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3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2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58篇
预防医学   138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97篇
  1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规范化临床药师工作的内容和标准。方法:通过借鉴分级护理标准建立的方法,结合药学监护重点内容,对临床药师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及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分级药学监护的标准,并在全市实施。结论:实施分级药学监护制度,可以提高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水平,有利于临床药师工作的评价。  相似文献   
992.
摘要:目的 分析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谱、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分布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0-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VITEK 2 compact 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常见的9种耐药基因及10种毒力基因。结果 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2株,检出率52%,未检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及喹努普汀/达福普汀耐药株,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在12%~64%之间。实验共检出7种耐药基因和7种毒力基因,其中最常见的耐药基因组合为aacA-aphD+ ermC+ tetM,另外,检出的耐药基因与其表型并不完全一致。毒力基因hla、RNAⅢ及psm α在所有的菌株中均表达,而eta、etb和edin C在所有菌株中均未表达。pvl、seb、sec和tst-1毒力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47%、64%和4%。其中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相比,MRSA多重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高,且部分毒素基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 临床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多重耐药性,且部分菌株毒力较强,需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通过对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糖脂代谢情况的研究,分析高雄激素血症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118例育龄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睾酮(T)、雌二醇(E2)、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和体重指数(BMI),应用SPSS19.0软件,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组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高雄激素血症组血清BMI,T,FPG,HOMA-IR,T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E2,TC,HDL-C,LDL-C和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高雄激素血症组按病因分为PCOS高雄激素血症组与非PCOS高雄激素血症组,两组BMI,T,E2,FPG,HOMA-IR,TG,TC,HDL-C,LDL-C和L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国成人肥胖定义,将78例高雄激素血症患者分为BMI≥24 kg/m2的超重肥胖组和BMI<24 kg/m2的正常体重组,超重肥胖组BMI,T,FPG,HOMA-IR,TG,TC,LDL-C和LP(a)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高雄激素血症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可以对高雄激素血症代谢异常患者实施指导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索miRNA-148a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5例膀胱癌组织和16例非癌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148a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NA-148a的靶基因和转录因子,构建TF-miRNA-148a-靶基因调控网络图,并对其靶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结果 miRNA-148a在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量(0.0008±0.0002)明显低于非癌组织(0.0021±0.0005)(t=2.46,P<0.05),其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软件都预测到的miRNA-148a靶基因268个; 预测到miRNA-148a的转录因子60个,结合评分>80的结合位点657个; 对268个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其靶基因主要涉及神经细胞分化、发育、增殖、mRNA合成,蛋白连接等众多的生物学过程(P<0.001,相对于背景具有统计意义); KEGG Pathway分析发现268个靶基因参与p53,恶性肿瘤、前列腺癌、PI3K-AKT等信号通路(P<0.05,相对于背景具有统计意义); 根据构建的TF-miRNA-148a-靶基因调控网络图,挖掘出可能调控miRNA-148a的转录因子有SP1,ESR1,AP1,MYC,BRCA1等; 可能受miRNA-148a调控的基因有IGF1,P27kip1,NCOA1,PTEN,SERPINE1等。结论 miRNA-148a在膀胱癌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瘦素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5月在沭阳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8例哮喘患儿发作期(发作组),26例哮喘患儿缓解期(缓解组)及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及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瘦素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PBMC中Foxp3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作组、缓解组和对照组三组血浆浓度(19.98±5.40 ng/ml,13.73±2.28 ng/ml,12.17±3.95 ng/ml)及PBMC培养上清液瘦素浓度(55.94±11.09 pg/ml,31.97±7.71 pg/ml,27.85±7.67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07,75.96,P均<0.01); 组间两两比较,发作组均高于缓解组与对照组(P均<0.01),而缓解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组、缓解组和对照组三组PBMC Foxp3相对表达量(2.70±0.48,3.84±0.45,3.77±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35,P<0.01); 组间两两比较,发作组低于缓解组与对照组(P<0.01),而缓解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组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瘦素浓度与PBMC Foxp3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730,P<0.01),而血浆瘦素浓度与PBMC Foxp3相对表达量无明显相关性(R=-0.367,P=0.550)。结论 哮喘患儿PBMC分泌瘦素增加,且分泌的瘦素抑制了Foxp3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LD-C)与冠心病(cardiac heart disease,CHD)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62例CHD患者为CHD实验组,并同期选取经健康体检合格者100例为正常对照组。CHD实验组按照心功能受损程度分为轻度受损组和重度受损组,其中轻度受损组包括心功能分级的I级与II级,重度受损组包括心功能分级的III级和IV级。分别测定各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含量。比较CHD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血脂各指标的差异性及血脂各指标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实验组中心功能轻度受损组血清中的TG,LDL,non-HDL-C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8,2.887,5.253,P值均<0.05),CHD实验组中的心功能重度受损组血清中的TG,LDL,non-HDL-C高于正常对照组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9,4.957,7.190,P值均<0.05),CHD实验组中心功能轻度受损组血清中的HDL较正常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2,P<0.05),CHD实验组中心功能重度受损组血清中的HDL较正常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8,P<0.05),CHD实验组中只有心功能重度受损组的TC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5),CHD实验组中心功能轻度受损组的LDL,non-HDL-C,TG与重度受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1,2.057,2.28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D组血清non-HDL-C的OR值低于LDL,高于HDL和TG,并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的增加OR值增加。结论 non-HDL-C与CH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HD的严重程度,是CHD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7.
