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9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26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410篇
内科学   180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713篇
预防医学   34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67篇
  5篇
中国医学   314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白叶柴虎汤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抑制HBV复制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为原则,以扶正祛邪为治则,以疏肝健脾养阴、活血、清热、解毒及利湿为治法,并且适合于中医辨证四型乙肝服用的原则,自拟方剂--白叶柴虎汤,对HB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的:探讨白叶柴虎汤对乙肝病毒(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清热解毒、健脾养肝法,自拟"白叶柴虎汤"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进行临床研究,并设干扰素、拉米夫定及常规护肝组以对照疗效.结果:1)白叶柴虎汤组HBeAg、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57.0%、43.1%及80.0%,干扰素组HBeAg、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50.8%、47.6%及77.7%,拉米夫定组HBeAg、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10.0%、69.7%及81.8%,常规护肝组HBeAg、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5.0%、11.1%及74.1%,经统计学处理发现:白叶柴虎汤组ALT复常率较其它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eAg、HBVDNA转阴率较常规护肝组明显提高(P<0.001),但与干扰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eAg转阴率较拉米夫定组高,但HBVDNA转阴率较拉米夫定组低.2)白叶柴虎汤组各证型的HBeAg、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叶柴虎汤对HB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专病专方.结果表明白叶柴虎汤HBeAg、HBVDNA的转阴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其抑制HBV复制及ALT复常的疗效类似于干扰素,与拉米夫定比较其HBeAg转阴率高,这进一步说明了该方剂有明显的抑制HBV复制及护肝的效果,且来源广泛、经济、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护理业的"女多男寡"问题将有望从源头解决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3.
对长期的意识障碍例如植物状态、最低意识状态的大脑功能进行恢复,在某些患者中是可能的。脑部 SPECT、PETCT以及MRI扫描表明大脑处于休眠、不运作状态,但是多年之后,一些患者的可行的大脑区域能够恢复活动。大脑功能的改善可能是自发的,或被药理、电或磁等刺激的。近年脑复苏已成为研究热点,鉴此,笔者就脑复苏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小脑包膜期脓肿与囊性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小脑包膜期脓肿MRI诊断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48例小脑囊性肿病灶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小脑包膜期脓肿11例;48例小脑囊性病变患者治疗前均接受了常规MRI平扫与增强及DWI检查,根据大囊小结节征、T2低信号环征、环形强化征(有或无附壁结节)、弥散高信号征、小灶大水肿征、流空血管征、伪足征和多房征共8种MRI特征性表现对所选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低信号环征在小脑包膜期脓肿病例中100.0%出现,而其他囊性肿瘤病例均未出现;环形强化征在小脑包膜期脓肿病例和其他囊性肿瘤病例中出现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78.3%,但脓肿病例均属壁薄、无附壁结节形,而囊性肿瘤病例中的环形强化征壁厚薄不均,其中64.8%病例伴附壁结节.结论 MRI的特征性表现在小脑包膜期脓肿与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5.
探讨基底动脉顶分叉部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操作技巧。回顾分析3例经颞下入路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过程。其中2例动脉瘤完全夹闭,1例因保护穿支动脉而残留部分瘤颈。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均恢复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2分、0分、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为65分、100分和95分。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症状、证型特点及规律。方法:观察110例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的症状特点,采用症状积分法定证型,再用χ2检验对本病不同分期的症状、证型进行分析。结果:在高血压性肾损害不同分期中,症状有差异的是气短乏力、泡沫尿、脉络瘀阻、舌质紫暗(P0.01),目赤口干、便结溲黄(P0.05);证型上存在差异的是:脾肾气虚证、热邪内阻证(P0.05),瘀血内停证(P0.01)。结论:阴虚阳亢是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基础病机,热、瘀与本病的进展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7.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anorectalpain,FAP)是一组发生在肛门和(或)直肠的非器质性多发病,以疼痛或坠胀不适为主,可伴里急后重、便意频数等,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FAP病因病机不明,临床无特定的治疗措施,只能进行探索性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为制定相关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实验方法,对233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随访12个月后评价其效果。结果教育组平均住院天数比对照组减少7天;干预组出院后一年内的复发率为5.15%,对照组为11.91%。结论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改变患者的行为,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细菌变迁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减少或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2001年至2008年间本院烧伤中心不同来源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对比实施院感综合防控措施前后各一年,烧伤重症监护病区(BICU)空气及环境采样细菌培养结果;通过部分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研究,了解该菌患者间交叉传播情况。结果 8年间列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1.4%)、铜绿假单胞菌(19.1%)、不动杆菌(12.7%)、大肠埃希菌(6.2%)、阴沟肠杆菌(5.4%)。分年度排名显示,不动杆菌检出率近年来明显上升,2006年后升至第二位,2008年超过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检出率最高的细菌。实施院感综合防控措施前后各一年BICU空气采样合格率分别为80.5%及95.8%(P〈0.01),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分别为82.3%及97.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引物扩增DNA指纹图谱检测未见相同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在患者间传播。结论 8年间烧伤病房的检出细菌谱发生明显变化,不动杆菌近年来超过以往最多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上升为第一位,且主要为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危重烧伤患者的救治构成威胁。综合防控措施对减少病区内感染机会,尤其是细菌的交叉传播能起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0.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文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12-6612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阑尾切除术合并切口感染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按1∶2选择同期无切口感染的阑尾切除术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因素等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为:年龄≥70岁、逆行切除阑尾、手术时间≥60 min、穿孔性阑尾(P〈0.05),与性别、切口长度无关(P〉0.05)。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应针对上述因素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