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法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法对 1型和 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方法 糖尿病病人 48例 ( 1型糖尿病 14例 ,2型糖尿病人 3 4例 ) ,随机分为CSII组和对照组 ,CSII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诺和灵 ,对照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诺和灵和睡前注射中效诺和灵。结果 两组达到相同的血糖水平 ,CSII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有效的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 ,更快、更有效的控制高血糖 ,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及瘦素/脂联素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 T )的关系。[方法]以B型超声测定58名新诊断T2DM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CIM T ,以ELISA法测定其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并计算瘦素/脂联素。[结论]①新诊断的 T2DM 组血清瘦素水平、瘦素/脂联素、CIM 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而脂联素水平降低(均 P<0.01);②T2DM组CIM T与年龄、收缩压(SBP)、体质量指数(BMI)、臀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瘦素、瘦素/脂联素呈显著正相关( P<0.01,P <0.05),而与脂联素呈负相关( P <0.01)。③在新诊断的 T2DM 组,瘦素、脂联素、瘦素/脂联素与CIM T独立相关( P <0.05)。[结论]瘦素/脂联素可能是预测T2DM 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4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STZ制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普罗布考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普罗布考组每日予以普罗布考灌胃.8周后处死采血测血脂、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结果 模型组较对照组血糖、饮水量、体重升高(P<0.0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下降(P<0.01),光镜下主动脉内膜厚度增加(P<0.01),有脂斑突向管腔.与糖尿病组比较,普罗布考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差异无显著性(P>0.05);光镜下内膜厚度降低(P<0.01),内膜结构较清晰完整.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丙二醛、8-异前列腺素F2α增加(P<0.01),丙二醛降低(P<0.0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升高(P<0.01),主动脉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上升(P<0.05).普罗布考干预后,丙二醛、8-异前列腺素F2α下降(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P<0.0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下降(P<0.01),主动脉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下降(P<0.01).结论 普罗布考减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抑制主动脉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4.
氯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losartan)对糖尿病大鼠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DL)和糖尿病培哚普利治疗组(DP)。检测各组第4、8、12、16周尿白蛋白排泄变化。结果 DL组较DC组尿白蛋白排泄显著下降(P〈0.01),和D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35.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及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诊断年龄、病程、吸烟史、入院时收缩压、甘油三脂(TG)、脂蛋白(a)[LP(a)]、微量白蛋白尿(MAU)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诊断年龄、病程、吸烟、高TG及MAU是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年龄、诊断年龄、病程、吸烟史、入院时收缩压、TG、LP(a)、MAU相关;诊断年龄、病程、吸烟、高TG及MAU是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环核苷酸(cAMP)及环乌苷酸(cGMP)是各种动物细胞内具有重要生物效应的物质,肝硬化时,由于其免疫功能失调,肝细胞变性、坏死与增殖,从而影响 cAMP 及 cGMP 的血浆含量。本文对14例肝硬化患者血浆 cAMP 和 cGMP 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1 对象1.1 对照组本院健康献血员19人,男15人,女4人,年龄20~40岁。1.2 肝硬化组皆为本院消化专科住院病人,经检查均确诊为肝硬化者,男12人,女2人,年龄28~55岁。  相似文献   
37.
测定5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者血浆血栓素B_2(TXB_2)与6-酮-前列腺素F_(1α)(6-酮-PGF_(1α))。TXB_2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6-酮-PGF_(1α)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16例NIDDM用达美康治疗后,TXB_2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6-酮-PGF_(1α)则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8.
用阴离子隙(AG)值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的类型和疗效。39例患者中,IgG型23例,IgA型9例,其他7例。与对照组AG值比较,IgG型明显降低(P<0.01),IgA型明显升高(P<0.05),其他型无明显变化(P>0.05)。5例IgG型MM於治疗前AG值明显降低,而在有效治疗后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AG值的推算对IgG型和IgA型MM不仅有诊断价置,而且还能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39.
用益糖饮颗粒剂对链脲佐菌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降血糖的实验研究,同时观察血清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变化。结果表明,益糖饮颗粒剂低、中及高剂量治疗糖尿病大鼠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各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大剂量并有降低血清甘油三脂的作用;高剂量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4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在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2)CRP促进2型糖尿病发生的机制;(3)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31例正常对照组成员、3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33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患者及31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CRP的水平。结果:(1)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CRP显著高于糖耐量减低组(P<0.05或0.01);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CRP显著高于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1)。(2)血清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