张路    王薇  王治国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2):144-148
目的 旨在调查实验室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clinical laboratory,NCCL)开展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活动的满意度,并尝试建立室间质评活动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方法 向参加2012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EQA活动的实验室发放网络或纸质调查表,调查参加实验室对室间质评活动的满意度。用SPSS 13.0和EXCEL统计EQA期间参加实验室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各部门在三个方面的满意度,统计各评价要素的满意百分率,并统计52个计划在6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满意率的中位数、均值及百分位数P2.5,P25,P75和P97.5,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建立常规生化室间质评活动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结果 对各科室的工作质量评价满意率为84.4%~96.8%,个别部门的满意率较低。室间质评室具体质量评价工作统计中“室间质评周期”、“室间质评申请表及统计结果”和“质控品邮寄方式”的满意率分别为91.80%,92.40%和87.40%。临床实验室对52个室间质评计划项目的满意率较高,各项目关于“质控品质量”的满意率范围是79.10%~97.10%,“靶值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的满意率范围是81.00%~98.40%,“报表反馈的及时性”的满意率范围是83.5%~98.40%,“报表所含的信息量”的满意率范围是84.00%~98.20%,“质评统计分组方法”的满意率范围是81.40%~98.9%,“质评结果评价标准”的满意率范围是84.80%~98.2%。最后建立的常规生化室间质评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是:Y=0.178X1+0.258X2+0.321X3+0.244X4+0.152X5+0.157X6。结论 实验室对室间质评活动的满意率较高,实验室的很多建设性建议和意见得到落实,帮助改进服务质量。应该定期开展室间质评顾客满意度调查,收集实验室的观点,发现待改进方面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不断完善室间质评活动。  相似文献   
998.
宋宁宁    王义增    李欣    刘媛超    王新超  何向辉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3):239-241
目的:研究降钙素对甲状腺髓样癌诊断价值和首次术式选择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降钙素水平增高案例的临床资料;另收集14例术前未行降钙素检测、术后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比较降钙素检测对首次术式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术中冰冻出现假阴性的2例术前降钙素水平均增高。同期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未转移相比降钙素水平明显增高。未行降钙素检测导致首次手术不规范而需追加二次手术有7例,病理示残癌率85.7%,颈部淋巴结转移占42.9%,1年内因复发再次手术有4例、高于降钙素检测首次术式规范者。结论:术前降钙素检测对术中冰冻在甲状腺髓样癌诊断上具有提示意义。首次规范术式能够避免近期追加二次手术,并降低复发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9.
周冷潇    韩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3):214-21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317例慢性乙肝患者,包括183例慢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134例慢乙肝相关HCC患者(HCC组),对其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习惯、伴发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资料进行比较,探讨慢乙肝肝硬化发生HCC的危险因素。结果: HCC组患者男性所占比例、年龄、有长期大量饮酒习惯、血HBV DNA阳性、合并糖尿病(DM)及高血压所占比例均高于肝硬化组,两组比较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较大、血HBV DNA阳性、DM是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0.326、1.055、2.988、2.031,P均<0.05)。结论: 男性、年龄升高、血HBV DNA阳性、DM是慢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伴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早期及时发现IM伴肝功能损害并干预。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IM住院患儿的临床的资料,统计及分析不同的年龄、性别、季节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的关系。 结果: 102例IM中,56例(54.9%)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其中:7~12岁组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92.00%)高于<3岁组(25.53%)和3~7岁组(58.14%)。男、女童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差异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肝功能损害发病率最高(81.8%),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春季与夏季及冬季相比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程度严重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童IM的肝功能损害与其年龄、季节、病情严重的程度等有关。对此类肝功能损害的高危患儿需要加强其监护并给予早期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