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钟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471-472
目的探讨和分析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手术。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对收治的40例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先对其进行前房的穿刺,将房水缓慢放出,再对患者进行复合性的骨小梁的切除手术。在手术完成后,对患者滤过泡;眼压;患者的视力情况;前房进行仔细的观察。结果在手术后1年,患者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的有34例;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用药才能控制的有6例;患者在手术以后,出院时的视力保持不变或者有提高的有40例。患者在手术以后发生瞳孔区渗出的有4例;前房出血的有2例;浅前房的有6例。没有发生严重性的并发症情况。结论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下进行小梁切除术,可以使高眼压状况的时间缩短,保护患者的视力及眼功能。  相似文献   
3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新生儿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和大多数疑似被感染的足月儿均接受抗菌药物预防治疗。已有大量研究探讨NEC、败血症和抗菌药物之间的关系。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治疗及预防NEC并发败血症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探讨影响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血培养确诊为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病例,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40例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5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50.4±16.6)岁。血培养分离白假丝酵母菌90株(37.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3株(26.3%),热带假丝酵母菌53株(22.1%)。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率90%,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40.0%、59.3%、62.3%),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也偏低(分别为62.3%、60.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器官衰竭(OR=5.872,P0.001)、脓毒性休克(OR=3.313,P=0.005)为医院获得性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假丝酵母菌是引起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且检出了耐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的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重、病死率高,器官衰竭、脓毒性休克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4.
林哲  钟颖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1):37-38
介绍钟颖教授治疗寒湿闭阻型下肢关节疼痛的经验。钟教授结合其二十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临床上常见下肢关节疼痛为主症者,以寒湿闭阻型居多,病机为寒湿内阻,脉络瘀阻,并自拟骨痹汤方,具有散寒除湿、滋补肝肾、通络止痛之功效,临床疗效较好。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5.
山茱萸又名枣皮 ,为常用中药 ,笔者曾发现一种伪品 ,经调查鉴定为楝科植物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e.的外果皮经染红色加工的制成品。现将其性状、水试鉴别介绍如下 :1 性状鉴别呈半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 ,长 1~ 2 cm,宽 0 .7~ 1.5 cm。表面鲜红色至棕红色 ,皱缩 ,革质 ,微有光泽 ,具有棕黑色小点。有的有果梗痕。内表面粗粉粒状 ,红色 ,遇水润湿显粘性。质柔软。气微酸 ,味苦。2 水试鉴别本品置水中浸泡 15 min,水液渐显红色 ,样品表面红色渐退至棕黄色 ,因吸水而呈半球形或不规则的凹形片块山茱萸伪品川楝子皮鉴别@钟颖$湖南…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为防止小梁切除手术后巩膜瓣粘连 ,保证滤过道通畅 ,探讨改良的 (巩膜层间垫入小梁组织 )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应用切除的小梁组织作巩膜层间垫入物行小梁切除术 ,对 31例 31眼原发性青光眼行新手术方法治疗 ,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 31例 31眼进行对照。结果 新手术组较远期的眼压手术控制率为 10 0 % ,功能性滤泡为 96 8% ,均优于传统手术组 ,P <0 0 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巩膜层间垫入小梁组织式小梁切除手术 ,优于传统的小梁切除手术 ,且取材容易 ,操作简便 ,不增费用 ,易于实行。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方法:选择2OO8年1~12月在西丽人民医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43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患者(GIGT)57例,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NDDG)的诊断标准进行重新诊断,同时分析比较不同诊断标准的母儿结局。结果:《妇产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与ADA诊断标准比较,GDM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WHO诊断标准和NDDG诊断标准比较,GDM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DA、WHO诊断标准检出GDM的母儿结局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DDG诊断标准比较,两组检出GDM的剖宫产、巨大儿、妊高征、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被NDDG诊断标准排除的GDM患者中,包括1例因GDM死胎患者,2例GDM发生胎儿窘迫患者。结论:采用ADA诊断标作为GDM的诊断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早产胎膜早破患者血中MMP1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在胎膜组织上的表达情况与早产胎膜早破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荧光定量PCR (SYBR Grreen法)检测MMP-1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MMP-1蛋白表达量;MAIDI-TOF质谱分析法检测MMP1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组与正常足月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Z=3.283,P=0.001).早产胎膜早破与正常足月产组相比,MMP1(rs1799750)各基因型(G/G,G/-,-/-)分布频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存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19).结论 MMP-1(rS1799750)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MP1(rs1799750)各基因型(G/G,G/-,-/-)有可能是早产胎膜早破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排酸护肾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排酸护肾方超微颗粒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尿微量白蛋白(UALB)变化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U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UN、Scr、UNAG、UALB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酸护肾汤可有效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可有效降低血UA、Scr、BUN、UNAG、UALB水平,疗效安全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电针刺头皮运动区、足运感区配合手法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电针刺头皮运动区及足运感区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仅行手法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疗程后2组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明显降低,上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明显降低,上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电针刺头皮运动区及足运感区配合手法治疗可减轻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