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研究兔椎体软骨终板内血管的三维影像结构。方法:选取6月龄日本大耳白兔(2.5~3kg)5只,使用Micro-CT对通过腹主动脉注射硫酸钡造影剂后的兔L4、L5椎体及其终板进行10mm与5mm范围扫描,将扫描结果导入Mimics软件进行血管三维结构重建,观察椎体终板内血管的三维结构。10mm与5mm范围扫描结果分别为10mm组和5mm组,从两组血管三维图中随机选取5个血管末端并测量其直径大小。结果:Mimics软件重建的椎体终板内血管三维结构清晰可见。10mm组终板内血管俯视图可见血管在终板内接触髓核部分的中心区域分布密集,管径粗,并向四周的接触纤维环部分的终板呈放射状辐射;矢状面上可见终板将椎体部分与椎间盘内纤维环及髓核部分明显分隔开,其内血管从椎体后方发出,沿终板后方向前方辐射长入。5mm组图像可见终板内接触髓核部分的中心区域的血管与接触纤维环部分的外周区域的血管结构不同,接触纤维环部分的外周区域的血管形状为单一襻样结构,而终板内接触髓核部分的中心区域的血管是一种复杂的完全缠绕在一起的血管襻结构。5mm组血管末端直径明显小于10mm组血管末端直径(P0.001)。结论:注射硫酸钡造影剂后用Micro-CT扫描建立终板内血管三维结构的方法可以清楚地显示兔终板内血管的三维结构,为进一步研究终板血管变化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量并分析不同骨量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椎弓根通道(TT)螺钉和皮质骨通道(CBT)螺钉固定钉道周围骨质CT值, 探讨CBT螺钉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内固定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胸椎或腰椎骨折行胸腰段高分辨率CT扫描的患者影像学资料。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3个组, 单组各抽取30例共90例数据, 其中男36例, 女54例。将各组数据导入Mimics18.0中进行骨组织三维重建, 在T10至L2各椎体上(非骨折椎体)模拟TT螺钉与CBT螺钉的置入, 分割出各模拟螺钉与骨质相交的感兴趣区域(ROI)并测量其CT值, 计算各组各椎体不同置钉方式ROI的CT值的相对差异百分比。在T10至L2同一组内比较两种置钉方式间ROI的CT值, 在T10至L2同一种置钉方式比较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间ROI的CT值, 在T10至L2比较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CBT螺钉ROI的CT值与骨量正常组TT螺钉ROI的CT值, 在T10至L2比较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间两种置钉方式ROI的CT值相对差异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123例胸腹部创伤急诊手术患者,其中9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分析所选患者手术切口类型、损伤类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失血量、术后低蛋白血症、损伤部位等因素对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急诊手术Ⅲ型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Ⅰ型切口和Ⅱ型切口的感染发生率;开放性损伤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闭合性损伤;手术时间<4 h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手术时间>4 h;围手术期未应用抗菌药物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应用抗菌药物;失血量<1000 ml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失血量>1000 ml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有低蛋白血症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无低蛋白血症患者;胸腹联合损伤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胸部或腹部损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12 cm切口感染发生率和切口长度<12 cm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口类型、损伤类型、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失血量、术后低蛋白血症、损伤部位等因素与急诊胸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蓟县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规律,评价防治效果,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从疾病分类、地区、时间、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其流行规律和趋势。结果:2006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共报告病例总数为1280例,发病率为150.75/10万,死亡率为0.35/10万,病死率为0.23%,与2005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了6.57%,死亡率、病死率均上升了100%。结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等仍是该地区的主要传染病,应加大农村地区传染病的防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服目前颈椎前路内镜手术器械存在的缺点,设计带有内窥镜的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并在尸体标本上应用此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行寰椎前弓及齿状突的切除,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在1具新鲜成年尸体标本上应用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检验其实际应用情况。另选16具福尔马林保存的尸体标本,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具标本,在双通道操作配合下,实验组应用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而对照组则应用常规手术器械,行寰椎前弓和齿状突等组织切除术,并记录手术时间及C型臂X光机的透视次数。结果:在所有尸体标本上均完成寰椎前弓和齿状突等组织的切除,基本实现预想的功能。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及C型臂X光机透视的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双通道操作配合下,系列可视化操作器械能改进目前手术器械的缺点,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者及患者的X射线暴露剂量,提高颈椎前路经颈内窥镜下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一类具有骨吸收功能的多核细胞,其生成过多及异常活化可诱发如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多种骨代谢性疾病。自噬作为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在维持细胞稳态、应激损伤修复以及增殖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同样参与调控OC的生成和骨吸收功能。一方面,自噬在OC中可被多种因素诱导激活,如营养不足、低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炎症因素、磨损颗粒、微重力环境等等,不同诱导因素如RANKL、炎症因素和磨损颗粒之间可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激活后的自噬参与调节OC分化成熟的各个阶段,自噬可促进OC的增殖并抑制凋亡、促进OC的分化、迁移和骨吸收功能。由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介导的经典自噬信号通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上游可被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寰枢椎解剖标记点间线段比值判断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中固定角度是否合理的方法。方法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标准从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拍摄有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的无症状志愿者库中进行筛选, 共纳入207例志愿者数据, 其中男98例, 年龄(40.68±13.87)岁, 女109例, 年龄(42.64±14.45)岁。在侧位X线片上过枢椎下关节面后缘(a)作平行于齿状突后缘的直线(L), 分别交寰枢椎于点b、c和d, 测量线段ab、bd、bc、C1-C2角并计算bd/ab和bc/ab值。分别在男性组和女性组中对bd/ab和bc/ab两个数值预测寰枢椎固定角度不合理(≥22°)的能力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计算两种ROC曲线下面积(AUC), 并用Delong检验比较两种预测方式的性能, 确定区分C1-C2角度是否合理的截断值并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男性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bc/ab值预测C1-C2角不合理的AUC为0.791(95%CI:0.696~0.867, P<0.001), 截断值为0.449, 灵敏度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蓟县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我们对天津市蓟县1991-200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明,1991-2003年共报告肝炎病例6010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9.47/10万,通过推广甲肝、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90年代以来蓟县病毒性肝炎发病明显下降,2003年报告发病率为45.54/10万,较1991年下降了74.12%,未形成周期性流行年。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逐渐上升,至2003年已占我县病毒性肝炎的首位(55.34%),甲肝及未分型肝炎发病明显下降,肝炎的秋季发病高峰逐渐消失。此结果为我县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00~2003年蓟县传染病发病、死亡总 的情况以及年度之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 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于我站疾病控制科和结核科法定传染 病年报表以及其他工作统计表。共分析报告传染病 19种,其中国家要求报告的乙类传染病13种、丙类 传染病5种,地方(天津市)要求报告的传染病1种。 人口资料来源于蓟县统计局历年的国民经济统计资 料。统计方法采用分类资料的X2检验。 1 发病情况: 1.1 发病强度及发病构成:4年共发生报告传染病 19种,8495例,总发病率266.35/10万。其中乙类 传染病4067例,发病率127.51/10万,发病构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