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入静七法     
钱斌 《中国气功》2000,(12):16-16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在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中的意义。方法接受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共176枚肌瘤,156枚为肌壁间肌瘤,20枚为黏膜下肌瘤,其中12枚为有蒂黏膜下肌瘤。全部病例在RFA前后1 d内进行2D-CEUS,观察病灶区血供变化,测量肌瘤体积、消融范围,得出灭活率。结果12枚有蒂黏膜下肌瘤完整取出。164枚在体肌瘤射频治疗后2D-CEUS表现:154枚肌瘤原部位无造影剂灌注,提示消融完全,灭活率达(98.30±22.03)%;10枚肌瘤边缘线性增强或瘤内片状增强区,考虑治疗不全,其灭活率仅为(51.09±1.96)%。结论 2D-CEUS可以客观反映肿瘤的血流灌注状态,对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疗效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背景: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的质量关系到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对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的:比较肺移植后患者应用传统屏-片组合和计算机数字化系统进行床边胸部摄片的图像质量,以选择优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78例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传统屏-片摄影425张和计算机数字化摄影411张的图像资料,提出优质片评估标准,经3位高年资医师、技师读片将其从优质片到废片分为Ⅰ~Ⅳ级,然后分析影响两组床边胸片质量的因素,并计算两组的平均曝光剂量。结果与结论: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传统屏-片组:Ⅰ级片135张(31.8%)、Ⅱ级片171张(40.2%)、Ⅲ级片107张(25.2%)、Ⅳ级片12张(2.8%);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组:Ⅰ级片266张(64.7%)、Ⅱ级片105张(25.5%)、Ⅲ级片37张(9.0%)、Ⅳ级片3张(0.7%),两组床边胸片图像质量分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组平均曝光剂量1.56mA·s明显小于屏-片组3.27mA·s(P<0.01)。提示肺移植后患者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系统床边胸片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屏-片组合床边胸片,应用计算机数字化摄影系统可提高优质片,减少废片,降低X射线照射剂量,可作为肺移植后患者床边胸片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和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在腹部良、恶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超声发现腹部病灶1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CT印证。分成良性病灶组75例和恶性病灶组62例。先进行2D-CEUS,描记时间-强度曲线,分别得出病灶组织和对照组织的造影剂开始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增强强度(EI)和灌注时间(IT)。选定感兴趣区域,再次注射造影剂后进行三维图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应用3D-CEUS特征评分计算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预期准确度。结果恶性病灶组织2D-CEUS各参数与对照组织比较,AT、TTP、PI、EI和I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良性病灶组织与对照组织比较,上述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EUS显示了病灶的立体图像,对病灶和血管的显示较2D-CEUS更完整形象。应用3D-CEUS特征评分分别得出本组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预期准确度为93.5%、94.7%和93.5%。结论 3D-CEUS可作为2D-CEUS的补充诊断方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为腹部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5.
三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3D CEUS)技术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或CT印证的消化系统肿瘤81例,分成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应用低机械指数造影方法,在二维超声造影增强显像(2D CEUS)的基础上进行3D CEUS。描记二维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将三维造影显像特征进行评分,计算3D CEUS对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期准确性。结果 3D CEUS可显示病灶整体的立体影像、结构层次和血管空间分布,较2D CEUS更为形象,并可从不同角度观察恶性肿瘤的血管特征。应用3D CEUS特征评分,得出对本组消化系统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期准确性分别为97.7%、94.7%和95.5%。结论 3D CEUS使超声图像的显像质量得到新的提高,为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儿童腹盆腔横纹肌肉瘤(RMS)的CT与MR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腹盆腔RMS患儿的CT与MR影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行CT平扫10例,增强扫描6例;行MR平扫3例,增强扫描3例.结果:CT平扫均见腹盆腔内较大软组织肿物,密度欠均匀,部分有坏死区,邻近组织受压推移甚至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增强后病灶不均匀轻中度强化,以周边强化明显,动脉期病灶内可见较多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影,延迟期斑片状持续性强化.MR检查T1WI序列示腹盆腔内等低混杂信号巨大肿物,T2WI序列上以稍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呈不均匀持续性强化.结论:儿童腹盆腔RMS是一种少见的间充质源性恶性肿瘤,CT与MR影像学表现能为其诊断及鉴别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2岁,主因"头晕、嗜睡5天、加重1天"入院.患者5天前于过度劳累后出现头晕、嗜睡,每天睡眠在12小时以上,伴记忆力显著减退,活动动作及言语迟缓,伴有大、小便失禁,口角歪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血压最高达180/ 90mmHg,服用兰迪治疗,血压控制尚可.糖尿病史3年,自服偏方治疗,血糖未监测.查体:P 80次/分,BP 168/94 mmHg,神志清楚,精神软,扶入病房,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言语迟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0cm,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歪斜,伸舌略右偏.  相似文献   
108.
注射用灯盏花素与注射用转化糖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晖  钱斌  杨龙  李小军  李雪松 《中国药业》2013,22(10):17-18
目的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与注射用转化糖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并进行分析。方法观察并测定灯盏花素与转化糖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放置6 h内的微粒、外观及pH,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室温放置6 h内的含量变化。结果与配伍0 h比较,配伍液放置6 h内的外观、色泽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H略有变化,微粒不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配伍液中灯盏花乙素含量在6 h内保持在95%以上。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与注射用转化糖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宜配伍。  相似文献   
109.
背景:化统的CT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中难以普及,寻找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支架内再狭带的评价就成了影像科医生非常关心的课题。目的:通过在不控制心率下双源CT冠状功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评估的对比,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3例患者共75枚支架在不控制心率情况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等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王道猛  钱斌  吴俊  张春阳 《临床医学》2014,34(10):18-19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52.0~74.5岁,平均(62.0±2.5)岁。病灶位于上段10例,中段37例,下段21例。术前均行胃镜检查获取病理,68例为鳞状细胞癌。术前行胸部及上腹部增强CT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判断肿瘤浸润程度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淋巴结转移情况,估计肿瘤切除可能性。结果本研究患者无围术期死亡,中转开胸2例。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12.5±3.4)枚/例,胸部手术失血量(160.5±21.5)ml,术后胸管拔管时间(3.7±1.8)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6.4%,总体住院时间(12.2±3.4)d。结论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具有淋巴清扫彻底,胸部创伤小,总体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