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非肢体血管瘤手术中阻断血供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非肢体血管瘤手术治疗时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 方法 1998年11月~2003年11月共收治非肢体血管瘤49例,其中男21例,女28例,年龄3个月~63岁.毛细血管瘤14例,海绵状血管瘤25例,蔓状血管瘤7例,混合性血管瘤3例.根据血管瘤的性质和不同部位选择不同阻断血供的方法.头面颈部蔓状血管瘤扪清搏动的滋养血管后,于其一侧血管约1 cm处用7号丝线深缝一针,暂时缝扎致血管远端搏动消失再切除血管瘤;腹股沟及大腿上份蔓状血管瘤于瘤体组织近端腹股沟韧带上切开分离出髂总或髂外动脉、或在其远端切开分离出股动脉,通过无创血管夹阻断血流,再切除血管瘤;头面颈部、躯干部的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周围用7号丝线间断缝扎,暂时阻断周围滋养血管,再切除血管瘤. 结果通过阻断血供,血管瘤组织不同程度缩小,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4年,49例中47例完全愈合,无复发,外形满意,功能恢复正常.有2例因术后第2天出血行二次手术止血,术后伤口愈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手术切除非肢体血管瘤之前阻断血供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为尽可能彻底切除血管瘤、减少复发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2.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鉴别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俊杰  岑瑛 《四川医学》2004,25(11):1255-1257
瘢痕过度生长存在两种情况,即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这两种病理性瘢痕在形态、病理学改变及生物学行为上存在差异,且治疗方法迥然不同。临床上,典型的瘢痕疙瘩(keloid)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的不同点在于瘢痕疙瘩超过皮损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无自限性,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必须辅以电子线照射等综合治疗,有良性真皮肿瘤之称。但是,对于非典型的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的鉴别诊断仍存在困难,目前尚无一种可用于鉴别两者的金标准,从而给病理性瘢痕的诊断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二者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前5型生长抑素受体(SSTR1~SSTR5)已克隆成功,其一级结构已确定。本文对生长抑素受体及其基因的结构、跨膜信号传递机制以及组织分布和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4.
为深入开展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研究,作者从不同人群获得10株HCMV,经培养、传代和增殖后提取病毒DNA,而后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EcoRI消化,用32P标记的HCMVDNAHindⅢ亚克隆片段(pCM1015、pCM1035)做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该10株HCMV的主要限制性片段与标准株AD169相同,证明该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相当稳定,但其L-S结合区和末端片段有变异,表现为酶切位点的丢失或获得;流行病学上相关毒株限制性酶谱相似,而无相关毒株的限制性酶谱则有所不同。由此表明,以EcoRI酶切片段与pCM1035探针杂交易于发现其基因组变异。临床毒株的Southern杂交分析可用于HCM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5.
以人巨细胞病毒(HCMV)52kd糖蛋白表达质粒(pHCMV52)扩增后提取的表达产物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采用生物素标记的免疫组化法(ABC法)检测9例人体肝组织中的HCMV52kd糖蛋白抗原。结果:临床诊断为巨细胞包涵体病的8例中7例为阳性,其HCMV52kd糖蛋白主要位于肝细胞核内和细胞膜上。ABC法方法简便、敏感性强及特异性高,且能直接判断组织中是否存在HCMV抗原并定位,对协助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性接触患者HBV与HCV感染在传播中的作用,收集193例经苍白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梅毒患者与200例健康人同时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和抗-HCV检测,结果显示梅毒患者HBV-M(HBaAg,HBsAb,HBeAg,HBeAb,HBcAb)和抗-HCV阳性率分别是25.4%,37.4%,7.8%,22. 8%,51.8%,6.7%,而健康人HBV-M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3.50%,60.5%,4.0%,44.0%和1.0%.两者的HBsAg,HBsAb和抗-HCV差异有显著性(P>0 05).TPPA阳性滴度和HBsAg和抗-HCV阳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征之一。但男性的乳房有时也会增大发育,这是病态吗?我们说,这不能够一概而论。 一般来说,男性婴儿出生后三五天时,乳房常会增大隆起,小者如蚕豆,大者如鸽蛋,甚至还有泌乳的现象。这是母体内残留的雌激素的影响以及雌激素、孕激  相似文献   
58.
人脑发育过程中髓鞘碱性蛋白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BP)基因表达时空的秩序与髓鞘发生和形成之间关系,采用^32P-和生物素标记鼠MBPcDNA和地高辛标记人MBPcDNA探针,对发育过程中人脑进行Northern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研究。Northern斑点分析结果显示:16周胎龋脑MBPmRNA表达已明显,A590值近2.0/μgRNA,随发育逐渐增国,至成年其表达增至9倍。8-25周期龄脊髓和延脑切片以及20、22和2  相似文献   
59.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plasma le- cithin cholestcrol acyl transferase (LCAT) is made in 25 normal subjects, 30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IID) cases and 10 asymptomatie hyper_ lipidemia cases. Rcsults show that in CHD and hyperlipidemia plasma LCAT activity tcntls to reduce. In lfa type hyperlipidemia plasma LCAT activify is significantly Iower than in the normal group, while that in types ly and lIb remain unchangetL It is demoustratetl that plasma LCAT activity is diet dependent. In the normal group plasma LCAT tends to reduce 2 hours after the intake of 100 gm of glucose and signifiaiutly increase H hours after a high fat meal. But in cases of ClID and hyperlipitlemia plasma LCAT remains nnehanged after the fatty meaL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tl.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推进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以本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效果和开展设计性实验需要重视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科研意识,有利于营造教学相长的氛围,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