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家族同步下调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家族在胃癌组织及其相对应正常胃黏膜中mRNA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mRNA及相对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mRNA,等量混合分别构成胃癌组织mRNA组及正常胃黏膜mRNA组,α-33PdATP同位素标记反转录cDNA作探针,采用Microarray基因微阵列杂交技术,检测胃癌与相对应正常胃黏膜间NGF及其受体Trk家族mRNA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NGF及其受体Trk家族在胃癌组织及其相对应正常胃黏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相对应正常胃黏膜相比,胃癌组织中NGF、BDNF、NT-3、NT-4/5、NT-6及受体TrkA、B、C均同时下调,NGF家族下调程度大于Trk家族,其中NT-3及BDNF下调程度最大。Trk家族中TrkC下调程度最大。结论与NGF及Trk家族在其它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不同,NGF家族及Trk家族在胃癌组织表达下调,它们在胃癌发生中极可能是通过另一新的Ras或Raf信号传导途经,而发挥独特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32.
青光眼是目前主要致盲的眼病,治疗不当或延误诊断均可致失明。作者遇见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为急性肠胃炎进行治疗而致失明,为吸取教训,特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68岁,农民。晚饭后感头晕、眼胀,恶心呕吐3次,伴微寒,于当晚9时许就诊。检查:体温37.3℃,脉搏90次/分,血压142/84毫米汞柱,神志清,颈软,心脏听诊无异常,两肺未闻啰音,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无病理性反射。  相似文献   
33.
紫杉醇是一种具有新细胞毒作用机理的抗微管药物。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研究者首次用紫杉醇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HNL),用紫杉醇96小时输注的疗效很低,并且只获部分有效(PRs)。本文报道紫杉醇3小时输注对复发性和顽固性NHL患者的疗效。 受试患者经组织学确诊为复发性或顽固性NHL。紫杉醇输注前4小时服地塞米松20mg。输注前30分钟以地塞米松20mg、苯海拉明50mg及西咪替丁300mg静注。紫杉醇(200mg/m~2)在门诊条件下行3小时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紫杉醇剂量根据毒副作用而定,若中性粒细胞最低值>1000μl或血小板最低值>  相似文献   
34.
可溶性尿激酶受体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酶受体(uPAR)是一种多功能受体,主要介导纤溶酶原的活化,它与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过程密切相关。检测肿瘤患者血浆或血清中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有助于评估肿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通过阻止尿激酶(uPA)与其受体的结合,可以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四虫汤”治疗慢性头痛100例海门市中医院(226100)钱斌笔者近年来,试用四虫汤治疗慢性头痛100例,疗效颇佳。现总结报道如次:1一般资料100例头痛反复发作均在半年以上,排外五官疾病及颅内占位病变。其中男36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1:1.78...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各种含囊性成分的肾脏肿瘤的综合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和鉴别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9例经病理证实的含囊性成分的肾脏肿瘤的B超?CT和MR表现,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密度?回声及信号特点?结果:29例患者中有肾癌囊性变15例(14例为透明细胞癌?1例为乳头状肾癌),表现为病灶内部密度和回声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40%)病灶周围可见有包膜;囊性肾癌5例(均为透明细胞癌),3例(60%)有明显壁结节,增强后结节明显强化,2例(40%)为多房性,增强后分隔有强化;囊性肾瘤4 例,均为多房性,房间隔较薄而均匀,增强后间隔有强化;囊肿伴感染5例,均表现为圆形病灶,形态规则,壁厚而均匀,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各项检查诊断准确率依次为:B超检查(52.6%,10/19),CT检查(62.5%,15/24),MR检查(54.5%,6/11);3项检查诊断准确率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 > 0.05)?结论:对含囊性成分的肾脏肿瘤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较为困难?综合B超?CT和MR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对其术前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Cripto-1和Cyclin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ipto-1和CyclinD1在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ripto-1和CyclinD1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ripto-1和Cyclin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8.8%,62.7%)高于在正常食管黏膜标本中的表达率(1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ipto-1和Cyclin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吸烟史、饮酒史、脉管侵犯和TNM分期有关,Cripto-1还与性别有关(P<0.05).Cripto-1和CyclinD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578,P<0.05).结论 Cripto-1和CyclinD1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协同作用,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判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行四孔法全腔镜下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5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左上肺叶切除16例,左下肺叶切除7例。右肺上叶切除20例,右肺中叶切除1例,右肺下叶切除1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胸1例。手术时间70~250(130.2±35.8)min,术中出血量30~800(250.4±114.8)ml,淋巴结清扫数目7~24(12.5±4.8)枚。术后拔管时间3~11(4.5±2.6)天,术后住院时间6~14(8.3±3.6)天。肺部并发症3例(6.4%),胸部疼痛3~4分。术后病理结果:腺癌42例,鳞癌9例,小细胞肺癌1例,肺泡细胞癌2例,腺鳞癌2例。术后随访5~28个月,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全腔镜肺叶切除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只要条件成熟即使在基层医院也能够安全开展。  相似文献   
39.
背景: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的质量关系到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对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的:比较肺移植后患者应用传统屏-片组合和计算机数字化系统进行床边胸部摄片的图像质量,以选择优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78例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传统屏-片摄影425张和计算机数字化摄影411张的图像资料,提出优质片评估标准,经3位高年资医师、技师读片将其从优质片到废片分为Ⅰ~Ⅳ级,然后分析影响两组床边胸片质量的因素,并计算两组的平均曝光剂量。结果与结论: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传统屏-片组:Ⅰ级片135张(31.8%)、Ⅱ级片171张(40.2%)、Ⅲ级片107张(25.2%)、Ⅳ级片12张(2.8%);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组:Ⅰ级片266张(64.7%)、Ⅱ级片105张(25.5%)、Ⅲ级片37张(9.0%)、Ⅳ级片3张(0.7%),两组床边胸片图像质量分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组平均曝光剂量1.56mA·s明显小于屏-片组3.27mA·s(P〈0.01)。提示肺移植后患者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系统床边胸片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屏-片组合床边胸片,应用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系统可提高优质片,减少废片,降低X射线照射剂量,可作为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的首选。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同时接受肝脏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的肝内局灶性病变48例进行分析,重点对肝内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判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预期准确度及病理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判断的敏感度为96.7%,特异性为94.1%,预期准确度96.8%,病理类型符合率为84.7%;增强CT则分别为90.7%、92.8%、0.96.7%和86.9%。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与增强CT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