细胞浸润的患者,其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比无炎细胞浸润者重(神经功能评分,P<0.01)。结论 除了突出的颈椎间盘和椎体后缘形成的骨赘压迫,退变突出的颈椎间盘产生的炎症反应在颈椎病的发病中同样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脊髓型颈椎病误诊误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13例误诊误治患者的临床分析,明确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治原则。方法:讨论13例误诊误治患者原因。结果:误诊误治患者的原因均属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概念含混,对其治疗原则模糊。结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首先要重视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严格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85.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原因评价与预防策略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对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为预防提供策略。方法:54例FBSS住院接受再手术患者,进行术前体检、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探查。结果:FBSS的主要原因有:(1)椎间盘突出复发和邻近椎间盘突出。(2)椎管内瘢痕形成神经受压、中央性椎管狭窄。(3)神经根减压不充分、侧隐窝狭窄。(4)腰椎不稳。(5)神经损伤。(6)创伤性小关节炎。(7)手术节段错误。结论:FBSS发生原因较多,大部分为医源性。术中细致操作、彻底减压,术后良好康复是主要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86.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MRI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46例患者颈前路手术前后均行MRI的检查,按脊髓的受压程度及脊髓内信号改变分类,观察比较术前和术后MRI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脊髓受压程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受压程度越重,临床表现越重(P>0.05),术后脊髓形态无恢复、髓内高信号未消失者术后恢复差。高信号消失或明显降低者术前症状轻,手术效果较好。结论:MRI对脊髓型颈椎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前后路联合切口治疗脊柱畸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前后联合切口对治疗脊柱畸形的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14例脊柱畸形的患者,其中先天性脊柱畸形6例,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6例,前屈畸形2例,采用经胸腔,胸腹联合切口和经腹膜后入路,同时或分期手术,测定手术前后的Cobb角,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对于先天性脊柱畸形的矫正效果,术前平均Cobb角54°、前屈角39°,术后平均Cobb角为18°,前屈角为27°,矫正率分别为67%、31%.对于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效果,术前平均Cobb角96°,术后平均Cobb角35°,矫正率为64%.另两例为继发性脊柱畸形,强直性脊柱炎术前脊柱前屈角(T4~L4)为65°,术后30°,神经性纤维瘤胸椎侧弯伴前凸畸形,术前45°,术后6°.结论应用前后路联合切口治疗一些特殊类型的脊柱畸形,尽管手术风险高,手术难度大,但能取得满意的手术矫正效果,并且提高了植骨融合率,保证了手术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88.
自Bailey及Badgley〔1〕于 1960年成功报告颈椎椎体肿瘤切除术并以自体髂骨植骨重建脊柱稳定性成功之后 ,椎体切除术逐渐开展起来 ,由此也开始了人们对椎体切除后替代方法的研究和探索〔2〕。椎体替代物可分为生物性替代 (Biologicalreplacement)和非生物性替代(Nonbiologicalreplacement)两类。其使用的材料 ,大致有三类 :自体或异体骨替代物 ,骨水泥类替代物 ;以Methylemethacrylate(MMA)为代表 ;人工椎体替代物(Prosthesticvertebr…  相似文献   
89.
寰枢椎不稳的颈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对寰枢椎不稳的颈后路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共78例患者,男57例,女21例;年龄3-78岁,平均42岁。其中齿突骨折(新鲜骨折、陈旧骨折、骨不连)38例,齿突游离小骨15例,寰椎横韧带断裂8例,寰枢椎肿瘤6例,枕颈部发育畸形6例,寰椎椎弓陈旧性骨折5例。78例均行颈后路手术,包括枕颈融合术32例,其中单纯植骨融合11例,辅以CD-Cervical内固定11例,Cervifix内固定10例;寰枢椎融合术46例,其中钢丝钛缆内固定37例(9例同时行寰枢椎经关节间隙螺钉内固定术),Apofix椎板夹内固定9例。结果 78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18年,平均38.4个月。骨性愈合75例,不愈合3例。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38例,术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20例,明显改善11例,轻度改善3例,无改善2例,加重2例。结论 对于由寰枢椎骨折脱位、畸形、肿瘤及横韧带断裂等引起的寰枢椎不稳,应早期进行后路融合术。充分控制寰枢椎活动,精心准备植骨床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制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并观察其治疗颈椎脱位及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无磁性医用钛金属加工制作成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治疗寰枢椎脱位4例及下颈椎脱位7例.其中压缩复位8例,撑开固定2例,压缩-撑开并用1例.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复位及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个月.X线平片显示,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复位和固定性能良好,骨性融合时间3~4个月.除1例固定器脱钩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操作简便,复位和固定可靠,适用于颈椎后路复位及椎板间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